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的太平军北伐,为什么仅坚持了两年就全军覆没 2024-06-12 21:05:49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1853年5月,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率领2万余官兵北伐,长驱六省,辗转5000多里,沿途连克城镇数十座,横扫畿辅,势如破竹,战果辉煌。然而,太平军在北方仅坚持了近两年,终致全军覆没。究其原因,太平军既存在自身短板,又有外因的干扰。上图_ 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决策不周 挥师北伐的提出,本身就是仓促制定的应急方案。当时,太平天国虽定都天京,形势依然紧迫。清军在紫金山南麓的孝陵卫和长江北岸的扬州建立了江南和江北大营,对天京形成夹击之势。为打破被动局面,洪秀全和杨秀清要求林凤祥和李开芳疾速挥师,北进畿辅,要求北伐军“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避实就虚“放胆灵变”。从决策过程看,洪、杨两人对北伐的成功存在着侥幸心理,将复杂的战场变化视为简单的命令,对北伐中遭到的困难和阻力保持盲目的乐观。当时,罗大纲对北伐表示反对,他认为如果实施北伐应先定都河南,再渡黄河,决战北京,如建都天京,则扫荡江南九省,稳定后方之后,再行北伐,若初入天京,就孤军北上,那是“必败之道”。事实证明,罗大纲的意见是正确的,可惜未被采纳。这支北伐军充其量只能起到牵制作用,无法对清军全力一击。因此,洪秀全和杨秀清应该对北伐的失败,负主要领导责任。上图_ 天王洪秀全画像 教条主义 统帅的墨守陈规,断送了北伐军的前途。“开国六王”没有担任北伐军的统帅,而是由林凤祥和李开芳走马上任。他们缺乏独当一面的作战经验,属于天国三四流的将领而已。北伐途中,太平军虽凯歌频奏,指挥员却没有处理好作战方针和作战手段以及主动进攻和组织退却两组矛盾。北伐军进入河南境内,听闻“怀庆(今河南泌阳)殷实,且产火药兵器,誓必得之”,遂进行了长达57天的围城攻坚。清将胜保率劲旅6万驰援,且决开沁河,以水代兵。太平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被迫撤围。怀庆之败,太平军浪费了巨大的时间优势,战场主动权易手,形势紧迫。攻怀庆不克,北伐军统帅在与天京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并未在清朝薄弱地区展开运动战,反而拘泥于攻下北京的信条,在畿辅一带进行消极防御,促使全军陷入防御-突围-防御的恶性循环。林凤祥和李开芳在直隶连镇和山东高唐坚守八、九个月,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北伐军全军覆没,林凤祥和李开芳被擒杀。主帅的教条主义,坑苦了北伐军。上图_ 太平军北伐 图 孤军深入 孤立无援,是整个北伐的一大败笔。林凤祥遭俘后,解往北京,被处凌迟。就义前,他有所觉悟,哀叹:“吾孤军深入,犯兵家之所忌,取败宜也。”可见使林凤祥耿耿于怀的孤军作战,对客境作战的北伐军影响之大,在北伐中,黄河是太平军的关键节点。太平军在黄河以南地区,进展顺利,攻势锐利。渡过黄河后,太平军没有摆脱清军的追击,屯兵怀庆,未能克复,全军开始走下坡路。太平军虽有临洛关大捷,引起清朝极大震动,咸丰帝惊呼:“畿辅重地,岂容逆贼窜扰。”他调集蒙古、吉林、热河等省步骑万余人,加上京师旗营14.9万人。数千太平军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外加时值隆冬,粮食不济和寒衣缺乏,北伐军只能作困兽之斗。身处天京的洪秀全闻讯,派遣以曾立昌为首的北伐援军,进行二次北伐。援军攻克“漕运咽喉”临清,城内粮食被清军焚毁。援军本就缺食,遑论救助北伐军,且援军成分复杂,军队因缺粮发生哗变。外援断绝、内无粮草的北伐军,独木难支,被逼上了灭亡的断头台。上图_ 战斗中的太平军 后勤不济 实质上,北伐军不仅是“孤军”,还是“悬军”。“孤”和“悬”一字之差,反映出北伐军后勤供应的真实状况。北伐之初,太平军攻占朱仙镇,“兵将日日加增,尽见骑马骡者甚多”,唯独粮食短缺。林凤祥坦言:“此时之际, 各项俱皆丰足, 但欠谷米一事。”进入河北后,北伐军筹粮不易,“粮料甚难”。天津受阻南撤后,太平军流寇式作战的弊端逐渐显现,军队既无可靠的后勤进行补给,也无稳固的基地提供休整。太平军实施机械防御,储粮有限,受困日久,严重危及自身生存,北伐“悬”军并非空穴来风。上图_ 太平天国官兵、士兵的图像 气候作怪 气候因素也是北伐军的一大劲敌。据气象资料显示,1853年属于较大寒年,“平均积雪深度达二尺以上, 黄河封冻, 人可步行”。学者张丕远的研究显示,当时黄河中下游的初霜期比现在早25-30天,极端终霜冻日期比现在推迟 30 天左右,是华北地区5000年来最冷的时期。科学研究表明,当气温处于-1℃以下时,人的活动能力只有最高效率的一半,当气温处于-23℃以下时,人的活动能力仅存最高效率的1/4。北伐军的兵员大多来自两广,对华北地区的严寒极不适应,出现水土不服。1853年初冬,北伐军转战静海和独流镇,“转眼即是天寒地冻, 粮食不足, 寒衣亦无着落”。次年初,太平军“缺乏鞋袜, 军行冰雪天地,骽脚皲裂而不能行走, 伤亡惨重。”北方的极寒气候影响了这支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太平军聚保东镇,未戍粮尽,军士羸饿,至不能举戈矛。”缺乏粮食冬衣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平天国高层作出北伐决策的草率和冲动。上图_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人 清军持重 清军的步步为营,令北伐军无隙可乘。太平军受挫后,在“高唐踞守, 围之数月不能克”,咸丰对胜保撤职查办,改任亲王僧格林沁为主帅。僧格林沁到任后,仍然“攻之累月不下”,清军乘“会霖雨河涨”之机,“以水灌贼营”,导致太平军“为官军所扼,粮尽势蹙”。清军曾在怀庆、冯官屯等地数次采用水攻,不但助长自身的攻势,又使太平军本就紧张的物资供应雪上加霜。而清军足粮足饷,进一步保证了军队的士气,对北伐军始终形成压倒性优势。清军从战略到战术,未有重大失误,说明其仍具一定战斗力,未给北伐军绝地反击的机会。上图_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李秀成在《天国十误》中,总结了“天朝之误有十”,而“误国之首”就是“扫北败亡之大误”,十误中头三条都和北伐失败有关,足见北伐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性。在众多因素的掣肘下,北伐军在一开始就留下了隐患,失败是必然的。参考资料:【1】张德顺 《太平军北伐失败战略要素之剖析》【2】吴永涛 《悬军北征 悲歌一曲——太平军北伐战败之检讨》【3】齐 健 《太平军北伐战役失败原因浅析》【4】徐伟民 《制定战略不周 修改战略不力——析太平军北伐失利原因》【5】章有德 《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6】鞠 鑫 《浅析气候对太平天国北伐的影响》【7】黄玉兰 徐桂梅 《太平军北伐及其失败》 赞 (0) 相关推荐 太平天国北伐为何会失败?不是敌人太强大了 而是南方人不抗冻 [太平天国系列132,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扩大战果,早日让满清统治者滚回关外去,洪秀全派出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去北伐.在整个北伐过程,真正战死的士兵其实并不是很多, ... 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 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系列167,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要知道"同样都是从南京打去北京,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朱元璋为什么可以 ... 他们是太平军北伐援军五大首领,结果四人死亡,一人进大牢 [太平天国系列262,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和杨秀清派出了北伐军,希望他们能为天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派出去的两万多太平军精锐竟然成了断线的风筝. 1 ... 林凤祥[太平军北伐名将] 轶事典故 所向披靡 太平军北伐路线图 1853年是年5月,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 ... 归德之战:太平军北伐首次大捷,缴获火药两万多斤,战斗力大增 [太平天国系列264,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3年春太平军定都天京,为了效仿当年朱元璋建国之路,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决意派出精锐进行北伐.选定的北伐军将领则是当年跟随萧朝贵战长沙后又跟随石达 ... 太平军北伐为什么会失败?除了天气原因,这个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太平天国系列263,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3年春,太平军攻下南京,随后拿下扬州城,李开芳和林凤祥奉命镇守扬州,然而在攻下一个月后,他便被洪秀全一纸诏书叫回了天京. 为什么好好的会被叫回 ... 他在太平军北伐将领中排行第四,结局却是一个谜 [太平天国系列260,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3年春,太平军攻下南京,随后定都于此,改名为天京.同年5月,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经过商量,决定学习朱元璋北伐,于是派出了一支以太平军老兵两万多人 ... 太平军北伐失利,杨秀清派出援军,援军一弱点直接导致全军败退 [太平天国系列190,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进一步打击清朝,洪秀全和杨秀清派出了两万多人的北伐军.这支军队一路上高歌猛进,很快到了天津附近,然而天气寒冷.粮草不 ... 史海钩沉——太平军北伐入豫之渡越黄河 咸丰三年五月六日(6月12日) ,由 捻军. 捻党,均是后人起的名称, 在清朝前. 中期, 民间只泛称之为"捻子", 由安徽. 河南. 山东. 江苏等地农村破产农民结合而成, 首领 ... 第二百一十个故事——仅此三言两文 站在卢塞纳的傍晚车站,看着昏黄的路灯,看着对面白色的教堂,看着落叶悠悠地飘落下来,心里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风从人群里穿过,陌生的面孔充满着归家的倦意,大人小孩挤在一起,嗷嗷待哺的婴孩抓着妈妈的奶子 ... 北宋最成功的诗人,平生仅写下两句残诗,却因此而名垂千古 诗坛从来都不是清平滋润的圣地.世人只看到了青葱少年的光鲜亮丽,却无视于循循老者的惨雨愁云:只看到了李杜元白的鲜衣怒马,看到苏辛柳李的月夜花朝,却丝毫不在意那些籍籍无名者的黯然销去.大唐两千二百多名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