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世事的无常,拥抱了...

为什么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世事的无常,拥抱了人性的复杂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才算真正地走向成熟?

心理学家施琪嘉有句话比较经典,”真正的心理治愈不是简单地变成一个快乐积极的人,而是看透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后,在接纳中向死而生。一个人真正的成熟,经历了血气方刚的男性部分,经历了贪婪,嫉妒等人性阴影的部分,达到了女性有创造力,温柔的部分,最后才能完成人性真正的成熟。“

正如尼采说的,”人的精神要经历骆驼,狮子,婴儿这三层境界,人生才会走向完整。“先经历骆驼在沙漠里穿行的历练,才可能蜕变成狮子,最后又回归了婴儿般的简单和纯粹。很多人的人生的目标就是变成狮子,认为只有变成了像狮子一样的强者,人生才算完美,其实不然,一个人如果不能从狮子再复归婴儿,那么他的人生终究是不完整的。

世事无常,有些人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有些人却同流合污,彻底走向了人性的阴暗。苏童的小说《米》曾被拍成电影,这是一部难得一个好人都没有的电影。个性的善恶难道是先天就注定的吗,当然不是,里面的人至少当初都是单纯善良的人,但是在那个离乱年代又处在偏远闭塞的缺乏法制的地区,人性中的自私,报复被最大程度地释放。五龙从最初那个为了讨饭生存的长工变成了比当地恶霸六爷还要狠毒,反过来变本加厉地欺压底层民众的恶棍。他没有穿越人性的阴暗面,而是和这些阴暗面一同走向了毁灭。

《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最后也选择了虞姬一样的命运。从被母亲匝断六指到被师傅用烟袋捣入口腔,电影用隐晦的手法表达了程蝶衣从男性人格到女性人格被动的转换,直到成为旦角,这种强加给他的女性角色才融入他的体内。在段小楼的身上,他其实感受更多的是缺失的父爱,当这种父爱幻灭,他再次有一种被亲人抛弃的感觉,所以他声嘶力竭地供出了菊仙,那个原本早就和他和解,并且在同一屋檐下照顾他,并帮助他的女人。有人说是报复他抢走了段小楼,其实不是,那是一种在原本就不实际存在的父爱幻灭之后对于当年抛弃他母亲的一种变相报复,注意,菊仙和程蝶衣的母亲当初从事的是同一份职业,菊仙后期越是照顾他,他越是感受到了当年被抛弃的一种母爱代偿。

当然特殊的时代背景,缺乏良好养育的童年确实会对成年后的性格以及世界观形成巨大的影响,不过不管如何,这也都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十年前奥斯卡的获奖影片《黑天鹅》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人乖乖女的自我成长之路。相对于白天鹅,黑天鹅并不是黑与白的对立面,更不是真正意义的黑化,变坏,而是一种拥抱人性复杂后的成熟。妮娜在母亲的要求下吃蛋糕,一开始不想吃,看到母亲面露愠色,最后还是不得不吃了下去。在控制欲极强的母亲羽翼之下,妮娜反叛的生命力被压抑,直到遇到了舞团的男教练托马斯,托马斯在一次试探性的侵犯之后看到了妮娜体内黑天鹅的特质,他让看似温顺的妮娜来出演黑天鹅,妮娜开启了一段矛盾的心理挣扎之旅,她看到了自己长出了羽毛,利爪也破指而出,最后完美演出之后体内的血汩汩流出。当她第一次选择关上房门拒绝母亲进入自我边界,当他第一次面对竞争时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幻觉,这些都是自己从黑暗丛林里走出,人格走向完整的必经之路。她需要告别母亲走向自我意志的独立,也需要走向群体,在竞争里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只有经历了从白天鹅到黑天鹅的淬炼,一个人的人格才能真正走向完整。

一个没有自私过的人是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奉献,一个没有骄傲过的人也永远学不会发自内心的谦卑。人性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我们总是在经历人性复杂之后感叹哀莫大于心死,然后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能够接纳并且拥抱人性的复杂并让自己的人格变得完整并不是同流合污,曾国藩的和光同尘并不是就和那些晚清官吏一样十万雪花银了,他仍然保持了自己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这种大悔大梧之中,自己完成了人格的最后一块拼图。

正如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一样,”这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西游记里对师徒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妖怪的法力吗,当然不是,真打不赢能求助,反正最后都能搞定。三打白骨精才是对师徒最大的考验,尤其是唐僧和孙悟空这一对主要师徒。白骨精很牛吗,白骨精的法力在孙悟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但是白骨精考验了师徒的人性,唐僧看到了孙悟空的残暴,冷血,孙悟空看到了唐僧的无情,决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期之后,彼此还是拥抱了各自人性的不完美,友谊和理想让这对师徒重新携手上路,孙悟空不再变得杀戮成性,对个别妖怪有时候也会心生恻隐之心,唐僧也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懂得听取打怪专业程度更高徒弟的意见。

变成狮子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再变回婴儿的纯粹,很多人在遍体鳞伤之后,对周围的人变得更加冷血,无情,认为那才是人性的本来面目,殊不知,那不是真正的成熟,不是真正的人格完整,懂得接纳,懂得向死而生,才是尼采想表达重生的婴儿真正的含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