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文武汉年会特别策划 ▏人文之路十五年影像回顾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献给2019年人文武汉年会的礼物
她从汉网论坛走来,
她从互联网络发声,
人文武汉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
聚集了无数执着的文史爱好者和文保志愿者。
去年的六月三十日
成立了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
使得我们这些文化志愿者有了心灵的归属,
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十五年的执着追寻,十五年的不断努力,
留下了扫街寻访的足迹,
发出了保护文物的心声。
这十五年是怎样走过来的
请看吧......
(资料照片不分时间顺序)
-----------------------------------------------------------------------------
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群体十大特色
图文/刘宝森 易凯
一、寻访历史建筑,足迹遍布三镇。十五年来,汉网网友通过寻访武汉的老建筑、老街区达上百次,留下上万张老房子照片。老调重弹等网友积极呼吁保护汉口地区唯一鄂古建筑保寿硚。仅近两年就向有关单位提出对近200处老建筑的保护意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听取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汇报,制定并实施《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擅自拆毁优秀历史建筑者,最高罚50万还难逃追责。
二、保护地方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布衣参事、网友文侠积极组织观摩汉剧,与汉剧剧作家方月仿及演员熊国强、朱勇、毕巍然等交流活动。汉网有关于“汉剧”主帖300个,促成汉剧申遗成功。汉网多次举行地方语座谈交流活动,选出“经典武汉话”100句、10句、1句,为推介地方语、杜绝“汉骂”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市政协委员、网友沙月积极组织出版有关“汉口竹枝词”书籍和创作竹枝词,积极推动“汉口竹枝词”申遗工作。草根文史爱好者肖波挖掘整理传奇楚商李本忠的史料,呼吁武汉市要对重视李本忠的研究。
三、痴迷个人收藏,助建博物馆城。汉网有为全市各博物馆捐献藏品的“铁血十八星”;有举办辛亥革命文献个展的“少年书生”;有创办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的“江城古陶瓷”;有收藏与研究武汉税证等的“武夏阳”;有热心收藏武汉抗战史料、文物的“甄荣”、“刀郎”、“vagi6968”等,刀郎将收集到的抗战文物在网上办有博物馆,vagi6968从日本淘回日寇侵华罪证;有收藏、研究汉网地方文化的“黄鹤楼”等等。
四、呵护一山一水,注重生态环境。网友护湖义士对不断萎缩的湖泊心痛不已,毅然采取护湖行动。每天晚上只要一听到推土机的轰鸣声,就会冲出去,挡在填湖的车辆前面。2002年的一个晚上,他只身独挡住10辆填湖的渣土车; 网友海默对中心城区58座山体进行统计,将被破坏的山体附图网上,以期引起政府重视。
五、钻研失传工艺,传承优秀文化。网友国染馆-首席杂工在祖辈相传手艺的基础上,30年多来做过无数次试验,从500多种植物中提取到100多种颜色染料,成为大陆研究植物染色第一人,并成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网友城市麻木以传统的墨拓方式,辅以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传承金石器物全形传拓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4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网友天风2160将我市现存的绝大多数摩崖石刻拓片存档。今年还协助黄鹤楼公园完成了碑廊的修复工作。
六、民间文化使者,展现武汉形象。在网友的帮助下,德国友人玛尔塔·斯特拉瑟、班德及夫人巴巴拉找到70年前旧居。汉网网友曾接待日本学生柏木贵志和岩本圭史寻访抗战遗迹,日本著名作家野田正彰寻访武汉。网友甄荣寻找“武汉的辛德勒”鲍洋人的事迹牵动人心。联系上其子艾伦地伯特贰因顿,传达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2013年9月3日,汉网网友与英国友人杰拉德·科赛恩一起寻访到祖父创办和利冰冻厂的原址。年近七十的刘晓航教授和铁血十八星网友重走万里茶道,传播和收集史料。旅英学者范榕在国外图书馆潜心收集有关武汉的历史资料,及时为武汉网友提供相关资料,收到网友们的青睐。
七、网友著书立说,保留城市记忆。网友董玉梅在网友中广泛征稿,编辑发行《百姓看武汉》系列丛书,与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等著名武汉城市标志一起,入选为“50个城市创意符号”。其中,《百姓收藏》曾获得国家级大奖。《徽章上的武汉》是一本由众多网友编写的书籍,通过近百枚徽章,反映武汉的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汉正街竹枝词》是一本集网络诗人于一体,反映武汉硚口地方文化特色的竹枝词专著。由罗时汉、田联申、万学工主编的《大路朝天》一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汉口中山大道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掌故。
八、关注城市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全市举行的“我为党代会献一策”表彰活动中,6名网友获“武汉市10佳热心市民”的殊荣。在武汉市首创竞聘“布衣参事”活动中,第一轮150名报名中遴选出的9名候选人中,汉网网友占5名;第二轮6名候选人中占3名。最终,市政府聘用的3名参事中,汉网网友甄荣、文侠榜上有名,占当选人数的2/3。汉网建有一支庞大的“市民记者团”,自成立以来,年发各种报道近2万篇。
九、寻访工业遗产,文保更上层楼。近两年来,网友多次“扫街”,寻访工业遗产。在汉阳铁厂遗址时发现1912年的“汉冶萍”记事碑,成为汉冶萍公司的重要史料。网友经过寻访、考证,发现太平洋肥皂厂,即是在人们记忆中消失的康成酒厂。证实南洋烟厂创设于1926年,旧址位于汉口仁寿路,包括办公区和厂房两大建筑群。2012年,汉口南洋烟厂、太平洋肥皂厂等旧址名列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公布27处工业遗产推荐名单之中。
十、容纳多样文化,促进百花齐放。网友天风2160、城木专注于地方碑帖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武汉10大收藏家之一、网友荆楚邮艺学会自费制作出《武汉旧影》、《老武汉民俗风情》、《毛泽东在武汉旧影》等扑克牌系列;花将军为中华收藏木兰文化第一人;网友老昌、城市麻木注重于砖瓦铭文和标志研究。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分会、武汉竹枝词学会、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均有网友参与其中。结合市区文化部门,图书馆,书店举办了数十期人文武汉大课堂讲座活动。
-------------------------------------------------------------
由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
人文武汉学会编撰的刊物
季刊《人文武汉》创刊号
将于近日出版发行
请大家关注。
中国文保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先生在阅读《人文武汉》创刊号。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阮仪三先生
鉴赏《人文武汉》杂志创刊号。
♡♡♡♡♡♡♡♡♡♡♡♡♡♡♡♡♡♡♡♡♡♡♡♡♡♡♡♡♡♡♡♡♡♡♡♡♡♡♡♡♡♡♡♡♡♡♡♡♡♡
特别提示: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年会
将于元月十九日上午在汉口举行
会场示意图:
本期编辑/校核: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