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大漠深处的克里雅人
2019年我随中国探险协会去了一趟达里雅布衣。
达里雅布依乡乡政府驻铁里木村,位于于田县县城以北267公里出,地处沙漠腹地。南起尧干托格拉克,北与阿克苏沙雅县相望,东与民丰县相连,西和策勒县丹丹乌里克接壤,南北长365公里,东西宽96公里,总面积15344.6平方千米。
于田县有一条伸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廊”,名为“达里雅布依”中国地图册上标明的“通古孜巴斯特”(野猪活动的地方),当地汉语称为“大河沿”,久居着克里雅人,被誉为大漠深处的“桃花源”。
全乡地广人稀,沙漠浩瀚海地下水丰富,但矿化度高,含氟量严重超标。境内有天然草场1205896亩,天然胡杨林67.7万亩,特产有大芸、甘草等药材,有旱獭、野猪、黄羊等野生动物。全乡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现有1个村民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283户1321名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
达里雅布依乡境由南向北倾斜,驻地以南北为南为克里雅河为高沙丘环抱呈带状;驻地以北属克里雅河散流区,地势平坦,多有小沙丘,四周为新月形沙梁。平均海拔1230.5米。达里雅布乡境内气候十分干燥,风沙频繁。克里雅河下游流经全境,消失在沙漠腹地,沿河形成平均5千米宽的绿洲带。
相传400年前,于田绿洲古老农区的木尕拉、喀鲁克一带的农民寻找草场,顺克里雅河北下,发现这里水草丰茂。他们先后在克里雅河两支流流域落户。西支因河流两岸流程远,面积大,有15户牧民生存在这里,东支因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仅有8户牧民居住。随后由于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代盖”(意为河东的意思)和“盖尔普”(意为河西的意思)为名的代代以放牧为生的两大家族。
20世纪50年代成立达里雅布依高级合作社,所辖5个小组,为县直所属。1954年县委、政府派骆驼队送去面粉、日用品,将其编入加依乡建置。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称大河沿大队,属喀群公社管辖。1982年1月称达里雅布依大队,1984年归属加依乡,1989年析置建乡。
久居在大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人,一户人家,一片胡杨,一群羊,一口井,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人,体魄健壮高大,性格豪爽,淳朴。其外貌、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与于田县城维吾尔族人基本一样。尽管交通不便,两地结亲通婚的不少。由于地区偏隅,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独特的生活习俗。
达里雅布依人居住的房子是胡杨、红柳枝排扎而成的。先做好地基,用胡杨枝干做成支架,用红柳枝编织成墙体,然后将和好的泥巴糊抹上去。还有的用胡杨木排列而成木屋,门由大的空心胡杨一分二做成。这里是路不拾遗,家家不锁门,来了过路人,即使主人不在,可以自已动手烧水、做饭,可以吃完就走。乡里牧民的吃食较为简单,以“库买西”(用碳火灰沙,烤出的在饼)、肉、茶为主,用火塘代锅灶,做饭不用锅,而是独特的“炉灶”。
这里的达里雅布依人在服饰穿戴上与于田县城一带的维吾尔族人一样。男性中老人多穿黑色袷袢,冬夏戴黑色高筒羊皮帽。妇女头顶长白纱巾,顶端戴有“太里拜克”小帽,形如扣碗,小巧玲珑。平时长衫,节日及红白喜事时穿箭服,这种穿着有浓郁的古老民俗风韵。年轻的妇女则喜欢穿颜色艳丽的花布衣裙。
在达里雅布依乡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毛驴、马、骆驼、现在有些条件好的牧民还有摩托车。在乡里对牧民来说最隆重的活动就是举办婚礼。由于居住分散,需提前一个月给亲戚朋友发“请柬”,“请柬”实际上就是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写明主人的名字和地点,一户一户往下传,主人准备好吃的,等待有人光临。在婚礼上迎亲方和送亲方各组成约50 人的队伍,从距离30米处开始赛歌,谁赛输了就向对方跨进3步,最后双方队伍会合,新娘就交到了新郞手里,经“阿洪”主持婚礼等仪式值到热闹的婚礼结束。
沙漠中的绿色长廊 克里雅河蜿蜒伸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芦苇等荒漠植被,构成了一条沙漠包围着的绿色长廊,并在河流的尾部发育成了达里雅布依绿洲。从于田县沿克里雅河北行,可领略到黄色沙海中绿色长廊特有的自然风光。曲折蜿蜒的流水。芦苇花飘扬的苇田,挺拔的胡杨,大片红柳野鸭浮现在水面,野兔出没于绿丛中,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金黄色的沙丘,深蓝色的河水,绿色的植被,互相呼应,兼顾并存,自然协调,形成于田所辖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有的天然景观。
1986年联邦德国哥迁根大学教授乔奇·霍夫曼到克里雅河考察后说:“我到过世界上很多沙漠,但从未在沙漠中心见到如此迷人的景色。”克里雅河赋予了这些植物顽强的生命,形成罕见的绿色长廊,阻挡了东西沙漠的合拢,延缓了沙漠南下的步伐。同时,绿色植物又滋养了很多野生动物,为广袤的大漠增加了生气。
多姿的沙漠 因为达里雅布依乡地处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属于不同风向的复合地位,故形成的沙丘高大,类型众多,姿态雄伟壮观,丰富多彩。其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东西两侧,按沙丘活动程度可以分为固定、半固定、半流动与流动沙丘4种:第一种为固定沙丘:以红柳、胡杨沙堆为主,植被覆盖度较大,沙丘表层为盐结皮及枯枝层,风沙季节沙丘不移动,表面无风蚀现象,主要分布在克里雅河的低阶地与散流河道沿岸。第二种为半固定沙丘:形态亦以沙堆为主,植被覆盖度略大,沙丘迎风坡有风蚀现象,丘体基本不移动,大部分是固定沙丘上的植被遭到局部破坏或植被枯死后产生风蚀所致,一般分布在阶地的较高部位与固定沙丘带外侧或人为活动影响的局部地区。第三种为流动沙丘:形成以新月型沙丘,沙丘链、沙垄与复合型沙丘为主,植被覆盖度小,大多为裸露沙丘,有明显的迎风坡,沙脊与落沙坡,在起沙风作用下,沙丘表面产生风沙流动,并且沙丘不断向前移动,大部分分布在克里雅河东西两侧的高阶地及其以外地区,克里雅河下游达里雅布依乡以下三角洲的边缘与西支于三角洲及干河床中亦有广泛分布。第四种为半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更少,仅在沙丘中下部植被分布或点状分布,其余部分为流沙。
风沙地貌的形成 于田绿洲以北至达里雅布依乡的克里雅河沿岸,其地貌为克里雅河的低阶地,植被有胡杨、红柳及芦苇、罗布麻、骆驼刺等,为荒漠河岸林分布区。长期的风沙作用,形成红柳堆与胡杨沙堆,一般高3—5米,高者5-10米,米萨莱附近,河东低陷地上还见有几十厘米高的骆驼刺小沙堆,较高部位的红柳有的已干枯死亡成为红柳沙堆活化,局部地段形成低矮的流动沙丘——新月型沙丘、沙丘链和沙垄。距于田县城100千米处,河东胡杨稀疏,有的枯死。外交边缘在东北风作用下呈流动沙丘与吹扬沙堆相间的景观。由于克里雅河水系的变迁,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盛行风向下的不断南侵,加上人为直接与间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克里雅河下游由过去繁茂的绿洲,变成了沙漠。
动人心魄的日出 在达里雅布依乡欣赏沙漠日出是动人心魄的画面,最好的时节是金秋十月。在清晨,面对浩瀚无垠的沙海,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安详。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东方天际的鱼肚白逐渐变成浅橙色。绚丽的霞光给黄褐色的沙漠披上了迷人的面纱,惊醒了沙漠,但它不急于表现出来,而是静静地、全身心地准备迎接一个时刻的到来。忽然,太阳无声无息地出来了,先是一个大大的橘红色的弯月形,从地平线上驼峰状的沙山的凹处出现,接着,又变成枣核形,像一只漂亮的丹凤眼,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无垠的沙漠。
一个橘黄色的圆盘挂在天边,把柔柔的七彩光束毫不吝啬地洒向大漠。顺着七彩光束向西望去,茫茫的沙漠被染成了金色,一闪一闪耀人眼目。向北或向南望去,起伏不平的沙丘线条清晰,呈现出了立体的美感,或高或低,或倚或卧,千姿百态,壮丽纷呈,再向东看,沙丘一层叠一层,无边无际,让人感到她的博大、雄浑。在茫茫大漠中是日落亦是相当有魅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与绚烂云霞相辉映,更使人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