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升级哪家强?俄罗斯、以色列的靠边站

近日,又一架印度空军米格-21Bis UPG“野牛”战斗机坠毁,造成年仅29岁的飞行员死亡。这种被称为“魔改”米格-21的战斗机已经是今年第3次坠毁了,引起了人们对一代名机米格-21战斗机的再度热议,经过“魔改”后的老式战斗机到底有没有作战力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多种型号的“魔改”版米格-21战斗机。
图片:屡次出问题的“魔改”米格-21Bis UPG战斗机。
如果说大型武器装备魔改要争个第一第二的话,那么陆上兵器中没有哪种能够比得过魔改“五对轮”——T-54/55、59式中型坦克这一系列,但要说到空中兵器的话,可能也没有哪种型号的魔改有米格-21战斗机多。
米格-21战斗机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轻型前线战斗机,西方称之为“鱼窝”,拥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小巧灵活的机身和较为强大的火力,都使得这种战斗机在上世纪50、60年代处于空战食物链的顶端,越南空军飞行员就曾经驾驶米格-21战斗机击落过多种美军战斗机,甚至是B-52战略轰炸机。
图片:越南米格-21PF战斗机拦截美军A-4“天鹰”攻击机,该机在越南造就了多名王牌飞行员。
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米格-21战斗机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虽然苏联先后研制了米格-21PF、米格-21MF、米格-21bis等改进型号,安装了更加大尺寸的雷达,配备了新型导弹,但限于本身的设计,这种轻型战斗机面对西方新一代战斗机的挑战,已经难以再创辉煌了!
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包括西方在内的各大军火商发现,除了传统的华约国家外,还有不少国家都仍然装备着这种成本低廉的战斗机,想要用昂贵的新一代战斗机去一一替换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这些国家手中不多的外汇储备所无法支撑的,因此对“鱼窝”战斗机的升级改进服务就成为了各大航空企业们更加关注的领域。
图片:以色列推出的米格-21-2000战斗机魔改方案。
以色列作为非米格-21战斗机的研制生产国,但是由于在中东战争中多次与阿拉伯国家的米格-21战斗机对战,因此对这种飞机的优缺点也非常清晰,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了米格-21-2000战斗机方案,意味着这是面向2000年的米格-21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改进方案以米格-21Bis战斗机为基础,安装了以色列的航电系统,采用玻璃座舱,将三片式座舱风挡换成了一体成型式,并用以色列的多脉冲多普勒雷达替换了老式的苏联雷达,能够携带以色列产“怪蛇”3、俄罗斯产R-73以及法国产“魔术”空空导弹。
这种方案后来被罗马尼亚选中,用于改装本国的米格-21Bis战斗机。总的来说,这种方案比较中规中矩,对机体改进很小,也没有追求华而不实的中距空空导弹使用能力,因此在装备罗马尼亚空军后一直表现良好。该机的外号也从“鱼窝”变成了“枪骑兵”。
图片:罗马尼亚空军按照米格-21-2000方案改装的米格-21Bis战斗机,外号“枪骑兵”。
相对于以色列米格-21-2000方案的保守和有限升级思路,俄罗斯同样在1990年代提出了米格-21-93方案,很快就吸引了印度的目光,由印度空军投资进行开发研制。
之所以印度这么热心,是因为印度拥有数量庞大的米格-21战斗机群,而且多数已经老旧,印度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当时还在襁褓之中,印度空军不得不让这些老式的米格-21战斗机进行延寿。
对于喜欢纸面数据漂亮的印度人,俄罗斯人是很有办法的,他们提出的米格-21-93方案全面超越以色列的米格-21-2000方案,不但换装了新型雷达和航电设备,还赋予了米格-21-93战斗机拥有发射R-77“蝰蛇”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这一下吸引了印度的目光,要知道米格-21从诞生之日起就只能发射近距离空空导弹,而俄罗斯的这一设计让其具有了对抗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与此同时,俄罗斯人还为米格-21-93战斗机加装了一个臃肿的背鳍,里面装满了燃油,进一步提升了战斗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
图片:挂载R-77中距弹和R-73短距弹的米格-21-93方案,虽然纸面数据好,但体态如此臃肿已经埋下安全隐患。
由于纸面数据非常好,印度对这一方案全盘接收!
印度在俄罗斯提供改装套件的模式下,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自己对米格-21Bis战斗机进行改进,新飞机被称为米格-21Bis UPG“野牛”战斗机。
然而,俄罗斯的米格-21-93方案让本来的轻型战斗机进一步臃肿,气动布局也进一步恶化。米格-21战斗机本身就有操作性不佳的问题,飞行员形容驾驶米格-21战斗机就像是骑在一枚火箭之上,而臃肿的米格-21-93战斗机让这种隐患进一步加剧。
印度在改装完米格-21Bis UPG“野牛”战斗机后就一直噩梦缠身,每年都有几架“野牛”战斗机坠毁。而所谓的新型雷达并没有俄罗斯吹嘘得那么好,中距空空导弹发射程序复杂,让飞行员难以自如操作,更多时候还是带着红外制导的近程格斗导弹出击。在与巴基斯坦F-16战斗机的作战中被后者击落过一架。
图片:更适合在地面展示的印度米格-21Bis UPG战斗机。

图片:左侧是以色列米格-21-93的座舱,右侧是米格-21-2000的座舱。
但米格-21-2000和米格-21-93都不是“鱼窝”魔改的终点!
真正走上终极魔改之路的是中国!
中国歼-7是早期白天型战斗机米格-21F-13的仿制型,虽然后期也仿制了米格-21MF造出了歼-7C/D截击机,但总体上来说我军装备的主力仍然是以格斗型为主的歼-7轻型战斗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率先在歼-7基础上换装了机动性更好的双三角翼,研制出了歼-7MG外贸战斗机,随后的机型都是在该方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最新量产型歼-7G还安装了新型“神鹰”80小型多普勒雷达,改变了过去歼-7战斗机只有雷达测距仪而没有先进多普勒雷达的不利局面。其性能与以色列米格-21-93使用的EL/M2001多普勒雷达类似。
图片:歼-7G战斗机采用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挡,算是正统歼-7系列的末代机。

图片:歼-7G战斗机的“神鹰”80雷达。由于机头进气的桎梏,导致雷达直径比较小。
然而,无论是米格-21还是歼-7,真正制约其性能提升的还是那个“平头”——机头进气的气动布局,这导致机头只有一个中心激波调节锥,雷达装在这个“小帽子”里面就很局促了,尺寸也会很小,作用距离和性能都受到限制。
俄罗斯的米格-21-93方案就曾经打算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思路是进一步加大“小帽子”的尺寸,让“小帽子”变成“大帽子”,能装更大一些的雷达。但这就使得进气道口径要进一步增大,甚至是即使增大了进气道口径仍然会影响到进气量,这才是印度的“野牛”战斗机频繁坠毁的主要原因!
图片:看俄罗斯人为印度设计的这个米格-21-93战斗机,机头的“大帽子”几乎完全挤占了进气道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脱胎换骨的,那就是将机头进气改掉,换成两侧进气道,在这一过程中还曾经尝试过下颚进气道,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两侧进气。
其实,两侧进气的方案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从最初的歼-7C项目(并非仿制米格-21MF的歼-7III)开始,就基本上明确了两侧进气的改进方案,将机头空间腾出来装雷达。从最初与巴基斯坦、美国共同合作开展的“佩刀”II项目,到“超”7战斗机项目,再到“枭龙”战斗机项目,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歼-7/米格-21战斗机的外形了,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最新的“枭龙”Block3战斗机战斗力更是超过了一些中期以前F-16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完全是一种第四代轻型战斗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还不算结束,前两年还曝光过“枭龙”隐身版的模型,如果能够造出来,那可能真的是让米高扬老先生都不淡定的型号了!
图片: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与F-16,前者已经脱胎换骨。

图片:隐身版“枭龙”模型。

除了“枭龙”系列外,我们在歼教-7战斗机基础上开发的魔改JL-9教练机,最近又推出了战斗教练外贸型FTC-2000G,也是采用了两侧进气道的方案,不但能够承担教练任务,还能够携带空空导弹和对地弹药执行作战任务,可以说是又一种“鱼窝”魔改。
应该说,“鱼窝”家族在我们手里仍然在继续发光发热,在5代机逐步普及的今天,这种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飞机的衍生型号仍然在国际上有市场,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图片:FTC-2000G战斗教练机也是魔改“鱼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