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状元告诉你的76个学习技巧》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这场充满“硝烟”的高考战役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与大学失之交臂;有些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每一个高中生来说,要想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取得胜利,仅有勇气和勤奋是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战略和高明的战术。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在取得好成绩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高考状元”都会被热烈炒作一番。很多考试失利的学生也会在惊叹“高考状元”的高分的同时,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是如何考取这样好的成绩的?每天大家一起上学、一起学习,在几乎近似的学习时间下,他们是如何实现“鲤鱼跳龙门”的?

当我们潜心对历年的“高考状元”进行梳理的时候,就会发现,高考状元们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简单,他们对于高考、对于考试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之所以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就在于掌握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坚持了下来。今天,为了给众多学子解除疑惑,为了给高中生在学习上提供帮助,我们特意将历届“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

在这本书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关于听课、预习、记忆、做题、考试等方面的方法。为了说得更形象,我们特意让“高考状元”现身说法,语言中肯,方法得当。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但一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是一本集历届高考状元实战经验、学习方法和经验于一体的备考手册,我们相信,“高考状元”的集体智慧对于今天的高中生来说必定是一笔财富。

背负着家长的的希望,等待浴火之后的重生!

踩在巨人的肩上,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

善于借鉴,从“状元”的经验中受到启发,高中之路必会顺畅无比!

试读

现身说“法”:学得好的同学,都是预习有方的“高手”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不但不能淡化预习这个环节,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瑶

李瑶是长治市理科状元,她说:“许多人都问我,是怎样取得如此好的学习成绩的。其实,我主要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深刻地理解课本,我非常注重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听讲、课后的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率掌握知识的保障。”

胡晓

2001年获成都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胡晓说:“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如果在上课前已经预习好了,甚至只是浏览过课本内容,上课时思路就会更加活跃,也有助于理解课堂内容,加深记忆。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着重注意。”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课前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探索,去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预习新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是深入学习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就会非常明确,态度也会异常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一些。

学习经验重点提示

状元经验谈:课前的预习对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一定要重视起来。

重点提示:预习,对于每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向历届高考状元多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或提前学习,其实质是自学。预习是上课前最重要的准备。就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程度而言,约占到30%。预习习惯是学生要着重培养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持久的影响。

19岁的朱凯是山大附中150班的学生,2006年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被保送到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课外的预习早已成了朱凯的习惯。“我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就把大学要学的高等数学上下册都预习了一遍,习题也做了不少。虽然跟高中不太一样,但是感觉还不错。”

如果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就会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然懂得预习,但看起书来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思维习惯不好外,预习习惯也不理想。有些同学习惯于“上课听着老师讲,课后围着习题转,考试之前拼命干”。小学时知识比较简单,如果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是可以应对的;一旦升入高中,随着知识量的加大,不良效果就会显现出来了。

预习要持之以恒,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时间的安排,要在服从整体学习计划的前提下灵活进行。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

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一些、钻研可以深入一些,闲时可以多搞一些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

2.预习要持之以恒。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觉得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学习成绩与很多因素有关,只有将预习搞好了,才能搞好其他学习环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另外,预习的质量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必须持之以恒。预习的时候,要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步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通过这些预习可以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使初中与高中的学习顺利衔接。

3.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个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预习应该是: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思路;找出疑难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等自学能力,不是用预习代替听课。

4.总结出正确的预习方法。

对于刚上高中不会预习的学生来说,千万不要盲目地去预习或者干脆不预习,而要主动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5.培养预习的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预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预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6.及时进行自我监督。

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经常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积极、主动、自觉的预习习惯,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每个学生都要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

7.克服预习的随意性。

有些同学也知道要预习,但在预习时只是把书本随便翻翻,这样不但不能收到好的预习效果,还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有些学生看到有时间就预习,没时间就算了。

预习是一种习惯性的学习过程,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最初开始抓起的,“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高一的时候,就要开始!

学习经验重点提示

状元经验谈:预习可以提前了解本课的知识点,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重点提示:预习的前提主要建立在对前面课程掌握的基础上,如果前面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就要预习后面的新内容,未免有失偏。因此,要想提高预习的效果,就要牢固掌握前面的知识。这一点,对于理科的学习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