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57)五种人体内环境的辨别与调理
自2021年开始,国家从小学增设中医教育课,旨在全民普及中医药教育,为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即日开始用现代通俗语言深入浅出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药知识,使2021年前走出校园的喜欢中医药的同学补上这一课,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人人都能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享受国家大健康产业政策红利,成为自己、家人、社会的健康管理师。也为西医学习中医及中医夯实理论基础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包括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过亢与不及,以及气滞血瘀,寒热痰湿等病理产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要调整体内的不平衡状态,清理体内多余的垃圾毒素,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当中来。
寒冷环境生命的生长速度较慢,人体容易受寒邪攻击产生阳虚伤寒类疾病。寒冷环境还可分为干冷和湿冷型环境,干冷环境又冷又燥,细菌病毒不易生长,但水分也不足,这种环境对人体而言就是阳虚伴阴血不足的体质,阳气不足体内不够温暖,阴血也匮乏,阴阳两种能量都不足很容易疲倦,但病毒细菌不容易生长。如很多老人正气不足不够“滋润”,但却不易产生恶性疾病。
湿冷型环境体内正气不足,阳气不能有效运化,但容易积水,阴血并不匮乏。但易产生生长速度较慢的细菌病毒甚至肿瘤等。
温暖的环境生命体生长速度快,可分为干热型和湿热型环境,而温热体质的人体内汽化功能可以保障。干热型体质阴血匮乏容易上火、失眠等。湿热型体质最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和生长较快的肿瘤和类肿瘤物质。还有一种是寒热交杂、湿热交杂的体质,呈现正气不足,邪气旺盛的特点。
以下是本文按自然环境归纳的五种人体环境容易产生的疾病及治疗方法:一、干冷型人体环境体质,其特点是体内阴阳两种能量物质都不足,体质缺乏物质基础。临床症状是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胆小心虚,身体干瘦。干冷的人体环境不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是以正气虚弱,邪气不成立为典型特点。
治疗应以金匮肾气丸、炙甘草汤、麦门冬汤、薯蓣丸等加减扶阳益阴的组方和药物为主。如附子、干姜、党参、炙甘草、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巴戟天等补益类药物为主。
二、湿冷型人体环境,特征为阳气不足,水邪泛滥。单纯水邪泛滥以温阳化气祛水为主。以“真武汤”为治疗的代表方剂。慢性肿瘤类,同时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可温补和祛邪、利水同时进行。以瞿麦瓜篓丸为主要代表方剂。
三、干热型人体环境:特征为阳气有余而阴血匮乏。治疗应以养阴护阳为主,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这种人体环境不会单独存在,可伴有阴阳两虚。只是和第一种相比,阳气不至虚损的过多。治疗应以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白虎汤等方剂加减为主。这种人体环境一般伴有阳虚,应想到滋阴而不能损阳气。
四、湿热型人体环境:特征为湿热集聚在体内,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治疗以祛除湿热为主,常用的有黄连、黄柏、半枝莲等药物。临床上单纯的湿热体质并不多见,久病定会损伤阴阳两种正气,应考虑祛除湿热而不损伤正气,同时考虑滋补阴血。
五、寒、热、湿交杂的人体环境:特征为寒热湿交杂,正气不足,阴阳两虚,郁结导致热邪和湿邪亢盛为主。治疗以乌梅丸的组方加减为整体的治疗思路,乌梅丸中乌梅、当归包括辅助的米饭、蜂蜜水用来补益津血,滋补阴液。附子、干姜来祛寒温阳,桂枝来助阳气生发,细辛、蜀椒祛除湿冷环境下产生细菌、病毒并改善湿冷环境,黄连、黄柏祛除湿热邪气,以改善体内环境。
以改善人体内环境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种:
一、祛寒温暖类:以附子、干姜、肉桂等药物为典型代表,可祛寒温暖人体,促进人体阴血转化为阳气。
二、滋阴补益增湿类药物:生地、麦冬、阿胶、枸杞等药物为代表。
三、祛除湿热类:黄连、黄柏、半枝莲、茵陈等药物为代表,改善湿热环境,抑制在湿热环境中易生长的细菌、病毒等。
四、祛除湿寒类:乌头、花椒、吴茱萸、细辛、茴香、艾叶等为代表,以祛寒坚燥为特点,可抑制在湿热环境下易生长的细菌、病毒。
五、补益正气、补津益精类:党参、黄芪、巴戟天、菟丝子、鹿茸、虫草、山药等为典型代表。
六、利水类:茯苓、泽泻、猪芩、车前子为典型代表,这些药使用一定要结合病人体质,防止过分利水,损失体内必须的津血和阴液。
七、健脾固水袪湿类:白术、苍术、扁豆等为典型代表。
八、芳香化浊祛湿类:藿香、佩兰、砂仁、豆蒄等为典型代。
各种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通过辨病来识别人体环境,采用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可以更容易找到对治的清晰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