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在任何公司都不是自然生长的!

(来自 标杆精益 益友会-北京分会)

全文总计1341字,需阅读4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老赵的新事业开始了。

在原来的公司,老赵算不得“人尖儿”,但也不差。从毕业就到了那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从工业工程师做到了车间主任,管着一个百十号人的装配车间。

人到三十五或许真的会有危机感,部分源于外部的舆论压力,部分源自自己。总之,在三十五岁这一年,老赵忽然有些焦虑,他不知道今后要做些什么了。车间主任已经做了三、四年,未来事业何去何从呢?

迷茫了一年的老赵,忽然得到了一个机会。

一家企业正在招厂长。从JD上看,管的范围比现在大,职权也更大。老赵觉得这或许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吧。虽然有些忐忑,老赵还是选择了辞职,奔赴新的事业。

可是,事情哪儿有那么顺遂心意的。入职一段时间以来,老赵发现,这“官儿”并不是好当的,处处是“坑”。

公司是做销售起家的,规模不大,但在当地也算是一家声誉不错的企业。由于生意越来越大,于是在几年前建了自己的工厂。可是公司的管理层对生产都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工厂管理这一块,一直比较弱。

几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的王总受邀参加了一次精益生产的交流会。在这次交流会上,王总第一次接触到了“精益”。凭借多年商场打拼的经验,他觉得,“精益”可能会让他的工厂变得不太一样。于是王总决定要找一位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才,在工厂内让这能“挣钱”的精益落地。

老赵能在众多候选人中入围,可能并不仅是因为他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还因为他专业和对专业的热情。

老赵的专业是工业工程,在做工业工程师期间,他主要负责生产线、物流的设计和优化;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他一直都致力于在自己的车间推广精益,结果不错。所以,无论对于精益的理念,还是方法和工具,都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他也真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他真真正正看到了改善后的不同,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改善所带来的成就感。

但是,让老赵没想到的是,并非每家公司的生产车间,都如他的老东家一样。因为从没换过公司,这一点上,他确实缺乏经验。

上到管理层,下到一线的工人,对于精益基本上都是一无所知的。虽然知道5S,现场也大搞过5S,但其实不过是几次全厂范围内的“打扫卫生运动”,还是因为有人来参观。

老赵想,方法和工具的培训很重要,于是在刚来的一段时间内,他几乎每天都给生产的人员培训。可是,事与愿违。大家非但没有接受所培训的内容,还觉得耽误了自己的生产,导致员工有很多的怨言。因为车间的人员,每天都是有定额的,不完成,就会影响奖金。

后来,老赵顿悟,精益要先改变人的思想,如果思想不改变,方法和工具是没有用的。所以老赵就利用各种车间会议,开始宣传精益思想。可说了几天,发现员工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如故。他在老东家做思想宣传,还是挺有一套的,为什么到这里没有用了呢?

老赵找到王总,说了自己的困扰。王总首先肯定了老赵所做的努力。紧接着提了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的环境,和他过去工作的环境的差别很大,原来那套是否行得通呢?员工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呢?员工不接受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精益上,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所做的这些,对公司和员工到底会有哪些好处呢?

王总并没有给老赵答案,希望老赵能自己想到该如何做,同时表示,只要对公司的发展好,会全力支持。

老赵想,这真的是自己的新事业。有风险,也有机会;有失落,也有希望。精益在任何公司都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此。

声明:此篇为愚人节征文活动文章,纯属虚构。


作者介绍:Lily。益友会北京分会成员。工业工程专业。

资料来源:标杆精益·益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