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中国古建筑
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分——墙身和木构架,今天介绍古建筑中分的另一重要构件——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宋式铺作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斗栱由早期出现的挑出、撑托、支顶等简单的构件,逐步发展成为“模数”的复杂结构系统,成了大型甚至小型重要建筑关键性的结构部分。它不仅是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构成古建筑优秀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国木结构发展、古建筑年代鉴定、古代建筑艺术等问题重要的依据之一。
铺作的名称
宋代每一组斗栱称为一朵,根据位置又分别称之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平坐铺作、攀间铺作等。
铺作的两层含义
(1)铺作首先表明了一组斗栱在构成上的层数与斗、栱等组成部分的相叠关系。如四铺作,即一组斗栱由四层构件相叠而成;五铺作,即一组斗栱由五层构件相叠而成。
(2)其次表明了铺作数与出跳数之间的关系,如四铺作即出一跳,五铺作即出两跳,八铺作即出五跳。再次,规定了斗栱出跳的次序,如八铺作通常是先出二华栱,再施三昂,而不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譬如不能先出一华栱,然后出三昂,再出一华栱等。因此铺作在表示栱、昂的出跳情况及其多寡时,又有了“次序”的限定。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详见图5-7。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
宋代铺作——基本构件组成
宋式铺作由斗、栱、昂及其他附件组成。
知识点1:栱
需要清楚
宋式斗栱-栱种类
宋式斗栱中用栱有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五种基本类型。
(1)华栱,也称抄栱、卷头、跳头。垂直于建筑面阔方向上、向内外出挑。华栱(广义)为主受力栱,按照其使用的位置又分为华栱(狭义)、骑槽檐栱、角华栱、丁头栱、虾须栱等。
(2)横栱,横栱包括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横栱是不出跳的栱。
宋《营造法式》中各类栱
栱端卷杀构造
栱在铺作中的分布
知识点2:斗
需要清楚
宋式斗栱-斗种类
宋式铺作中有栌斗、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四种斗。
(1)栌斗,栌斗是用于铺作下部的大斗。形状上有方栌斗与圆栌斗之分;位置上有普通柱头栌斗和角柱柱头栌斗之分。
(2)交互斗,交互斗是用于铺作出跳跳头的小斗,是华栱、昂端部与瓜子栱或令栱相交的节点。它一般为四耳斗(双向开槽),但非正方形,长18分,宽16分,高10分。开口处横施包耳。骑昂交互斗,须于斗底斜开卯口与昂身上宽下窄的磴口相衔。承昂交互斗则于斗口处做斜面,与昂势吻合。位于室内梁下使用的称为交斗,尺寸增大,长24分,宽18分,高10分,形式变为顺身开口的两耳斗,开口为16分。交互斗在承替木时,也做成顺身开口的两耳斗。
(3)齐心斗,齐心斗是在铺作中横栱中心处的斗,为方形斗,边长16分,高10分。齐心斗有四种形式,一为四耳斗,用于泥道栱、平坐出头木等处;二为三耳斗,用于铺作外跳令栱之上,承檐枋与衬方头;三为两耳,是齐心斗的主要形式,用于檐下一般横栱的中心;四为无耳,即平斗盘,其高6分,用于转角内外出跳的跳头。
(4)散斗,散斗是位于铺作横栱两端的斗。在偷心造时也用于华栱跳头。其长16分,宽14分,高10分,顺身开口,两耳。在泥道栱使用时,须于一侧开榫口以容纳栱眼壁板。
栌斗构造
宋《营造法式》中各类斗的构造
斗在铺作中的分布
知识点3:昂
需要清楚
宋式斗栱-昂种类
昂是宋式铺作中的斜置构件。为了使出檐深远,而又不因斗栱层层挑出把檐口抬得过高,于是出现了用斜置的昂来支承檐口的结构形式。昂作为一种杠杆结构,以泥道栱、慢栱为支点,将昂头悬挑的屋顶重量用昂尾部的屋顶重量来平衡。
在《营造法式》中把昂分为下昂和上昂两大类。
(1)下昂,从橑檐方下直至室内下平槫底的斜向构件。下昂分为昂尖、昂尾、昂身三部分。
(2)上昂,常用于殿身铺作里跳及平坐外檐外跳。上昂适用于五铺作及其以上的斗栱组合中,它能够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藉以创造一定内部空间的特殊构造。从外观看,上昂是一根“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的木枋,其断面高宽相当于一单材,昂下栱材用偷心重栱造,昂底用靴楔承托。上昂构造实物遗存很少,实例见于江苏吴县甪(lù)直保圣寺大殿、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浙江金华天宁寺大殿。
宋式斗栱昂尖构造
上昂构造
知识点4:附属构件
需要清楚
宋式斗栱-附属构件包括
(1)耍头,耍头又称爵头,是位于最上一层栱或昂上,与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的构件。按照《营造法式》规定,耍头用木为足材,从跳头斗心向外伸出25分,自上棱向下斜杀6分,并在端头做出雀台,雀台自端头起量五分,向下斜杀两分,两面留心再各斜抹5分,下部随尖再出斜杀,向上2分,长5分。
(2)衬方头 衬方头是铺作出跳方向上最上一层枋木,落在耍头背上,用以联系铺作前后各枋。衬方头用单材(宽10分、高15分),长度从橑檐方至昂背或平棊方。
(3)靴楔,靴楔用于上昂的下部以及下昂尾部昂底之下,是真昂昂底与下层华栱间的楔形垫木。《营造法式》规定的靴楔造型是“三卷瓣”,与清式菊花头相类似。
(4)华头子,华头子是下昂前部昂底垫置的楔形垫木,其本身是利用纵向栱身前端随昂的倾斜角度砍制而成,在制作时将前端一段需雕刻成花瓣,故称华头子。《营造法式》规定华头子的做法为“自斗口外长9分,将昂势尽处均分,刻作两卷瓣,每瓣4分。”
(5)枋木①压槽方,位于铺作正心柱头方之上,是与柱头方平行的通长方木。因其压在纵向柱网线或斗栱的分槽线上,故称压槽方。它主要用于殿堂铺作之上,起承托草栿的作用。②柱头方,是位于列柱中线泥道栱之上的枋木。在结构上起联系左右、沟通上下的作用。③罗汉方,在铺作中凡是瓜子栱或瓜子慢栱承托的枋子统称为罗汉方,起加强横向连接的作用。④橑檐方,是位于令栱之上,支承橑风槫(挑檐檩)的枋木。
宋制耍头与衬方头构造
宋代铺作——组合与分布
知识点1:铺作组合-简单斗栱组合
需要清楚
组合与分布
根据一朵斗栱中所使用的构件类型来区分,铺作组合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单支造、卷头造、下昂造、上昂造。
铺作构成的基本方式:简单斗栱组合——单支造
(1)单斗只替:就是在柱头只使用一个栌斗和一根替木就把柱、梁、槫三者结合起来,在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中就已有应用。
(2)单栱只替:在栌斗上施令栱,令栱上施替木上承檩槫的构造方式,《营造法式》规定多用于槫下单材襻间。
(3)重栱只替:在柱头栌斗上施重栱,栱上再施替木的构造方式,《营造法式》规定多用于槫下两材襻间。
(4)把头绞项造:用于柱头部位,梁头向外伸出,做成麻叶头,柱上安装栌斗,栌斗上安装泥道栱(规格同令栱),在栱上设斗,承素方再承托牛脊槫,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
(5)斗口跳:用于柱头部位,把头绞项造梁头向外伸出一跳,并做成华栱头,栱端安装交互斗承托橑檐方,即为斗口跳。正心泥道栱上设斗,承柱头枋,主要用于厅堂柱头铺作。
单栱只替与重栱只替构造
把头绞项造与斗口跳构造
知识点2:铺作组合-复杂斗栱组合
需要清楚
复杂斗栱组合与分布
(1)卷头造,由斗和栱组合,无昂。其常用于内檐铺作、平坐铺作,也可用于外檐铺作,铺作数从四铺作至八铺作。
(2)下昂造,由斗、栱、下昂组合。其用于外檐铺作,由四铺作至八铺作。
(3)上昂造,由斗、栱、上昂组合。其适用于五铺作以上的内檐铺作及平坐铺作。
(4)插昂造,四铺作插昂至六铺作插昂均有实例。
(5)“假昂造”,也称“直昂造”,《营造法式》中未提及,在柱头铺作中,将华栱的外端做成假昂头,在晋祠圣母殿下檐、献殿的柱头铺作中均有出现。
卷头造
插昂造
假昂造
知识点3:铺作具体做法中的变化
需要清楚
计心和偷心
(1)计心造与偷心造,若在华栱或昂出跳的跳头上,皆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或枋,称为计心造,反之若不安放与之十字相交的横栱和枋则称为偷心造。虽然计心造是《营造法式》所推崇的一种形式,但由于早期铺作结构功能明显,而横栱在结构性能上基本不承重,主要作用是稳定铺作,所以早期建筑中完全计心造的铺作并不多见
(2)单栱造与重栱造,若在华栱或昂出跳的跳头上,只使用一层横栱称为单栱造,使用两层横栱称为重栱造。重栱计心造是唐宋时期最高等级的殿堂建筑中的主要做法。
(3)减铺与减跳。①减铺即减层。从宋《营造法式》的规定来看,减铺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下发生。a.当建筑中所用铺作数较多时,外跳不变,里跳减铺,这样做一是考虑到里跳铺作的结构方便,二是可以避免室内空间过于零乱。b.当建筑中的铺作有主次之分时,次要的铺作内外减铺。如《营造法式》卷四规定:“凡楼阁上层铺作,或减下层一铺。其副阶缠腰铺作,不得过殿身,或减殿身一铺。”即在楼阁建筑中,上层铺作不得超过下层铺作,或者比下层减少一铺。在重檐建筑中,副阶缠腰铺作不得超过殿身铺作。②减跳。减跳是减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减去一层华栱或昂。减跳的现象常发生在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相近的位置处。在《营造法式》卷四“总铺作次序”一节中谈到“凡转角铺作,须与补间铺作勿令相犯;或梢间近者,须连栱交隐;或于次角补间近角处从上减一跳。”即当建筑梢间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距离较近时,需要将横栱做成连栱交隐(即做成鸳鸯交首栱),或者是将次角补间铺作减少一跳。
(4)列栱与连栱交隐。①列栱,栱至转角出跳称为列栱。列栱的特点为一头为出跳的跳头,另一头为横栱构件。其形式有“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慢栱与切几头相列。如角内足材下昂造,即与华头子出跳相列”“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等多种形式。在铺作组合中,每一种铺作在转角处皆会产生列栱,且铺作数越多列栱越复杂。②连栱交隐,梢间的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距离很近时,将两栱制作成一根通长的栱,并隐刻出栱头卷瓣。
计心造与偷心造
连栱交隐
知识点4:铺作的分布
需要清楚
铺作的分布
在斗栱发展史上,柱头铺作成熟较早,而补间铺作的出现相对较晚。在唐宋时期,由于铺作本身较大,结构功能明显,每间的补间铺作通常设置一至两朵。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形。
(1)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称为双补间),次间梢间各用一朵(称为单补间),各铺作均匀分布。
(2)当心间、次间、梢间都采用双补间,则每个开间尺寸相同,铺作采用均匀分布。
(3)如果面阔方向各间的尺寸不一,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梢间用补间铺作一朵,由于间广不均,铺作之间的间距不等,但是铺作的间距相差不得超过一尺。根据陈明达的《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斗栱的间距与间广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两朵补间铺作之间的间距,即斗栱的标准中距为125分,但依据《营造法式》中指出,若间广不均,则每两朵铺作之间的间距,上下相差不得超过1尺,进而推出标准中距可以上下增减25分(此处是按照六等材进行推算,六等材1分为0.4寸,25分即为一尺)。
铺作分布与开间间广的关系
宋式斗栱举例
四铺作插昂补间铺作构造
四铺作插昂柱头铺作构造
四铺作插昂各构件尺寸表
补间铺作构造
六铺作重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补间铺作构造
柱头铺作构造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柱头铺作构造
转角铺作构造
六铺作重栱出单抄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栱出两抄,并计心转角铺作构造
明清斗栱
清式斗栱由斗、栱、翘、昂、升和附件等基本构件组成。
知识点1:斗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中的斗
斗,又称大斗、坐斗,是清代一组斗栱中第一层的构件。清代大斗分三种。
(1)平身科大斗。长宽均为3斗口,用于头翘刻口尺寸为1斗口,用于正心瓜栱刻口1.24斗口。
(2)柱头科大斗。长4斗口,宽3斗口,因为柱头科上承桃尖梁,头翘刻口尺寸加大为2斗口,正心瓜栱刻口1.24斗口。
(3)角科大斗。《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为3斗口×3斗口,与平身科同。根据潘德华著的《斗栱》中提到,由于角科大斗内的构件,正翘后带的正心瓜栱宽1.24斗口,斜翘宽1.5斗口,为了合理解决斜翘开口,需加大斗的长宽尺寸,而调整为3.4斗口×3.4斗口。所有斗件的高度尺寸均为2斗口。斗件由斗耳、斗腰、斗底三部分组成,分别为0.8斗口、0.4斗口、0.8斗口。斗底为方锥台,每边向内斜收0.4斗口。
清式大斗构造
知识点2:升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中的升
升,升是比大斗小的斗,安放在栱翘的两端。清代的升件有十八斗、槽升子和三才升三种。
(1)十八斗。位于翘、昂两端的升称为十八斗。平身科十八斗尺寸为:1.8斗口×1.48斗口,在柱头科十八斗称为桶子十八斗,其长度尺寸一般比上承昂、翘每边增加0.4斗口。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柱头科,单翘宽2斗口,单昂宽3斗口,桃尖梁厚4斗口。单翘桶子十八斗上承单昂,则十八斗长为单昂宽加出0.8斗口,为3.8斗口。单昂桶子十八斗上承桃尖梁,则十八斗尺寸为桃尖梁厚加出0.8斗口,为4.8斗口。
(2)槽升子。位于正心瓜栱和万栱两端的升称为槽升子,因为升与垫栱板相交一侧要开槽。槽升子尺寸为1.3斗口×1.72斗口。
(3)三才升。位于里外横栱两端的升称为三才升。三才升尺寸为1.3斗口×1.48斗口。所有升件,由升耳、腰、底三部分组成,分别为0.4斗口、0.2斗口、0.4斗口。斗底为方锥台,每边向内斜收0.2斗口。
清式斗栱各类升件构造
知识点3:翘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中翘
翘是一组斗栱中,沿纵深向外出挑的弓形构件。根据出挑的层数分为头翘、二翘、三翘、四翘。根据所处的位置有以下三种。
(1)用于平身科的翘。头翘尺寸为7.1斗口×1斗口×2斗口(长×厚×高);二翘尺寸为13.1斗口×1斗口×2斗口(比单翘两侧各增加3斗口)。
(2)用于柱头科的翘。在清式柱头科中,翘宽度为2斗口。头翘尺寸为7.1斗口×2斗口×2斗口(长×厚×高),头翘与桃尖梁之间的二翘、昂之宽,由下而上渐次生宽。
(3)用于角科的翘。在清式角科中,斜头翘宽度为1.5斗口,老角梁宽为2.8斗口,斜头翘与老角梁之间的斜二翘、斜昂之宽,由下而上渐次生宽。
知识点4:昂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中的昂
昂,它是位于翘头上的水平构件。昂尖为倾斜状,常见形式有象鼻昂、云卷头昂(凤头昂),昂尾有菊花头、翘头、雀替等类型。昂的尺寸根据斗栱昂翘组合层数的不同而不同。
翘和昂均为纵向出挑的木构件,在受力性能方面要高于横栱,所以其使用材高均为2斗口(足材)。
清制“昂”尺寸权衡表
清式斗栱翘、昂构造详见图
知识点5:栱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中的栱
栱为平行于面阔方向的弓形木构件,清按照其安装位置划分为正心横栱、内外拽栱、厢栱。
(1)正心横栱,它位于柱子中心上,有正心瓜栱和正心万栱之分。正心横栱均为足材栱。瓜栱尺寸:6.2斗口×1.24斗口×2斗口(长×厚×高)。万栱尺寸:9.2斗口×1.24斗口×2斗口(长×厚×高)。
(2)内外拽栱,它是位于斗栱内外拽架上的横栱,内外拽栱均为单材栱,分为单材瓜栱和单材万栱。瓜栱尺寸:6.2斗口×1斗口×1.4斗口(长×厚×高)。万栱尺寸:9.2斗口×1斗口×1.4斗口(长×厚×高)。
(3)厢栱,它为单材栱,用于内外拽架最上一层的横栱。尺寸为7.2斗口×1斗口×1.4斗口。
清式斗栱横栱构造
知识点6:斗栱附件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斗栱附件
(1)耍头木 其为平身科斗栱在昂之上的纵向联系构件,耍头从厢栱中心线外出3斗口定位,端头砍制成蚂蚱头,后尾若在菊花头之上,砍制为六分头,若在翘头之上砍制为麻叶头。耍头木为足材构件,断面尺寸为1斗口×2斗口。
(2)撑头木,它是平身科斗栱最上一层的纵向联系构件,前部不出头,后部做成麻叶头。撑头木为足材构件,断面尺寸为1斗口×2斗口。
(3)桁椀,它是斗栱与檩桁之间的垫木,按照檩桁的直径砍出椀口,一般挑檐桁直径3斗口,正心桁直径4.5斗口。
(4)斗栱枋,斗栱枋为斗栱之间的横向联系构件。在清式斗栱中有以下四种枋材。①正心枋,每层枋材1.24斗口×2斗口,最上一层枋材需要按计算确定;②里外拽枋,枋材1斗口×2斗口;③挑檐枋,枋材1斗口×2斗口;④井口枋,枋材1斗口×3斗口。
(5)盖斗板,将斗栱的上面进行遮盖,防止鸟雀做巢。厚度可以自定。
清式斗栱常见附件
清式斗栱分类
清式斗栱可以归纳为两种分法,一是按照斗栱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二是按照斗栱是否出跳进行分类,分为出踩斗栱与不出踩斗栱。
知识点1:外檐斗栱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外檐斗栱
(1)按外檐斗栱所在位置划分a.柱头科,坐立在柱头之上的斗栱(宋称柱头铺作);b.平身科,坐立在柱头斗栱之间、平板枋(或额枋)之上的斗栱(宋称补间铺作);c.角科,坐立在角柱之上的斗栱(宋称转角铺作)。
(2)按外檐斗栱的形态划分a.昂翘斗栱,常用于普通大式建筑外檐。由斗、栱、翘、昂等构件组成。昂翘斗栱有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三种。b.无昂斗栱,包括外檐品字斗栱和平坐斗栱,外檐品字斗栱由斗、栱、翘组成,不出昂,多用于小型殿屋。平坐斗栱常用于楼阁建筑外檐挑台下部,以柱中线为界,外侧只出翘不出昂,内侧不挑出或只挑出纵向的枋木构件。无昂斗栱有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三种。c.溜金斗栱,用于高级殿堂。外侧与昂翘斗栱相同,后尾撑头木随举斜起,从檐柱轴线位置溜至下金檩位置。有落金和挑金两种做法。尾部有金柱支撑的称为落金,无金柱支撑的称为挑金。溜金斗栱有平身科和角科两种,无柱头科,柱头科仍为昂翘斗栱形式。d.牌楼斗栱,专门用于牌楼上的斗栱。它是一种以对称形式挑出的斗栱,可以是昂翘斗栱的形式,也可以是品字科斗栱的形式。斗栱用材较小,一般为10等材(斗口尺寸约5cm),出踩数目较多,可达十一踩。牌楼斗栱有平身科和角科两种。
清式外檐斗栱的形态类型
知识点2:内檐斗栱
需要清楚
清式斗栱-内檐斗栱
内檐斗栱,内檐斗栱是指处在内檐金柱轴线部位或室内梁架上架设的斗栱。
(1)(内里)品字科斗栱。常用于殿内金柱柱顶,斗栱只出翘不出昂,从三踩至九踩,里外对称,左右对称,形如品字倒置故称品字科。内里品字科斗栱只有柱头科与平身科之分。
(2)隔架科斗栱。在宫殿、庙宇建筑中,在梁与随梁之间安置的斗栱称为隔架斗栱,其作用是使随梁枋分担部分梁荷载。该构件一般处于天花板下,多做成一斗三升荷叶雀替或十字斗荷叶雀替。
(3)攀间斗栱。攀间是沿用宋式建筑构件的名词,在明清建筑中攀间相当于脊枋、金枋。攀间斗栱就是指安放于脊(金)枋与脊(金)檩之间,作为檩枋之间的隔架斗栱,多用一斗三升(单栱形式),有时也采用重栱形式。
(4)藻井斗栱。藻井斗栱是在藻井的下层方井、中层八角井及上层圆井内,安装半面尺度较小的组合斗栱,以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藻井斗栱属于小木作(内檐装修)范畴。
(5)按照斗栱挑出与否分类,分为出踩斗栱和不出踩斗栱。
清制不出踩斗栱
清式斗栱举例
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为例
单翘单昂平身科斗栱构造
单翘单昂柱头科斗栱构造
单翘单昂角科斗栱构造
单翘单昂斗栱细部构造
单翘单昂各构件尺寸权衡表
宋、清斗栱构件名称对照
江南斗栱
《营造法原》中将斗栱称作牌科,主要分布在檐口柱头,是从木构架至屋面木基层的过渡性构件。
牌科斗栱基本构成组成
知识点1:斗与升
需要清楚
《营造法原》-斗升
(1)斗,又称坐斗,形似斗形木块,有一字、丁字、十字开槽三种形式。在苏南建筑中,坐斗是确定斗栱尺寸的依据。通常厅堂类建筑坐斗尺寸为7寸×7寸×5寸,殿庭类建筑坐斗尺寸为12寸×12寸×8寸。其尺寸为坐斗尺寸减半;如坐斗采用7寸×7寸×5寸,则升尺寸为3.5寸×3.5寸×2.5寸。升,形似斗而较斗小,置于栱或昂头之上,以承栱、昂、机等构件。
知识点2:栱
需要清楚
《营造法原》-栱
栱是设在斗卯口内的弓形构件,江南牌科中的栱构件无论与桁平行或垂直均称为栱。栱的每层高度均为坐斗之高,栱宽为栱高的1/2。
牌科中栱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按照斗栱所处的位置划分①桁下栱。它是位于廊桁中心线下的栱,主要有斗三升栱和斗六升栱。②桁向栱。它是在廊桁中心线之外,与桁平行的栱。③丁字栱与十字栱。该栱方向与桁垂直成丁字或十字。④蒲鞋头。它常用于柱头牌科,是栱方向与桁垂直的半截十字栱(类似于宋铺作中的丁头栱)。
(2)按栱的虚实划分①亮栱。栱背与升底相平,两栱相叠或栱与连机相叠时,中间有空隙者称为亮栱。亮栱一般为单材栱。②实栱。栱位于柱头之上,为加强其承载能力,将栱料加高与下升腰相平,而于栱端锯出升位的称为实栱。实栱一般为足材栱。③枫栱。枫栱是南方牌科中特殊的栱,用长方形带镂空雕刻的花木板,倾斜架于丁字栱、十字栱或凤头昂升之上,以代桁向栱。枫栱的做法类似于《营造法式》中的偷心造。
知识点3:昂
需要清楚
《营造法原》-昂
昂是与桁向栱垂直相交,栱头向下斜垂的木构件。江南昂头的形态有靴脚昂,属于延续宋式的做法,还有凤头昂、方头昂、卷珠昂这几种属于清代做法。
知识点4:斗栱附件
需要清楚
《营造法原》-斗栱附件
(1)鞋麻板,它是安装于两亮栱之间空当处(即栱眼)的镂空雕花板。
(2)垫栱板,又称行灶门,安装于两组斗栱之间空隙处的镂空雕花板。行灶门常用来衡量牌科间距的疏密程度,其顶端最小宽度为斗底之宽,最大距离为斗面之宽。
(3)云头 相当于北方官式做法中的耍头木,是一组斗栱中最上一层出挑的木枋,前后雕刻成云头状。
(4)联系枋木①高连机。它在斗六升栱之上、廊桁之下的枋木,相当于北方官式做法中的柱头枋。②牌条。它是架于桁向栱之上的通长木条,相当于北方官式做法中的罗汉方或拽枋。③连机或挂牙。它是架于昂头升上、梓桁之下的通长木条,相当于北方官式做法中的挑檐枋。
牌科斗栱的出参与分布
(1)牌科斗栱的出参
相当于斗栱出踩,牌科斗栱向里向外各出一跳称为三出参,依次为五出参、七出参……一般普通厅堂牌科不超过五出参。
(2)牌科斗栱的分布
以苏南地区为代表的江南牌科,规模一般不大,普通牌科每座距离为三尺(鲁班尺),牌科之间的行灶门可反映出牌科间距的疏密程度,根据《营造法原》中的规定,其顶端最小宽度为斗底之宽,最大距离为斗面之宽。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而定。
牌科的类型
依据坐斗开口方向及牌科的形状及位置划分为以下几类。
(1)桁间牌科,它是位于厅堂柱间廊桁下一斗三升及一斗六升牌科,平面呈一字状,前后无栱、昂构件伸出。
桁间牌科构造
(2)丁字牌科,坐斗丁字开口,栱仅向外出参,一般向外出两级(五出参)。
(3)十字牌科, 坐斗十字开口,栱向内向外均出参,其中外出参用栱和昂,内出参仅用栱。
(4)琵琶科,它类似于北方官式做法中的溜金斗栱,中心线以外同丁字科或十字牌科,中心线以内昂尾延长做琵琶撑,撑下端架于十字栱之升口,填以三角形眉插子(靴楔),撑上端置斗三升栱承连机及步桁,贯以千金销。
(5)网形科,又称如意斗栱,常出现在牌楼斗栱中,特征为每攒斗栱除了纵横双向各出翘昂与栱之外,还在45°方向挑出斜栱斜昂,多攒斗栱的斜栱斜昂相互勾连成复杂的整体网络状。在江南牌楼牌科中,两柱之间坐斗为普通坐斗两倍长,开双十字口,在转角部位斗盘枋上置三枚坐斗,除开双十字口外,复开45°斜口,斜向栱昂相交成网状。
(6)代梁科,它是设置在随梁枋上的斗栱,相当于北方官式建筑中的隔架科,多为斗三升栱和斗六升栱,具有承重与观赏的双重功能。
丁字牌科与十字牌科构造
丁字牌科与十字牌科构造
琵琶科构造
网形科构造
代梁科构造
江南牌科各构件之比例权衡
江南牌科各斗栱分件,不以斗口为模数,而以坐斗尺寸为基准,规定为三种式样。
知识点:江南牌科斗栱,不以斗口为模数
需要清楚
以坐斗尺寸为基准
(1)五七式坐斗,面宽7寸,高5寸,斗底5寸。桁向第一级栱,长1尺7寸;第二级栱加长8寸,为2尺5寸,高厚均为3.0寸×2.5寸。升宽3.5寸,高2.5寸。出参方向栱长,第一级出参6寸,栱长14.5寸;第二级出参4寸;第三级出参4寸;昂出8寸,云头出10寸。
(2)五七式坐斗,面宽7寸,高5寸,斗底5寸。桁向第一级栱,长1尺7寸;第二级栱加长8寸,为2尺5寸,高厚均为3.0寸×2.5寸。升宽3.5寸,高2.5寸。出参方向栱长,第一级出参6寸,栱长14.5寸;第二级出参4寸;第三级出参4寸;昂出8寸,云头出10寸。
五七式牌科各斗栱分件
五七式牌科各斗栱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