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起手三法与阳明温病

柯韵伯说栀子豉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为阳明病起手三法。

阳明病分为只热不实的阳明证即“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和实热兼有的阳明病即“胃家实”、“潮热、谵语”。所谓的阳明起手三方,针对的是阳明热证。也可以看做阳明温病初期的治疗法则。

原文:

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解读:

1.症状分析

脉浮而紧,浮脉主表、主热,紧则为寒,合之则示人以表寒证,太阳伤寒证。

咽燥口苦,是少阳病。

腹满而喘,以腹满为主,以喘为客,提示阳明病。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与182条“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阳明外证,第6条“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互相参看,则温病在阳明中求之,可解。

身重与第6条的“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对看,则知热迫水至于体表,则有湿在表,故身重。

综上,此为三阳合病兼有湿,发病即见此状,以阳明热为主,故可用白虎汤,虽然身重,因热蒸水外出,表现出湿的特点,身重,不必加苍术,因为苍术性温,止汗、利小便,不利于热。三阳合病,治从少阳,这是常法,要以“胸胁苦满”为核心证,本条主以阳明热性症表现出来,故用白虎汤。

2.误治分析

针对以上症状,如果医生坚持先解表的原则施以汗法,伤津液,致使热燥均有,出现“躁,心愦愦,反谵语”之证,此时可施之以承气剂。

如果用火法、温针取汗,则出现“必怵惕,烦躁不得眠”,等火逆症,可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如果用下法,本来就是有热之病,下之伤胃,热邪内陷,若与胸中水、热互结,结则可有大陷胸汤的结胸,痞满的半夏泻心汤,或正气抗争、呕不止的大柴胡汤证;总要以症状反应来识别方剂应用。

3.治疗分析

在上的栀子豉汤证:

221条“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本段内容很简单,症状为“心中懊憹”,望诊有“舌上胎者”,此为虚热内扰,故用栀子豉汤治疗。

在中阳明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在“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诸症基础上,出现了热重的白虎汤证,用之以清热保津液,如热盛津液伤的更重,出现了口渴,原方加人参,健胃生津液,成白虎加人参汤。结合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体悟人参之功——健胃、增津液,《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藏。”

在下的猪苓汤证:

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本条也好解,主要以小便不利为主证,伴有高热、口渴,脉浮在此处主热,不是主表。本方为治疗阳明里热证中有小便问题的有效方剂,泌尿系感染多见此方证,不可不知。治疗阳明里热证的寒性药物薏苡仁、大黄可酌情加入此方应用。

本方的小便不利需和五苓散鉴别,本方无表证,无气上冲的眩晕、癫痫、水逆等,故不用桂枝,有阿胶利于血证,有寒性的利尿剂滑石,无温性的利尿剂苍术,故泌尿系症状的灼热症状较重。

保津液: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通过此条,我们体悟,存津液于阳明。阳明最怕伤津液,治阳明就是保津液。故虽为寒性、且有益阴作用的阿胶组成的猪苓汤,但有利尿作用,故而设禁忌一条。

(0)

相关推荐

  • 你学过张仲景的“救阴法”吗?

    陈瑞春 肖相如频道 导读:<伤寒论>中只有麻黄.桂枝.附子.细辛等温热药吗?仲景的"救阴法"也是一绝,欢迎学习. <伤寒论>中寒化证居于首位,治疗大法,侧重 ...

  • 76-78(太阳篇中)

    76.茯苓四逆汤 大家看,七十四条,如果是发汗,发汗,若下,我们用正常的经方的处理这个病人,比如伤寒.中风,都没有关系,汗.下,病都没有解,病人出现烦躁的时候,四逆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处方了.哈. ...

  •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12)各家论温病之阳明温病

    先君温病笔记(12) 各家论温病之阳明温病 王东海 [原文]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黄连黄芩汤主之:不渴而舌滑者,属湿温. [注释]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 ...

  • 手阳明太阴

    ​过在手阳明太阴: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是清代医学家 柯韵伯的理论 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 阳明.太阴的病变规律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病理特点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而当中的, ...

  • 中医中药治疗阳明病分为两种情况:一.阳明...

    中医中药治疗阳明病分为两种情况: 一.阳明经热-白虎汤 如果你的病进入阳明的时候,有阳明经热和腑热两种情形发生.经热就是全身发热,阳明无寒症,全是热症.这时候有两种,一种是便秘,一种是没有便秘.只有发 ...

  • 迈入中医之门第40篇:阳明系统与阳明病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且为原作者在今日头条唯一正式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阳明病分析和对治思路.少阳系统与少阳病对治.太阴系统与太阴病 发 ...

  • 阳明病已接近生死,玄机在阳明的表里虚实九条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烦热.热而烦也.是为在里.里则虽汗出不当解.而反解者.知表犹有邪也.如疟者.寒热 ...

  • 石膏治六淫所化之热,散阳明邪热,降手太阴痰热,如金秋凉风

    石膏生山谷 本经谓石膏生山谷.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本草经疏>:石膏禀金水之正,得天地至清至寒之气,故其味辛甘,其气大寒而 ...

  • 上牙痛,是肠内实火在作怪。上牙与手阳明大...

    上牙痛,是肠内实火在作怪. 上牙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因此上牙痛主要是大肠实火造成,治疗时需以艾灸祛除肠火的穴位为主.­ 艾灸合谷.曲池.手三里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20分钟. 这样减轻牙痛和祛除牙肿. 合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

  • 《子午流注说难》:手阳明下合穴

    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部位 在足三里下三寸.外膝眼下六寸.当举足取之. 证治 飧泄腹痛.支满.狂走.侠脐少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藏气不足.偏风 腿.手足不仁. 针灸 针入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