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定》,大发展,百姓视角解时代命题

熟悉的微信视频铃声响起。普通民警马达睁开惺忪的睡眼接起爸妈的电话,一边拿着洗漱工具应付手机那头二老的絮叨,一边与节俭的房东斗智斗勇。迎着晨光走出老楼的时候,马达眯起眼睛,介绍起自己细碎的生活。

隔着屏幕看马达,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千千万万用心生活与工作、拥有幸福与烦恼、感悟着时代变化的普通人。

近日,在爱奇艺开播的中国首部献礼建党百年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网络剧《约定》,以真实的日常生活对党和政府在重大民生问题改善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进行生动诠释,以百姓的“小约定”拆解“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命题,塑造了许多个有笑有泪的“马达”,也为如何打造“受欢迎的主旋律献礼剧”提供了新的解答。

琐碎日常触达生活肌理

正如“马达的早晨”展现的日常感消弭了观众与剧集之间“演绎”的距离,由六个单元故事组成的《约定》,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所见的各行各业,并用每个行业的精准侧写抓住真实,让观众能够在其中轻易找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寻到或诙谐或感慨的共鸣。

基层警察的工作琐碎繁杂,从捉毛贼到处理邻里纠纷事无巨细;青年焊工专注祖国基建,既有实战经验的支撑,也伴随着多年寒窗苦读的钻研;大国工匠们的指挥官,既需带领重大项目队伍的果决,也要时时关注青年焊工的心理成长;为帮运动员出身的母亲追回记忆,恢复健康,全家人温暖守望相助;青春时期的对手运动员,即便多年没见,人生各自转折,但站在球桌边上的时刻,还是会倾尽全力,忘记剧本,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决……在《约定》的镜头里,我们仿佛见到了自家小区平日忙碌的片警、读书时班里钻研理论的学霸、工作中身手矫健的技术能手、和蔼又严厉的师长、彼此关爱的家人、互相尊敬的对手……通过精准的勾勒、踏实的描绘,《约定》触达生活的细致肌理,褶皱清晰。

覆盖各行各业之余,《约定》的情节铺陈更紧贴时事热点,既紧密围绕主题完成“约定”,又与现实互为镜像,映照近来讨论度较高的社会议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是中国基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民参与过的讨论热点,《约定》的《青年有为》单元将基层年轻焊工的拼搏、较劲与不服输的日常与大兴机场的建设紧密贴合,《青春永驻》单元则以更轻松的方式描摹了家人们对失去记忆的挚爱亲人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以亲情对抗病魔、对抗遗忘的过程,也让许多观众想起近年来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探讨。这些真实社会热点的加入,让剧集不再停留于“演绎”的层面,而是普通人都无比熟悉、曾经参与过的日常话题,是忠实的“再记录”。

而具体到每一个活跃其中、与家人或朋友共同抱持小约定的人物时,《约定》描摹的人物摒弃了非黑即白的勾画,鲜活且真实,拥有各自细腻的喜悦和恐惧、小光辉与小缺陷。

民警马达与大周,既是同甘共苦、一个眼神便能配合默契的搭档,也是“锱铢必较”,油钱精确到个位数的损友;经验老到、技术卓越的青年焊工陈有为,既是“年轻有为”的表率,也有着胜负心极强、囿于过往比赛失败的“孩子气”、自以为是的小骄傲;为了母亲重拾记忆,女儿陈纪念既甘愿大费周章地布置场景、剧本,配合演出,也有因为训练太累,感到委屈的时刻;帮助陈纪念的母亲王亚萍康复的亲朋好友,既昂扬而沉浸地配合这场“回到90年代”的回忆表演,也会想办法帮助陈纪念减重体育器材,钻钻空子……

作为一部献礼剧,《约定》罕见地没有塑造任何一位漂浮在云端的“全能主角”、毫无瑕疵的“伟光正”角色,只有一群努力生活、诚实奋斗的普通人,穿过戏剧的真实,仿佛正生活在我们中间。

百姓视角拆解宏大主题

对于专注经营各自“小日子”的普通百姓而言,无论是“建党百年”还是“全面小康”,都是太过宏大的概念,它们的指向模糊而遥远,即便近来在媒体、剧作中频见,但概念不经具象,很难深入人心。

《约定》将宏大的主题、晦涩的概念拆解为百姓视角:百姓真正能够感受到的,不是呼喊的口号、既成的数据,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

《约定》让我们看到,中国百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构筑幸福生活付出的努力、艰辛,以及收获到的切实的喜悦。在建党百年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所做的奋斗。

生活在这个时代节点的人们,是自由的。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能够通过努力,收获各得其所的幸福生活。

在科技创新的火光之下,乡村的孩子能够寻到至亲,社会急速发展,不忘温情,保其童真;怀揣梦想的少年,有自由专心追梦,家人守护、发展中的社会创造舞台,供其一心一意奋斗梦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肩负责任的中年人,有机会再出发,重拾勇气与信心,谱写更高亢的幸福篇章;奋斗一生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乐,既有机会发挥余热,又有自由随时重新启程迎接晚年的美好……

《约定》没有罗列成果或忙于说教,只是以百姓的视角记录了不同年龄人们的生活图景,不同人生阶段的普通观众,都可以在此间看到自己身处的时代拥有的发展空间与美好生活,找到属于自己年龄段的自由与榜样。

生活在这个时代节点的人们,是全面发展的。《约定》呈现的不仅仅是浅层的“物质脱贫”,更着力描摹了“物质+精神”的双重发展。

农村电商在科技进步与扶贫政策的倾斜之下改善生活条件、寻得物质丰收;吴家土猪的养殖者加油工作,力求“三年奔小康”,但并不局限在满目物质,而是不忘诚实守信、诚恳面对自己的过失,在追求物质丰富的道路上,亦有精神境界的成长;大国工匠等创造者,在奋斗中收获彰显自我价值的精神自豪和满足;亲人们与辛勤付出的民警一道经历了工作与家庭的选择困境,共同成长,学会了彼此体谅,也在时代的发展中理解了付出与真心的价值,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有了这样的民警,才保障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能吃上年夜饭”……

作为一部主题剧,《约定》没有照本宣科地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而是将视角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拆解概念、解构宏大,形成具体而微的情感共振。

网剧平台的新思路

网络视听行业,能否以时代精品持续探讨有价值、有高度的社会议题?网剧及其平台是否有能力通过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贡献足以镌刻时代新节点、新高度的主旋律作品?

《约定》提供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毫无疑问,《约定》的推出是一个好时机。放眼“大环境”,此刻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一刻正深刻影响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聚焦“小时机”,《约定》上线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过年准备贴合,剧中的撕日历、备年货、腌腊肠等小细节更添剧情的真实。2021年的这个春节,是中国人与新冠疫情鏖战取得阶段胜利的驿站。在度过极为特殊的、充分感受祖国强大驱动力的2020年后,一部剧情气氛轻松、主题正能量、价值观端正明快的“合家欢”主旋律献礼网剧,显然足以成为春节期间的最佳观剧陪伴。

爱奇艺打造的《约定》,为宏大的命题提供了网生语境转化的机会。无论是剧中情节对“微博热搜”“社会热点”的呼应,还是将人物旁白部分处理得像时下流行的“vlog”形式,都显示了这部献礼剧年轻化、大众化的风格,将网生内容与主旋律题材巧妙平衡,为严肃的题材提供了更具创新的表达,也将更为年轻化的受众群体吸引过来,柔性、趣味地传递了献礼剧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剧集的播出与讨论,可以看到,《约定》为网络平台播出主旋律献礼剧提供了一份良好的示范与思考。网络平台的即时、年轻化等与时俱进的“先天优势”可以弥缝主旋律献礼剧严肃外衣带来的隔阂,提供更轻快的场域供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接纳、吸收。

而《约定》这样的主旋律献礼剧,在网络平台中广受好评,亦证明网剧完全有能力走出过往题材上、口碑中的桎梏,打造出与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前进中的社会议题紧密贴合的时代精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