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殷铭桢:大学生文学素养的困境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素养;困境(有知识没文化;非必要不阅读;应试型本末倒置;软弱型趋易避难)

摘 要:大学生的文学素养面临困境。首先是“有知识没文化”,大学生的文学知识尚未转化为文学领域的综合能力;其次是“非必要不阅读”,功利性消遣性的动机导致大学生文学阅读不足;再次是“应试型本末倒置”,理性机械化的学习模式遮蔽了文学内在美的体验;最后是“软弱型趋易避难”,快餐化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造成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的营养不良。(158字)

一、有知识没文化: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文学领域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注人文、倡导道德修养的现代社会,文学素养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文学素养主要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经过文献查询与调查,现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教授马以鑫指出“现代孩子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学生的知识显得苍白单一。”

二、非必要不阅读:功利性消遣性的动机导致大学生文学阅读不足

现代大学生活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动机复杂多样。带着高中只看必读书目的思想,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依然保持着只看老师强制要求、需要写读书报告的相关书目的习惯,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提高专业技能,对于阅读书目没有自我的选择。这类缺乏正确的阅读引导和积极的精神追求,仅仅带有盲目性和功利性的阅读很难领悟到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内涵,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除此以外还有的学生是为了娱乐消遣而读,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很少会想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除了专业书籍,阅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娱乐消遣或者打发时间。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电子媒介,多为快餐式的“浅阅读”、“片段式阅读”和“无目的性阅读”。从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动机复杂且大多消遣性和功利性特征明显,这也是大学生文学素养普遍不高的原因。

三、应试型本末倒置:理性机械化的模式遮蔽了文学内在美的体验

张志公先生曾说“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当要求其能理解文学、欣赏文学,并有鉴赏文学的能力,接受优秀文学作品在道德情操方面以及敏锐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丰富活跃的想象能力方面的感染、熏陶和启迪,也就是说,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2]然而,现代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文学素养上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受中小学分析结构、挖掘主题、感悟思想的语文应试教学训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往往比较理性,采用中学时学得的找题眼、找意象、找修辞、对比分析结构等模式去理解文学作品。这种理性的机械化阅读方式使得学生很难深入感受到文学的内在美和自然的情感体验。

四、软弱型趋易避难:快餐化碎片化浅阅读造成材料及方式缺营养

除了阅读方式的误区外,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及阅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人进行着“快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对经典文学作品置之不理,或者只是在实在没有可看的时候自慰空虚。然而,这样的阅读是无法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真情实感的,也很难进行道德情操、想象力方面的熏陶和启迪,最终落得对文学作品认识肤浅的结局。在文学作品选择方面,许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害怕阅读较为高深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品本身的内在美和情感,我想引用“墙皆是门”来鼓励这类大学生勇敢的去阅读自己之前不敢阅读的文学作品,当你走进那本文学作品,翻阅这本书,就会发现这是通往未知领域的门,或许会因此探索出先前从未发现的天赋。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

[2]褚栖萍.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及提高途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5-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