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实习生有感
前些天 我们发布了一个招聘实习生的推文,完了之后,前前后后可能收到了大几百封邮件,我也没事都点开看了一下。到今天差不多看得七七八八,有三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1)无效应聘者众,是不是我们“歧视”不合条件的人?
明明写了一些硬性要求,比如学历211院校以上,毕业三年以内,但还是很多不符合的简历递了过来。承蒙大家看得起我们,但我们既然罗列了一些硬性的指标,就说明我们是思考过其合理性的。不是歧视,而是在效率上求得平衡。我当然知道很多学历不达标,毕业很多年的同学很优秀,但我没能力一一去筛选,对不对?
还有说到学历“歧视”,我也不太认同这样的说法。谁说规定学历门槛就是歧视不达标的人了?那你为啥当年不好好学习考个好点的大学呢?人生很多时间都是公平的,高中贪玩玩游戏不认真读书,就不要大学毕业时抱怨很多招聘都“歧视”自己。要你真的牛逼,不上大学一样可以干出一番成绩,到时就是你“歧视”别人的份了。so,别抱怨,上一个起点输了,下一个不要再输。百米赛的入场券可能没拿到,马拉松可以多努力。
2) 找工作不是简单扔个简历完事,诚意双方都能感知到。
也有不少人,只发个附件,邮件正文一句话没有。这种你再牛逼,我们可能也不大会认真考虑。当然了,这样的人也可能就是海投,十秒钟转发一下投往别处的简历即可,反正也不浪费多少投入。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动作除了让自己被觉得廉价之外,没任何意义。
有些同学可能自己本身也有更好的选择,但抱着多个“备胎”选项也不错的心态递了一下简历,抱歉,再差的人和公司也不太乐意给谁当备胎的,有这心思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在自己认为最优的选择上多做点投入。
3)经历写得再靓丽,真金最终还得不怕火炼。
我们收到大量的名校学生简历,比如国内的清北为代表国外常春藤,除了学历顶级之外,还有很多亮瞎眼的经历,各种big name的实习经历,各种比赛的头衔,各种全球化的leadership之类......
但我们面试了一些同学后发现,这些纸面上的东西,和我们聊天感觉下来的感受完全两码事。你说面试官一般是以简历上写的条目为准呢,还是和你聊天的感受为准呢?
以下是我们这几天面试问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只要认认真真学习过相关知识,真正对金融研究和投资交易感兴趣,那么都是常识性的问题。然而,能够全部回答得让我们满意的同学,寥寥无几。
1)金融市场广泛使用的无风险收益率是什么?它在资产定价中的角色和地位是怎样的?
2)大类资产有哪几个类别?它们之间的价格运动有何逻辑关联?
3)股市和债市可以通过哪些逻辑链接起来?列举2-3个。
4)商品期货市场的期限结构是什么意思?以原油为例,如何理解升水结构(Contango)和贴水结构(Backwardation)对经济基本面的指引作用?
5)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的景气度?可以用哪些指标?以制造业为例说明。
6)如何理解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关系?
7)在投资交易中,如果账面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你会怎么处理?
8)怎么判断自己的研究是否是有效的,如何判断新增边际信息是否已经price in?
9)对巴菲特和索罗斯怎么看,自己更喜欢谁,为什么?
10)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认为做好投资研究和交易需要什么样的性格?
怎么说呢,我们可以说我们自己有多优秀,别人也可能会根据我们的一些“标签”相信我们,但是最终来讲,真金还得不怕火炼。在金融投资这个领域,尤其如此。只有那些真正对这个行业有着内在驱动和热爱,真正为此付出打好基础,真正不断投入去探索去反复锤炼自己的人,才能在市场里活下来,也才能在任何场合,不惧考验。
以上,一些碎念,同大家分享。
支持小明,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