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赋 王粲
惟中唐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祎祎以畅条,色彩彩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取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
这首赋描写了中堂之上亭亭玉立、枝繁叶茂、鲜美怡人的槐树。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此赋为《槐赋》,他本人也有同题之作,并在赋前有序,“文昌殿中槐树,盛暑之时,余数游其下,美而赋之。王粲直登贤门,小阁外亦有槐树,乃就使赋焉。” 由此可知,王粲的这首赋是奉命之作。
整首赋共十二句,可分成三部分来阅读。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介绍所咏槐树生长的具体地点和对槐树的总体印象。这棵槐树生长在大门至厅堂的路旁,生来便拥有美好的姿容。它超越田畴垄亩生长在王公的庭院,使庭院格外生辉。“中唐”,即中堂,是大门至厅堂的空地。文字虽然不多,却明确地交待了槐树与它生长的整体环境的关系及其在环境中的地位。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写槐树的细部特征:形状美好、枝条舒畅,色彩明快、格外鲜亮。叶子茂密繁盛,经过农历五月满树盛开小花。“祎祎” (yi衣),美好。“幽蔼”,深密繁茂。这种对于所咏之物细致描写是赋体文学的最一般的作法,所写对象是树便必然涉及色、形、叶、花,构思见不出什么独特之处,只是遣词造句略不相同而已。不过,王粲在赋中对槐树进行具体描写并不是为了趋于大众化,他意在通过细致描写突出槐树的盎然生机与充沛的活力。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生长在王宫禁地的槐树以其根深蒂固引来鸟儿栖息,很多人也都希望得到它的遮护与恩泽。
这首赋寓意深刻,说明人之有权势而趋附者众的道理。赋中通过对文昌殿中的槐树的描写,寄寓了作者对威权在握、声名显赫的曹氏父子的称颂、钦佩、羡慕与祈望,暗示自己希望在主子的浓荫庇护下得到发展的心迹。
值得称道的是王粲的暗喻十分自然得体,不露一毫牵强、刻意的痕迹。与其说王粲为取悦于主人而抓住槐树枝繁叶茂、葱郁鲜美的特征着力刻画,不如说正是槐树的这些显著特征使王粲禁不住在内心中联想到主子的权威、实力与声望。总之,两相对应,一明一暗,整个赋作既让人见到了槐树的具体样态,又使人领会了深刻的寓意。
另一值得称道的是这首赋具有浓重的诗情画意。我们分出的三部分,每一部分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在第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高贵、堂皇的王宫庭院与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槐树相映生辉的画面,意境开阔、韵味隽永。在第二部分,作者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精巧、细致的槐树工笔画,刻画细腻、画面清晰。第三部分形成的画面是这样的:近处,一棵粗壮葱郁的槐树;远处,一群鸟儿振翅飞来,一些人们肩披衣衫信步走来……像外含旨,余味无穷。奉命而作,能把赋写得如此诗情画意,若非“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大概不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