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9:夏、商及其特色
3,夏、商的一些特色
与中国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同时出现的是强盛的赫梯帝国(公元前17世纪-前8世纪)。之前以埃及帝国为依附后台的“夏”,可能被依附于赫梯的“商”所取代,这是因为距离中国更近的赫梯帝国的崛起所造成的,至中国的商后期赫梯帝国实际上是全球第一强国。由此,东亚当时的殖民模式就更加清晰,犹如近代英法在全球的殖民争斗。换言之,夏的宗主国是埃及帝国,商的宗主国换为赫梯,但是两个帝国在东亚的委托人却没有变化,父系依然是东亚的老熟人,亚伯拉罕的后裔,但是母系却换了。赫梯帝国的鼎盛期为公元前14世纪,此时也是中国殷商最强盛的一个时期,甲骨文的诞生就在这个期间。
让我们再回到《旧约》查看中国商朝的真相。以扫(即殷)尽管有妻Judith(《圣经》翻译为犹滴,实际上为中国商祖简狄),但同时他还迎娶了夏甲的孙女为妻,所以这也是中国夏、商之间的关系,即他们之间不仅有父系血缘联系,而且还有母系的姻亲关系。这种和亲,换取了商人与夏同存于东亚的和平条件。这也是中国学界争论不休的夏、商并存局面的真实格局。夏、商之间有着复杂的多重关系,但是到了赫梯帝国强大之时,局面就得到了改变,公元前1600年夏被商彻底兼并了,这 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政治势力在东亚的衰落,局面开始失控。
从《旧约》中我们还析出,商人祖先简狄是个西亚赫人,他的丈夫名字为“殷”的以扫,同时娶了两个赫人妻子,他其实还有更多妻子。可能中国东北一直是小亚细亚的传统殖民地,那里的许多文化都有若隐若现的安纳托里亚色彩。今天的分子人类学从母系上证实,部分中原的商人即来自中国东北。
《旧约》以及中国“三代”期间,都可以看到异乎寻常的重视母系特色,如夏后与简狄为明显的女性领袖。但同时又始终贯彻父系原则,如《旧约》一直叙述父系关系,中国也是很明显的男权社会,严肃的王系只述及男性(或者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男是女,但默认他们都是王,而非女王)。比如商朝至今挖出的最重要的王室墓葬,妇好墓,还有最大的王权象征司母戊鼎,都属于女性。有人一直在等待男王的出现,我觉得他们或许会失望的,因为当时“简狄”们才是老大。并且金文中的“父”字实际上我认为是一位女性[1]。戴如此高帽的人要么是君王,要么是地位非常尊贵的女性,这个习俗至今在突厥人种保留着,尤其是哈萨克人中间更为盛行。当然,它演化的最初形象是权杖,但后来的书写着一定是知道这个“父”与当时他们信仰中的“父”就是如此的形象,一个女性,一个精神领袖,所以才认同并坚持了这种书写倾向。
中国地区的这些夏商王朝之所以阴盛阳衰,是因为“三代”的母系来自宗主国。这说明当时亚伯拉罕的后人确实是个弱小的跑腿儿族体。同时,这给今天我们追究姜、羌人群中的母系提出了必要性,比如周人一直与这些母系联姻,说明姜羌的母系“高贵”。换句话说,假如我们今天大规模在周人以及姜羌人中间调查母系基因,或许我们是可以追踪到他们当初的西部宗主国的,陶寺遗址的母系就是西方特征的线粒体N系。
至今犹太人的身份认定依然以母系为根据,这也可能与古提人与赫梯人曾经生活的小亚西亚一带的女神崇拜有一定关系。可能受他们的影响,中国蒙古地区也一直有父母之间更为敬重母亲的习惯。
但中国历史上盛行男尊女卑,这或许是东周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当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他们挖出的商朝大墓属于一位女性时一定非常惊讶,但第一次得知这位大约3300年前的妇女还带兵打仗时可能更为惊讶,因为她的坟墓里陪葬的是兵器。实际上商朝的女祖简狄在中国神话里就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战神。简狄,也就是Judith,是一位赫人。商朝的女将军传统可能就来自她的远在西方的族群,赫梯帝国是一个以暴力著称的国族。
(赫梯帝国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埃及抗衡的帝国,犹如昨日之英法,或今日之美欧,最终他们在卡迭石打了一架)
赫人与赫梯人有关。赫梯人是古提王朝覆灭后在同一个地方推翻古巴比伦王国的强悍民族,他们说拉丁语,来自欧洲,这些信息都显示出他们与古提人的特殊密切关系。亨宁认为他们有近亲关系[2]。扎根于土耳其的赫梯王国,曾长期与古埃及抗衡,定都于Hattusa(今土耳其Boghazkoy)。这个民族擅长金属冶炼与经商,他们还独享冶铁技术,长期秘不外宣,军事上以凶悍著称。在中国“三代”之中,最残暴的就是商朝,他们有残忍的人殉习俗,还喜欢蓄奴,当然商朝还是东亚第一个青铜大国。对应到赫梯帝国,我终于理解了中国商朝的文化特性。
“三代”之后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具有与商朝类似的文化气息。史书上记载秦始皇长有一个鹰勾鼻。他在位期间大肆建设的长城,有赫梯人城墙的格式;他著名的坟墓是典型的金字塔外形,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王陵也是典型的金字塔墓,而且里面充满了犹太人衷爱的鹅卵石,不过金字塔的传统很可能是北方印欧人的,不过是被传播到了埃及集大成了。秦朝有可能是商朝的一个短暂复辟,他们共同的西方对应是赫梯帝国。
一个题外话是,秦前后的中国人对罗马到近东一带的人群称呼“大秦”(Daqin),当我们知道“吐火罗”的英语发音时你会毫不犹豫地说,Tocharian(吐火罗人),就是“大秦”的由来。《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秦朝的“秦”与“大秦”难道没有关系?所以,秦国贵族的秦很可能与后来我们理解的汉人有些差异?不过,既然你现在看不出薛蛮子也是个印欧血统的人,秦人也不应该看起来有多么的突兀吧。
但是三代的这种外来影响,到汉代就基本彻底结束了。东亚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参见拙著《新文明简史》、《汉字起源新解》等对其相关解释。
[2]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41200527&uk=975443702徐文堪译注(德)W.B.亨宁著《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TheFirst Indo-Europenas in History,1978)。
2014年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