从一组夜色下的喷泉拍摄,说说光圈、速度、感光度的参数设置

夜景的拍摄是很多摄影人的喜好,无论是晚上的湖光山色,还是城市的路道建筑,无论是车流灯火,还是星转斗移,只要细心操作拍摄精心完成后期,一般都能得到美轮美奂的画面享受。

这里选择的是公园一处喷泉的夜景,结合实际参数的运用,说一说拍摄的设置。

第一、 三脚架、快门线“伺候”,光圈优先模式拍摄

三脚架和快门线的使用,几乎是夜景拍摄的“标配”,虽然采用手持拍摄的办法也能够操作,但由于曝光时间的加长,手持拍摄时并不能完全保证稳定性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夜晚光线的原因,不太容易控制构图画面的寻找、比较和镜头角度的确定;还有,夜景拍摄往往需要是同一画面的多次拍摄,缺少了三脚架快门线的支持,几乎无法完成拍摄。

光圈优先拍摄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利用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景深,这样才很容易达成拍摄创意。

第二、 适当大光圈

一般认为,夜景拍摄的画面需要较大的景深,或者可以运用小光圈实现灯火的“星芒”效果,但是,我们对于小光圈的运用还是需要计算“成本”的。

如果使用了过小的光圈,必须加大曝光时间和提升感光度。我们知道,曝光时间和感光度都是有限的“成本”,曝光时间在非B门拍摄时,一般的相机都是不超过30秒;感光度的肆意提升会带来画面的噪点增加而降低画质,这些成本必须计算和讲究,既要“拍到”又要“拍好”,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光圈的选择,一般可以选择在5.6左右即可。

这一种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许多人总是会担心,不够小的光圈会达不到理想的大景深。

这句话本身没有毛病,问题是,我们既然是拍摄夜景一类的画面,拍摄距离一定会很大,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拍摄距离越大,景深就会越大;如果是拍摄的主体元素较近,一般又不会需要很远的“实背景”,就是说,主体距离较近的话,反过来又不需要很大的景深。

所以说,夜景拍摄时,基本上不需要在景深问题上做出过多的担忧。除非你有特别的要求,那是后话。

第三、 较低感光度

一旦选择了光圈优先模式,再对感光度进行控制,总体原则是宜低不宜高,一般选择在200—400,最多不要超过800。

第四、 跟随的曝光时间

当我们在光圈和感光度做出的选择后,在光圈优先模式下,相机会对曝光时间给出“跟随”的配置和处理,就是说,相机会根据当前的光线条件和选择了的光圈、感光度,自动为你配置一个至少是“它”认为合理的速度。

如果你对相机的配置认可,那就“开拍”;如果认为画面过暗或者过亮,你可以动用曝光补偿手段进行修正;如果配置的速度已经超出相机非B门状态下的最长时间30秒,你也可以反过来在加大光圈或提升感光度上适当做些“让步”,以保证合适的曝光时间顺利操作。

第五、 精细的后期制作

这里所说的后期制作处理,除了包括画面亮度、对比度、色阶、锐度、饱和度等等指标的 “一般”操控调整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动用包围光合成、图层叠加、堆栈等等手段进行“特殊”处理;如果需要特殊处理的话,一定要先“特殊”后“一般”,不能“本末”倒置。

视觉新赏

张光林,《人民号》摄影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头条号》、《百家号》摄影专栏作者;资讯分发、商业推广;交流摄影知识、摄影创作体会。
39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