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突破3600,北向作为主要增量,继续大幅流入 【每日复盘】 第一,本轮行情,资金驱动力是外资,最...
【每日复盘】
第一,本轮行情,资金驱动力是外资,最近流入状态,还是非常迅猛,因此趋势还在延续。以今日大幅度的流入,市场并没有出现中阳,内资还是没有形成合力。
短期趋势还在,成交量也在9000多亿。
个人策略,向上继续反弹,开始第三轮降低仓位。这块不做任何误导,个人左侧结算收益,年初的基金已经回到前高,做一些纠错,结算收益。今年的预期本不高,年初那一波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分批只减了七成,因此五一前,和这一轮上涨陆续再减。未来向上即使再有上涨空间,我的策略依然是降低仓位,结算收益,转到固收,做资产均衡配置。
大资金再回来,至少等到美联储缩表的预期,被市场充分反应之后,不确定时间,不参与短期的博弈。
场内的配置标的,比较稳定,陆续回归到股票池。
第二,每天的领涨热点都在变化
前天金融,昨天消费,今天科技。
没有看清楚本轮反弹主线,貌似应该是大金融和消费龙头,外资回流的资金,感觉一部分是长线,一部分是交易性资金,如果大量交易性资产,那就是一阵风,盈亏同源。
又到了MSCI配置期,今天尾盘有一些是外资配置的标的。
第三,市场充满机会,不要因为怕踏空而追高
散户亏损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在趋势段追高造成的。而追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趋势段起来之后,害怕踏空。
解决不追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逆向寻找机会布局就可以。但是问题在于,逆向布局,买的标的定性是不是清楚?跌下来敢不敢买?跌多少可以伸手?如何建立分批购买的操作计划?看好的标的长期不跌下来能不能等待?
逆向布局存在几个大的难点,会不会定性企业,这属于基本面研究的范畴。
跌多少可以伸手,这是定量问题。
分批买入,属于仓位管理的问题。
最终还要保证,不花心,有耐心。
不要等不及,就买了其他研究不透的股票,自己研究透的标的跌下来没钱买了,一定要有足够耐心。
任何股票都有周期,上涨和下跌是同源的,真正的价值成长标的多是机构持仓,不会一路向北,中间会有很多曲折,即使短期拉升很多,后期也有回调需求。
举几个股票池的例子,健帆生物,短期处于调整阶段(公司是否定性清楚,什么价位可以伸手)
晨光文具,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是否对调整原因做定性,企业基本面有没有改变?
普洛药业,出现一定幅度调整,企业基本面有没有变化?
再比如长春高新,本轮调整属于杀估值,那么估值下沿在什么位置可以进入合理区域,基本面逻辑有没有变化?
有一些公司即使不买入,也要跟踪他们做大量定性,尤其是突然下跌,要去跟踪学习,提升自身判断认知。
建立稳定的投资模型,先定性,再定量,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持有是一种等待,伸手也是一种等待。
在没有花足够时间,用足够颗粒化的要素做企业定性之前,买入股票都是在博弈,而不是真正去持有企业。还不如不做。
第四,自下而上选股
从持有企业角度,市场很多股票不应该去做。
做价值,不能花心,不能以股价波动为锚定。
研究企业基本面,和股价涨跌没有太大关系。
把股票池建立起来,反复跟踪,深刻理解企业的逆向风险点。
这些年建立不同纬度的股票池。
成长核心,周期核心资产,大金融核心资产,科技核心资产。经过两轮牛熊的测试,不断复盘。认知纬度的提升,最终坚定选择,价值创造的企业作为核心股票池。深度定性的十只左右股票,备选池二十只左右。
能力圈锁定范围。因此市场的热点轮动,交易性机会,已经不属于我的投资范围。
研究市场轮动风格,虽然有一套方法,但是不可能百分百取胜,甚至有时候提前假设的逻辑,市场最后没有走出来。
有些投资者留言,希望来验证逻辑,看看准不准。我只能说,如果是为了看准不准,这条路就是大错特错的。提出逻辑假设,跟踪,验证,应对,复盘,这是一套思维框架,不是所有的假设一定成功,一旦失败了,需要做出应对,同时需要复盘总结,提升认知。
投资没有捷径,只有想着抄作业的人,才会去看市场上谁准,跟着去做。
学的是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变成独立认知。抄作业,绝无可能成功,赚的都是运气的钱。
个人思考备忘录
个人分享的思考,都是当下的认知,坦诚,客观,但是不一定正确。
因此,抱着一种看涨跌,或者买大小的思维,那真的应该取关,浪费时间了,连讨论都完全没有必要,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说什么呢?
我在不断记录市场每个阶段发生的事件,尤其是背后的逻辑。
比如这一轮人民币超预期升值,推动短期一波流动性行情。先假设是一波短期行情,再由市场走出结果来验证。同时留存一段历史上宝贵的经验。
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的逻辑,可以做历史复盘对比。
(过去文章反复强调,志同才能道合,公开分享备忘录,是由于疫情时期的偶然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些真正探讨投资,思考投资的朋友,一起交流。因此我还在公开分享备忘录,写备忘录是十年如一日的习惯,分享出来算是对老朋友的一份交待。
后面会减少雪球上的分享,以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