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草编玩具

草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就是人们利用各地所产的草,编织生活用品和孩子喜欢的玩具。例如草帽、草鞋、草垫、草篮、玩具等。就地取材,完全天然,一双巧手就解决了。考古学家发现,我囯最早的草编物品,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有七千多年了。

  适合草编的叶子是有要求的,必须是草叶光滑,质细而柔韧,有较强的拉力和耐折性。在我国符合上述条件的草品种繁多,在南方多用野生的黄草、金丝草、龙须草等。而北方地区,多用麦秸、玉米皮、马莲叶。老北京的庙会上有专门卖草编玩具的摊位,周围货品堆积如山,价格便宜,种类繁多。有筐、盒、坐垫、锅盖、扇子、草帽、拖鞋……当然,少不了的是孩子的玩具。

  草编的工艺技法十分丰富,如编辫子、十字扣儿、卷折、缠边儿等等,不胜枚举。千百年来一代一代传承的技法,向人们展示了灵巧的手工艺。在原材料和基本编织技巧的支持下,有些极为聪明而有艺术天分的人,不满足于编垫子、盖帘儿这些大路货,而钻研精细、逼真、娱乐性强的玩意儿,能吸引各色人群,尤其是孩子,这样,艺人挣钱也就多了。他们观察大自然中飞鸟虫兽的形象,编出蚂蚱、蜻蜓、螳螂、蝴蝶、鸳鸯,甚至把十二生肖都能用草编出来。

  京城的盛夏,郊外田间绿草茂盛,其中随处可见的马莲草就是最好的原料。马莲草叶子细长,结实耐折。因为玩具、虫鸟儿都是编得小巧才有趣味,而这种草的特性和形状,就最适合使用。除了庙会摆摊,艺人更多的是进胡同展卖。

  这些手艺人进城营生,大多是肩挎一个大号的藤筐,内装马莲草,在藤筐把手儿的两侧,捆上两根竹竿儿,再横着绑两根竹竿儿,就形成了一个竹架,竹架上挂着编织好的蚂蚁、螳螂之类的小玩具,走街串巷,找一个热闹的路口,撂筐当场展示手艺,现编现卖,随买主要求,立等可取。他灵巧的双手把手中的草穿插绞编,缠扣打结,看得你眼花缭乱,还不知怎么回事儿呢,一个活灵灵、绿油油的蝈蝈就完成了,引得围观的大人孩子啧啧称赞。那时孩子的玩具都很少,看到这逼真、欢势,酷似活物的玩艺儿,孩子都会缠着大人让给买两个心仪的,因为很便宜,大人也会应允。买回来,举着这呼之欲动的小昆虫,心里可美了,院儿里小伙伴儿还互相交换显摆,好几天都爱不释手,大有“草编价低廉,虫小欢乐多”的态势。

  草编制的玩具优点很多,都是纯天然的,没有对环境的污染,对儿童不会造成伤害,而且摔不烂、撕不破,不怕水浸,十分结实。比起现在的塑料制品优点太多了。但是,如果草拿来就用,就不易保存,容易干枯变色甚至溃烂。那怎么办?能人就有好办法,这些民间艺人经过长期的琢磨研究,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把马莲草叶放在大铁锅中,放清水大火煮,水沸后撤火,让它慢慢自然冷却。这样叶子就变得柔软又有韧性了,还防虫蛀。编制的小虫鸟不变形、不腐烂,可以长期保存。

  现在从事这门手艺的人很少见了,数不胜数的儿童玩具也多是机械化、电子化了,可是我还是怀念那个在盛夏季节里,举在手上,散发着草香的小蝈蝈、小螳螂。(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如兰似莲的马蔺草

    本文作者:靳焕珍 时值仲夏,故乡的马蔺早已开遍原野了吧?许多年不见,但我知道它们依然风姿如故. 马蔺其实就是马莲花,如果马莲花这个名字并不为大众熟悉,那么马兰花该人人皆知了吧?在故乡的草滩里.小河边.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

  • 老北京风景:鹅毛扇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 ...

  • 老北京风景:修雨伞

    北京一入暑伏,就进入了雨季,出门在外,雨伞也就成了必携用具.现在的雨伞五花八门:轻巧的,能折叠几折放口袋里:功能多的,说不仅挡雨还能防紫外线辐射?真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可是我小时候,老北京的伞大多都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