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这么能征善战的人,怎么会堕马而死呢?

1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本身没有称帝,但掌握的权力和威严不亚于皇帝,死后也被追封为皇帝。

曹操可能是这类人里最具知名度的,公元220年十月,称帝后的曹丕追赠曹操为魏武帝。多尔衮也属于这么一类人。

顺治七年12月25日(公元1651年初)顺治皇帝为刚去世不久的多尔衮颁定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也就是说,多尔衮死后被追封为皇帝,庙号“清成宗”。成者,得天下也,得天下者是为成。

应该说,这是一个评价极高的庙号,几乎不亚于“太祖”“高祖”“武帝”。问题不在这里,甚至不在日后顺治对多尔衮开棺鞭尸,而在于多尔衮的死。因为他的死实在是太蹊跷了。

多尔衮的死因,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界的普遍看法是,他在狩猎的时候坠马受伤,病重身亡。这个说法是在没有找到新的有价值的证据之前,一个比较中庸的解释,也完全是按照清朝的官方史料来的。

(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让多尔衮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争议)

然而,清朝官方史料对于多尔衮具体死亡的前因后果和过程都语焉不详。
  
目前,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根据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而来的: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小心堕马受伤,膝受重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认为用错了药,至十二月初九日崩于喀喇城(在旧热河境)。
  
注意了,清朝官方史料上并没有“太医认为用错药”的记载,因为这个疑窦实在不小。倒是当时在北京的谈迁听到了“内部消息”,所以在【北游录】中记载下“太医认为用错了药”的传闻。

用错了药,导致伤口感染,加上天气严寒,多尔衮因此去世,也不是解释不通。

然而这里面的疑点还是太多。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古人骑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很多人受粗制滥造的古装剧的误导,以为骑马是很潇洒很惬意的一件事。殊不知,在古代,骑马绝对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首先,古代平民百姓很少骑马,非常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因为骑不起。在古代历朝历代,对平民百姓来说,马都是一件奢侈的交通工具。在不鼓励流动性的农业社会,百姓很少出远门,即使出远门,一般也是骑驴或骡子。

其次,即使对于地主老爷、王公贵族来说,马虽然算不上奢侈品,但也相当贵重(尤其是血统好的名贵良驹)。别的不说,古代中原地区很少产马,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主要产马区有两个,一个是西北地区,一个是东北地区。注意,这里的西北和东北都是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的。

然而北宋建国开始,就丢了幽云十六州。后来西夏建立,又丢了西北产马区,所以宋代军队尤其缺马。

即使在唐代,马匹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唐代的很多马匹(尤其是民用马匹),多数是和边疆游牧民族贸易得来的。

因此,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的时候,是很少骑马的,最多骑个驴。很简单,马是贵重品,如果能骑得起马,那还叫穷困潦倒吗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马是比较矜贵的一种动物,养育起来殊为不易。相较于驴、骡子这类对饲料要求不高的动物来说,养马的饲料成本可不低。何况不是所有的马都适合用作战马,从中挑选中适合作战的马匹,精心饲养,这其中的成本是很高很高的。

2

更严重的问题是,马饲养成本高,但却又极容易损失。要知道,卫青和霍去病固然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往往要损失上万匹马,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马死”。

所以,对于产马量很少的中原王朝来说,在和游牧民族的作战中输多胜少是很正常的。也正因为如此,稍微一点巴掌大的胜利都被我们的教科书大书特书,大肆吹嘘。

没办法,谁让我们没有好马呢。

养马的成本除了饲料、培育之外,还有驯养,没有专门的驯养师的鉴定和训练,是很难把一匹马驹培养成合格的战马的。马的天性喜欢自由,偶尔还要带它散步遛马,甚至要雇专门的饲养员为马洗澡擦汗,这里面的成本之高,远远超出人们的想

何况,就算是一匹经过训练的良马,也难保不会由于突发状况不听使唤。

多尔衮之死,或许就和这个原因有关。从一匹烈马身上摔下来,尤其是当烈马快速奔驰的时候,所受的伤很极为严重的。

所以说,汽车的发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其进步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所以说,当你坐在新朗逸,看在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时,千万不要羡慕古人骑马的情形。因为,即使最廉价的汽车,它的乘坐体验和舒适度也比最名贵的马要好很多

何况,新朗逸本就不是一部廉价的车,至少,从做工到用料,它都不会给你“廉价”的感觉。

全新一代朗逸,家族式立体尾部设计,双排气尾管造型镀铬,流线型车身侧面,17吋精车铝合金轮毂,亮黑拉丝渐变饰条,全新1.5L EA211发动机,EPB电子手刹+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驻车启停及制动能量回收系统/ECO节能驾驶模式,HHC坡道起步辅助系统,超越车身尺寸带来的档次感大幅提升。

理想生活,更进一步,来自上汽大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