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并且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朱熹《论语集注》释曰:“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皇侃《论语义疏》言:“邻,报也。言德行不孤矣,必为人所报也。”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崇德向善之人往往富有人格魅力,并能以此凝聚、感召、影响他人,引领风尚。

  中国自古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恪守良知,以求“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在追求完美人格方面,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不体现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位,旨在强调“德”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在倡导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德。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以德为本的价值观,孔孟将其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王道仁政,继而被《大学》演化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为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最终让整个社会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都是对人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修身境界。北宋名臣范仲淹,毕生尊道贵德、以德立功,融治学、事功和道德为一体,“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如孔子”。去世之后,宋仁宗赐其谥号“文正”。“文”是当时社会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正”则是公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成就功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水平。如果没有道德,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蔡元培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这也正是“人无德不立”的道理。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立德、修德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做起。对标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与人为善、扶危救难,见义勇为、敢于担当,以诚待人、守信践诺,敬业奉献、勤勉做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道德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德成大德。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3月17日03版,作者:李朝德)

一、德者,本也

【典故】出自《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意思是,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如果轻根本而重末事,那就会与民争利。

二、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典故】出自春秋管仲《管子·戒》,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无慑意,南面听天下,而无骄色。意思是,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典故】出自战国时期《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就不会毁灭自己。

(0)

相关推荐

  • 备战小论文: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

    [题目] (14分)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 ...

  • 写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他被误解千年,历史该还他一个公道

    你知道堪称旷世珍宝的"处世三大奇书"是哪三本书吗?你又知道陈继儒是什么人吗? 如果都不知道,那么你一定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吧? 写出"处世三 ...

  • 德以配位 方能致远

    德是中国伦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是做人成事之本,是国家兴旺之根.所谓德就是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 ...

  • 好品行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来源:吕梁新闻网 道德讲堂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重要载体.近年来,市直工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总堂活动和动员各市直单位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中庸为至德

    <中庸>赏析(3)中庸为至德 各位网友,在<中庸>第二章中,孔子用"君子而时中"指明了君子之所以能坚守中庸之道的原因.在接下来的第三章中,孔子把" ...

  • 德不孤 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并且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朱熹<论语 ...

  • 论语:德不孤必有邻(4-25)

    本篇<里仁>主要讲仁,勉励人修身进德.首章就讲"里仁为美",择仁而居,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德行修为.如果自身德行修为得到提高,自然就会有具备仁德的人与之择邻而处. 子曰: ...

  • 帖真人篆隶《德》德不孤必有邻

    帖真人篆隶《德》德不孤必有邻

  • 【每日学一句论语·荀卿庠视频】里仁4.25德不孤必有邻

    [每日学一句论语·荀卿庠视频]里仁4.25德不孤必有邻 [原文]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 ...

  • 论语导读丨读原典:德不孤必有邻——“邻”是谁?

    诸位师友,大家好! 我是明道堂经学馆的董妘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五章,里面非常有名的六个字"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 【每日一字】德:德不孤,必有邻

    今天的教育有小学大学之分,古代的教育也有小学大学之分.古代的小学,学的是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礼节,大学则学的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因此<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 德不孤,必有邻|听友心得

    刚才看了师父和虚空济大家庭的朋友们为海鲜小姐姐过日的视频,很感动.还悄悄为她准备了蛋糕,长寿面,像个家长一样,想的周到.细致. 今天有人在群里说,不敢说话,也不敢在人群中大声说话,是原生家庭不好.有几 ...

  • 德不孤兮必有邻——《论语》悟读【88】

    才不寡兮必有识,德不孤兮必有邻. <论语>第四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 ...

  • 【羽化】德不孤,必有邻;无底线,寸步难行

    人的自信,源自对底线的坚守. 无论境遇如何,随遇而安耐得住寂寞,绝不随波逐流放弃自己. 成年人,其实都懂得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坎坷中,仍言而有信 南北朝时期,孟信曾经在朝为官,清正廉明.有一次他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