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瓷器连载,隽秀尔雅的雍正瓷
清世宗雍正皇帝,1722年登极,在位十三年,为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勇于革新,使社会经济由恢复期进入全面繁荣的发展阶段。
雍正皇帝雍正瓷器在大清一朝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尤其是有一种隽秀尔雅的味道。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雍正瓷器比较“素”,这就对器型美的要求特别高。雍正瓷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窑变红釉和炉钧釉,均是从这时开始烧制。雍正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雍正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总体给人“素雅”之感。粉彩过枝桃树纹盘高8.4厘米,口径50.6厘米,足径28.1厘米
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此种画法起源于清康熙时期,一直影响及道光时期,亦见有“过墙龙”、“过墙凤”等。晚清以后这种画法不多见。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高22.9厘米,口径4.2厘米,足径9.9厘米
瓶口呈蒜头形,短颈,硕圆腹,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圈足。瓶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外壁以凸花装饰,口部为缠枝莲纹,颈部为卷草纹,肩部为如意头纹,腹部为缠枝莲纹,上结莲花四朵,近足处为莲瓣纹。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属清雍正时期新创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釉面匀净莹润,凸花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美感。胭脂红釉盘高2.9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9.3厘米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天球瓶高53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6厘米
天球瓶圆口,直颈,球形腹,圈足。由于其造型形似天体星球,故称之为天球瓶。通体施仿钧新紫釉,紫色斑几乎覆盖瓶体的上半部,蓝色保留在瓶体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仿钧窑变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高9.6厘米,口径25.5厘米,足距10厘米
花盆托呈葵花式,折沿,弧腹,内底坦平,底下承以三足,足内涩胎无釉。通体施窑变釉,外壁近足处积釉明显。釉面红蓝相间,流淌交融。窑变釉是清雍正时期仿钧窑瓷器时所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所施釉料中除铜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微量着色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的氧化物呈色后相互交融,使釉面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其中釉色偏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粉彩雉鸡牡丹纹盘高5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1.5厘米
此盘的装饰风格接近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尤其是口沿处的一周锦地开光和图案充满盘心的装饰方法在康熙时期的粉彩器物中很常见,由此推断这件器物应是雍正早期的作品。在装饰上运用雉鸡、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这种借物寓意的装饰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此盘构图严谨,运笔流畅,雉鸡的形象栩栩如生,盛开的牡丹花和用蓝料彩描绘的太湖石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黄地青花缠枝花卉纹荸荠瓶高 21 cm
宣德一朝可谓奠定景德镇在明清两代瓷业统治地位的关键时期,众多在永乐朝尚处滥觞的品种在此时渐趋成熟,同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瓷器种类,黄地青花即为其一。黄地青花因黄色寓意高贵堂皇,黄蓝两色又相映成趣,自创烧之始即为宫廷所重,并一直延续烧制至明末。有清一代,康雍干三帝皆有慕古之心,尤其是雍正皇帝更于摹古方面建树颇丰。黄地青花作为宣窑之代表作,自然颇受珍视,多有烧造。但检视流传至今的雍窑黄地青花器,以各式盘类最为多见,琢器立件则甚为珍罕。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直径6.25 cm.;高4.45 cm
珐琅彩器,指在养心殿御作坊制成的彩绘瓷、铜及料器。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制作精致华美的御瓷。作坊临近宫廷画院,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受西洋画师直接影响,彩瓷绘饰甚具洋风,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是专门为皇帝烧的御用瓷,存世稀少,尤显珍贵。此小杯深腹,弧壁,足内凹。杯身一面珐琅彩绘月季、翠竹图案,画面仅见竹枝中段。竹叶及花叶均施深浅有致的绿色,以淡墨细笔描画轮廓,各有姿态。炉钧釉如意耳尊高18 cm
雍正一朝虽短暂,然其制瓷成就却可称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许多传世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色泽深沉,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故也称“高粱红”,此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其名品风范隽永流传。除釉色高贵,此尊造型亦值大赞。如意耳尊为雍正朝官窑所创之新造型,中部束腰颇似葫芦,对称的如意式双耳连接上下,精美大气。黄地青花一束莲大盘
盘形周正,釉质莹润,削足考究,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通体以黄釉为地,盘心绘“一束莲”纹,盘内、外口沿以缠枝花卉纹边饰。青花色泽青翠,黄釉色调浓艳,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时期多有此类仿照永宣时期的摹古作品,“一束莲”装饰既有极强的装饰性又含宣导清廉执政,勤俭为民的政治礼教。黄地青花的装饰极具特色,这种工艺首创于宣德时期。清代《南窑笔记》记述的“宣德有青花填黄地者”,便指这种工艺。其制作过程为先在瓷胎上绘画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纹饰,施白釉经高温烧造后,再在白釉处加填低温铅黄彩,复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所以这类工艺又有“青花填黄彩”之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烧造量比较大。清代康熙、雍正时沿袭烧制黄地青花,器型比明代丰富,在清代官窑青花器中以青花黄彩更为名贵。窑变釉大鸠耳衔环尊高35cm
尊形体硕大,造型古雅,釉色精妙绝伦。敞口、束颈、垂肩,肩周有一圈弦纹,两侧鸠耳衔环,鼓腹圈足,线条流畅优美,器形稳重大方。造型系仿古青铜器,颇具宋代宫廷编纂《宣和博古图》中著录的“周高克尊”之气韵。两侧所饰鸠耳寓意长寿康宁,古时天子以鸠首玉杖赐予老者,以示敬养,《周礼》载:大罗氏掌献鸠杖以养老,又伊耆氏掌共老人之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老人年八十、九十者,礼有加赐,授予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并解释其缘由为“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世遂常将“鸠”作为长寿的象征,王维《春日上方即事》诗云:“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珐琅彩万花锦纹碗直径:10.2 cm
雍正珐琅彩万花锦纹碗,瓷胎洁白莹润如冰似玉,底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外壁满绘四时百花图案,在中心位置绘有大朵的牡丹、荷花,周围簇拥小朵的玉兰、绣球、兰蕙、石榴、芙蓉、菊花、桂花、菖蒲、石竹等四季花卉,花叶满密覆盖全器。这种图案旧称“百花锦”,又名“百花不露地”“万花堆”“万花锦”“锦上添花”等,寓意百花献瑞,盛世长春,因其华美喜庆,一直流行到民国时期。雍正珐琅彩万花锦纹碗,是清代御窑“百花锦”瓷器的早期范本,极为珍稀。金釉碗直径11.2 cm
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始于宋代,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清代康熙朝不仅从欧洲引进了洋彩,而且对传统古彩进行革新。其制作工艺是在金粉中掺入适量的铅粉,调入胶水后涂抹在瓷器上,经低温烧烤,再用玛瑙棒在其表面粘膜,便可以得到表面光亮的金釉,直到这时,金彩工艺才真正属于陶瓷彩烧工艺的一部分。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双耳瓶高31.8cm
瓶通体满施珊瑚红釉为地色,釉质细腻均匀,色彩浓艳而不失典雅。在珊瑚红地色上绘黄色、粉色,白色三朵怒放的牡丹花,花蕊密布其间,花瓣层叠绽放,枝干辗转婀娜,色泽明暗转换自然,笔触点染细腻。绿叶布局得当,明暗反转妩媚,色泽由绿渐黄,过渡自然。此瓶的牡丹花构图主题突出,布局疏密得宜,色彩浓重艳丽,层次丰富,为清代粉彩花卉瓷器花工之翘楚,极为难得,底部白釉上书:“退思堂制”矾红楷书款,书写规整。蓝釉堆白鱼藻纹盉式盖碗一对直径17.5 cm
蓝地留白工艺起自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先在素胎上勾出花纹轮廓,然后于花纹以外的地子上遍施色料,留出素色花纹,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此工艺工序繁杂,青料消耗大,纹饰填绘费工费时,故产量较少,且皆为等级较高的器物,十分珍贵。明代官窑亦有此品种,以宣德窑所制水平最高,且宣德御窑还流行使用比钴料青花更加浓艳的霁蓝釉,色若宝石,璀璨夺目。留白方式有堆白和露地两种,常用折枝花卉和鱼藻纹样,器形以盘、碗为主。盖碗因盖、碗相合,亦称“合碗”或“盉碗”,盉碗又名“合碗”,造型别致,始见于宣德御窑,为雍正御窑继承明代宣窑的品种。粉彩“玉堂富贵”花卉纹碗直径14.6 cm
《陶雅》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雍正粉彩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层次丰富多变。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设计讲究严谨,雍正朝宫廷作坊中凡有花卉题材,均是工笔写真,形神具佳,气韵清雅脱俗。盌上所绘之牡丹、玉兰、雏菊,色彩淡雅逸丽,运笔自然流畅,层次清晰,阴阳向背,栩栩如生,为雍正一朝粉彩器的代表作。碗上花卉组成“玉堂富贵”图,寓意吉祥。珊瑚红地洋彩九秋同庆花卉纹碗一对直径13 cm 13.2 cm
本品成对,侈口微外敞、深弧腹、矮圈足。器型端庄秀巧,器内平素无纹,内壁施白釉,温润细腻。外壁通体以珊瑚红为地,釉色匀净,上以各色彩绘牡丹、秋葵、菊花、兰花、虞美人、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并以绿、墨色绘枝叶、叶脉,斑斓绚丽,寓意“九秋同庆”,至为吉祥。淡粉釉瓶高19.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6.7厘米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广彩花鸟纹盘高4.1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5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盘内白釉地以青花绘蝴蝶花卉纹边饰,中央以粉彩绘双凤戏于洞石花卉之间。器物造型规整,设色艳丽,纹饰风格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是广彩瓷器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