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说澹台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了宝带桥边上的澹(tan)台湖,围绕在澹台湖边还有以“澹台”命名的澹台湖大桥,澹台湖公园等等······这一切都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澹台灭明,天下复姓“澹台”的始祖。也是我今天要说的成语“以貌取人”的由来。
澹台灭明是谁呢?或许大家不知道,换个说法: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我想大家就明白了。
据大名鼎鼎的【史记】载,澹台灭明长相丑陋,由弟子子游推荐。孔子虽然收他为徒,但觉得他形象不佳,成不了大事,故而并不待见他。子羽(澹台灭明的昵称,这个好听)并不气馁,也并不哀伤,而是发奋图强,严谨修行,设坛讲学,宣传儒家思想,影响甚大,很快他的才干和品德传遍各诸侯国。孔子知道后,很是后悔,仰天长叹(我猜应该是这个动作):我不该以貌取人啊。
成语由此而来。[史记】我们也毋庸怀疑。
我要说的是,子羽遇见孔子的时候,他老人家也有六十高龄了,作为一个那样的智者,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外貌而鄙薄他呢?况且,孔子的相貌也是不敢恭维的,史书上有记载,我就不多说了。自己长的不好看怎么会嫌弃别人长的不好看呢?同病相怜才是。
那么问题来了,以貌取人的“貌”会不会是美貌的“貌”呢?不论怎么说,子羽因相貌出众而闻名,(先秦时期美男子很多的,不仅貌美,才艺还高,出门也是万人空巷的场景,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以后慢慢道来。)子羽是由孔子喜欢的学生子游推荐的,应该在他老人家面前说了很多赞扬的话,也许正是如此,孔子对他期望过高,反而觉得他的才德不如他的相貌,因此鄙薄他,这才有了子羽的发奋和刻苦?
吴地的学堂,就设在澹台湖。乡民因大受其益,尊称他为澹台子。宋代,在苏州的尹山之巅建有澹台子祠。到了明代,改为澹台书院。 后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