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解读(2),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习武者,爱好者必看

六、步到身傍可以用斜飞式“贴身靠”说明。当甲右纵步站,乙左侧贴身靠时,首先是半侧身进左步左脚穿过甲左脚后方,一下子管住甲的两条腿,即《拳经》所说的双管射入,这就是步到。与此同时,乙左腹贴紧甲右后腰,左肋贴紧甲右肋,左臂外侧贴紧甲胸前,整个身体贴在甲身上,这就叫身傍。在此基础上,乙横步右腿后驱向左侧发力,甲必应手而出)

问曰:里裹与外裹何也?

答曰:在圈里圈外。

歌云:圈裹自里裹打开,圈外自外裹入来。拳掌响处无间歇,骨节摧残山也颓。

(词句分析解释:

里裹个裹——动作名称,又叫里外剪手,轨迹拳学叫错手。其动作模式是两手一前一后猛烈地左右交错,后手拦腕,前手反关节。里裹,双手以合的方式剪击;外裹,双手以分的方式剪击。

圈里圈外——即向里向外。以自身部位为坐标,双手包向中心为向里,双手分向两边为向外。

无间歇——不间断,无时间差,即同时到位,轨迹拳学称之为同动。拳掌响处,即动作响应时,亦即拦截出手时;无间歇,即前后手同动并且同时到位。

骨节——关节,这里指肘关节或膝关节,此两处是错手攻击的主要目标,主要部位。

摧残——这里指折断,即关节形态超过生理极限。

山也颓——颓,崩裂,倒塌,败坏,山也颓,就是大山也会倒塌。

古文今译:

问:里裹与外裹从何说起?

答:主要是它们的用力方向有所区别。

阐秘:里裹是双手由交叉状分开,外裹是双手由分开交叉。敌手到位的同时,我双手也同时拦截到位,得手发力一瞬间即可折断对方手臂。

补充解读:

一、裹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状态,即用覆盖物把目标控制起来。裹的动作俗称抱裹,抱是动态,裹是状态。裹的结果俗称包裹,即抱裹是形成的事实。

二、武术上的裹,是以本身 为覆盖物,以对手为抱裹的目标。在传统武术中。裹的意思更倾向于双手控制,而非全面包裹。

三、在定性于双手控制之后,裹 演变为抱持,夹持。更由于双手控制于不同点而非同一部位,相互错位且动作方向相反,古人依其形象称之为剪。于是裹尖便有剪手,腕,剪臂的名目。

四、依据轨迹与大形,轨迹拳学称古传裹法为“错”,因为其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其异地反向运动的并无区别。在轨迹拳学,“错”因为不同的部位而有错手、错臂、错脚 、错腿的分别。

五、少林拳的猿猴拍杆、太极拳的手挥琵琶,动作均这后手拍敌内侧,瓣手拍敌肘外侧,相互反向发力,反折肘关节,是为错手,俗称剪腕。

少林拳的?篮式,直趟八卦的周仓扛刀,动作均为后手制敌手腕,前臂(不是手,是小臂)制敌肘关节,相互反向发力,反折肘关节,固以臂为支点(力点),故称错臂,俗称剪肘。

错腿不在古拳裹的范围,暂不赘述。)

问曰:短打胜长拳何也?

答曰:在短兵易入。

歌云:长来短接易入身,入身跌拨好惊人。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

(词句分析解释:

短打——接手近身的打法,或称短手。

长拳——放长击远不接手的远距离打法。

短兵易入——短手接手后容易攻进去。

长来短接——以短手接长手,即的近身处用手或者肘来拦截对方伸长的手臂,

易入身——易,方便,入身即身入,即让身体钻进去。易入身,方便把身体钻进去贴近对方。

左右角——两边,侧面,边线。

窝里——中间,正面,中线。

古文今译:

问:短打能够战胜长拳的道理是什么?

答:这是因为短手得手后容易链接贴身打法。

阐秘:没古人说过吗?短手接住了长拳就很容易近身,近身后转入了缠斗形势就非常吓人。长拳被拦到内侧就切入他的两边,长拳被拦向外侧就直踏他的中门。

补充解读:

一、长拳,动作舒展大方,充分利用手脚长度优势的拳,特别注重踢打,其信条是“一寸长,一寸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故提倡外围作战,远距离解决问题。被人突破外围防线是长拳的大忌。

二、短手,即短打。充公利用手臂宽度与肘膝硬度的拳,特别重视缠斗,其信条是“一寸短,一寸险”,“离敌人越近越安全”,故提倡贴身近战,零距离解决问题。遭人阻击被迫外线 ,是短手的大忌。

三、 里裹外裹在这里的意思,与圈里圈外问答篇不同。那里是双手反关节技术,这里是单手引进落空技术,那里是直接用于摧毁目标,这里是打开局面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四、 窝里寻的窝,本指心窝,引申为胸腹正面,窝里寻,即攻击正面,亦即古书常说的抢入怀。)

问曰:脚步能胜人何也?

答曰:用坚堕跪。

歌云:前腿弯兮后腿箭,前足如矢后足线。用肩推靠不能摇,坠跪勾挞随人变。

(词句分析解释:

脚步——步法,用步法直接攻击,而不仅是为身体而行动,

前腿弯后腿箭——腿原作脚,今?义改之。弯,按语法作弓为宜,因其弓,始能与后之箭对。但原件如此,存之。箭,意实为直。如箭,就是如箭杆一样端直。此即俗话说的前弓后箭,亦即前弯后直。

矢,线——矢,即箭;线,即弓弦。

推靠不摇——即间架牢固,上下完整一体。

坠——向下用力。

跪——前胫向前向下用力。

勾——用足前腕拖带。

挞——愿意为鞭打,引申为用腿抽击。

坠跪勾挞——腿脚在下盘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发力,攻击对方下盘。

古文今译:

问:步到人翻的秘诀在什么地方?

答:在于随形就势的六面发力!

阐秘:纵步的大形是前腿弯后腿直,俗称弓箭步。步法夺位时应如箭离弦,是后腿把前脚 射出去而不是前脚拉着后腿走。整体间架不能散并且要保持随遇平衡,在此基础上利用客观形势用下盘腿法攻击对方的下盘。

补充解读:

一、步形用弓箭形容是取弓的弯和箭的直,步法用弦矢比喻是取箭的势和弓的力。同样都以弓箭做比,意义大不相同。

二、后足射前足如弓放箭,是拳学步法的核心机密。或称弓射步,或称射步,或称射出,或称后撑步,或称陆地行舟步——一言蔽之,后腿射前脚而已!陆地行舟,解曰如篙撑船,篙后船前,篙撑船行,力在篙而势在船,即前脚如船后腿如篙之谓。此种形式,轨迹拳学谓之后驱。

三、坠,利用向下的势用体重加害对方。利用步势加大坠力的典型动作有三个,

一个是倒步顺手牵羊,倒步沉身的坠力足以把对方拖仆;一个是后甩腿滚身,对付后抱有奇效;一个是前踢腿凌空横滚,堪称沾衣跌绝技。

跪法的代表动作是,勾脚跪膝。例如用右脚尖勾隹对方的左脚的脚后跟,用右膝及小腿挤跪对方的左小腿,得机得势,即可将对方跪倒。

勾法的典型动作是踢,即用脚腕部象镰刀割草一般砍割对方的脚腕,踢的动作与双手或单一手的横拖动作配合,手到脚到对方必应手而翻。

挞法的典型动作是反崩,即搓步用腿的后侧崩弹。当对方右手拉住我左手,左手推我右肩,左脚绊我左腿,右转身欲使用亮翅式摔我时,在他左腿贴近我左腿的瞬间,我只须左脚搓地左腿抽后反崩,对方必应腿而仰跌。

四、摇撼不散的间架结构从桩功是求证,在慢动中深化,在快动中保持,是操作的不二法门。依此进行,事半功倍,似慢而实快。

问曰:身法能压人何也?

答曰:在排山倒海。

歌云:一身筋节在肩头,带靠从来山也愁。翻身用个倒海势,纵然波浪也平休。

(词句分析解释:

压——从上向下施加重力。

压人——压倒人,压垮人。

排山倒海——排山,把山推开,喻向前的力,倒海,海水从上向下倾斜,喻向下的力。排山倒海,涌挤滚压之力的复合力。

筋节——据理推断,应为劲力。众多重物首选用肩扛。便是证明。

带——拖拉之力。

靠——挤撞之力。

倒海式——即探海式,动作古名夜叉探海,即向下探身的动作。

古文今译:

问:用身法压倒人的诀窍是什么?

答:行动时一边挤撞一边滚压。

阐秘:上盘的力量集结在臂根和肩部,用这些部位贴身攻击力量大得惊人。居高临下使一个探海式, 一下子就能把对手摆平。

补充解读:

一.用身体压人,必须有手脚先行控制对方,在此基础上始可放胆进身。

二.用肩部发力制人,其形式基本上可分为肩头,前肩,后肩三种,用肩头叫拱,用前肩有压有撞,用后肩叫靠。

顶拱的经典动作有前抱腿顶腹。后抱腿顶臀,以及低姿态仆技抱腕顶膝。

前肩压的代表动作是亮翅式——例如,我左手抱敌右腿,右臂敌左腿,右肩贴敌小腹,下压左拖,即可将对手放倒。

前肩撞的典型动作还是亮翅式——敌人迫近,右脚踏我中门,我以左手抱敌腰,右肩前耸,左转身手抱肩摆同时发力,以右肩前猛击敌胸,敌必应招而伤。

后肩发力制人的代表式是下斜飞,当敌方纵步立右脚在前时,我左脚穿过敌左脚后,左肋抵敌右胯,左大臂贴敌小腹,头部贴敌上腹,在此基础上,向前向下陡然发力,即可将敌压垮放出。)

问曰:拳法足以克敌何也?

答曰:在披窍导窍。

歌云:一身筋节有多般,百法收来无空间。谁能熟透其中妙,恢恢游刃有何难?

(词句分析解释:

披——打开,劈开。

导——据句意推断应为捣,捣,冲击。

窍——孔洞,引申为要穴,即人体要害。

披窍捣窍——即打击要害。

一身筋节——筋节,应为要害,即薄弱点。

百法收来——据句意推断,收来应为收束,收束,又叫收持,自我保护的意思同。百法收束,即想法遮护。

无空间——据句意推断,应为有空间。

恢恢——古诗“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隐指不失,引申为插翅难逃。

游刃——游刃有余,引申为得心应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