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饱受完美主义之苦?6招教你轻松解决
1994年,涅槃乐队的主唱科特·柯本写下了一封遗书,随后饮弹而亡。虽然关于柯本的死因尚有很多争议,但从他的遗书中我们不难看到,柯本生前一直深受完美主义之苦。
柯本写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在每次登台前都该打卡。我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喜爱这一切了。我的确喜爱它,上帝,相信我,我喜爱它,但我真的感觉还不够。”
完美主义,一个令多少人头疼的问题。“如果不是最好,那我宁愿选择不做。”这句内心独白又不知被我们重复了多少次。如何走出“完美主义”的怪圈,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中,作者斯蒂芬·盖斯给出了答案。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对“完美主义”心理一探究竟。
一、完美主义的三大标准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1、下班回家太晚了,身体还略微有些疲惫。这时你发现运动服竟然忘了洗,心里想健身房肯定去不成了(谁会穿着不舒服的衣服去健身呢?),在家又没有健身器材,况且还容易吵到楼下,今天就不锻炼了。于是,钻到被窝里看起了电视。
2、准备开始工作,突然发现桌面太乱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收拾完的,心里顿时觉得很烦。这时又感觉自己肚子还有点饿,自己的专注状态也不是很好。心想算了,还是先玩会手机放松一下吧,于是默默打开了视频软件娱乐。
3、今天需要完成50个俯卧撑,但做了两个后,觉得胳膊没有一点力气,肯定是完不成目标了。心想今天就算了,等到明天状态好了,再补齐昨天的,一次做够100个。
如果上述情况你全都有,那么恭喜你,你完美符合了完美主义的三大标准,有着典型的完美主义倾向,是所有饱受完美主义之苦大军中的“幸运”一员。
那么,完美主义的三大标准是什么呢?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中,作者将其概括为完美情境、完美质量和完美数量三大类。
1、完美情境
完美情境通常体现在地点、时间和资源三大块。比如第一个例子,你为自己找了无数个不去锻炼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现实中的条件并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标准:觉得在家运动不方便了;觉得时间太晚运动不好了;不穿运动服锻炼不舒服了等等。
2、完美质量
完美质量,就是一定要达到自己心目中的专注状态。像第二个案例,主人公就是觉得肚子饿、桌面不整洁、心情烦躁等因素,大大降低了自己的专注水平,即使工作也达不到完美的工作质量,于是索性开始拖延。
3、完美数量
完美数量当然就是指达到心目中的数字标准了。像第三个案例就是把50个俯卧撑当成了完美数量,如果达不到,就选择一个也不去做。
不管是完美情境、完美质量,还是完美数量,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脱离了对现实的准确认知,从而对自己有了过高的期待。
如何避免这类情况再次发生,走出“完美主义”怪圈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实世界和真实的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不再因信息不足和过度乐观而抱有过高的期待。正如投资家瑞·达利欧给年轻人的建议:“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拥抱现实,并应对现实。”
二、完美主义的优势、后果,以及根本解决方案
完美主义一定就是不好的吗?并不能这样说。很多音乐家、画家、艺术家、企业家都具备完美主义特质,甚至也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他们得以如此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可否认,完美主义确实会带来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它会激励人们追求卓越,让人们能够整洁有序的推进计划。但有时,完美主义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令人们感到纠结、焦虑、易怒、拥有负罪感,从而拖延、不行动、自暴自弃。
想要摆脱完美主义,并不是一定要走向完美主义的反面,对所有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成为佛系青年。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完美主义做出一定的妥协,成为一个“实用”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通常会带来不行动和负面情绪的结果,那有什么根本解决方案吗?
很多人会说,用意志力让我们重获动力,从而摆脱负面情绪。也许有时你会成功一次、两次,但它并不会总是奏效。这是因为,当我们内心强大而专注时,意志力会战胜情绪。然而,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需要消耗大量的大脑能量,令我们疲惫不堪。因此,过度依赖意志力,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幸运的是,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来战胜情绪,那就是行动本身,或者说低标准的行动。情绪会激励我们采取行动,但同时,行动也会让我们产生特定情绪。当我们因“完美主义”不去行动和产生负面情绪时,往往是因为过高期望造成缺乏足够的动力。但采取低标准的行动,则不会让我们再有任何借口,这样做不仅会让我们的内心和身体很快适应,还会因行动本身不断改善我们的负面情绪。
三、摆脱完美主义的解决方案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通常有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1、认清现实、认清自己,不要因信息不足和过度乐观对自己有太高的期待。(前文所述)
2、降低行动标准,从实现宏伟目标中分化出的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做起。比如,如果你想要写作,那就从每天写1个句子,写1段话,写500字做起。如果你想要体育锻炼,那就从每天做1个俯卧撑,5个俯卧撑,10个俯卧撑做起。(前文所述)
3、关注过程,看淡结果。将注意力放在眼前正在做的小任务,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不会陷入焦虑、纠结的情绪中。
4、接受可能会发生的失误,不必过于担忧。现实世界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对于可能出现的任何负面结果,我们都不应该充满恐惧,而应主动接受。
5、不要考虑沉没成本,对失败耿耿于怀。硅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失败的不够多,那说明你还不够创新。科学家、企业家对待失败的态度,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理解。
6、必要时调整预期,拥有冗余备份。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只有一个计划,而是要做好多个方案的准备。这是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不可能永远期待自己能够顺利、有序、高效的推进,必要时实行标准稍低一些的替代方案,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四、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考虑“如何完美的完成任务”。相反,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状态不佳时,也能顺利推进,达到80%的完美。
接受我们不完美的思维、不完美的决定、不完美的行动、不完美的改变、不完美的成功,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中,你会体会到“不完美”也能带来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