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首次“高考”失利,写诗怒怼天下之人,结果竟成千古名篇

黄景仁是清朝中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9岁因诗成名。16岁夺得童生试第一后,时常游历往来于各州府衙门,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清代袁枚在评价黄景仁的时候,把他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时人夸黄景仁是“仙才”、“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第一”。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才子,一生中6次参加清代的“高考”,结果都没能金榜题名。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秋天,黄景仁第一次在江宁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于是写下了一首《杂感》,当中有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冲着全世界的人大翻白眼。后来这两句诗,就成了体现文人傲骨的佳句,一直流传至今。

一、《杂感》赏析

《杂感》——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白话翻译:

我想去成仙,或者去成佛,摆脱这尘世间的烦恼。但最后都因为放不下牵绊,未能成功。于是,我只能在这漫漫长夜之中,为自己不平而鸣。

我的身世就像风中的蓬草,随风四处飘散,一腔热血与豪情早都被它消磨殆尽了。我像是跌落到了泥泞里,浑身沾满了柳絮,却换了一个“薄幸”的名声。

这个世上十个人中有九个,都配别人白眼相向。剩下的那一个最没有用处,他就是书生。有人告诉我不要再写这些愁苦的诗句了,小心它们成为你的诅咒。

可是,我偏不信这些迷信的说法。我就是要像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子一样,发出自己想要发出的声音。

黄景仁四岁丧父,16岁之前,他的祖父和兄长也都相继去世了。一家八口老弱妇孺,全部都要靠他一个人来养。因此,他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

黄景仁是一个早慧的人,他9岁就凭“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诗句著名。15岁时,他曾经与自己的表姐相恋,结果遇到家里的阻碍,没能在一起。

所以,黄景仁有过要出家当僧道的念头。然而在他16岁的时候,家中的男性亲人全部都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可能出家的,所以他在诗的第一句里面就写“仙佛茫茫两未成”。

诗的第二句是说,他胸中有太多的不平,需要发泄出来。对于当时的时事,他一直有很多的不满。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东西,他就想要骂出来。

他诗写得很好,这在当时的文坛上几乎是公认的,可他为什么不能通过考试呢?因为当时流行“考据派”,人家作诗都在引经据典,卖弄学问。

偏偏黄景仁走的是明代“性灵派”的路子,还爱学习李白的诗风。他认为这种考试,对于他来说很不公平。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社会现象都让他感到不平。

因此诗的第一联,就是在介绍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逃避这个现实的世界,可是命运不让他逃避。他被迫直面这个世界,胸中又有太多的不平。

于是,在第二联诗中,他就从自己的不幸遭遇讲起。“风蓬”一词是出自《曹植杂诗六首之二》,“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用来比喻身世飘零

黄景仁在引用了这个典故之后,又进一步把“风蓬”带来的不幸具体化了。他说他本来是一个慷慨悲歌之士,有一腔壮志豪情,但是飘零的身世,把他满身的豪情,全部都消磨殆尽了。

“泥絮一句”当中,带着两个典故。“泥絮”一词出自宋代小说《侯鲭录》卷三,书中说:苏轼在徐州当官,道潜和尚从钱塘到徐州拜访他。宴会上,苏轼故意找了一名歌女去调戏道潜。

于是,后者当场作了一首诗,诗的后二句中说:“禅心已作泥沾絮,不逐东风上下狂。”意思是,我的心早已经化作沾了泥泞的柳絮,不可能再随东风飞扬了。

“薄幸”的典故即出自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合起来的则是黄景仁在感叹自己“不可一世的诗名”,最终掉进了泥尘里面,沾上了柳絮,再也飞不起来了。

黄景仁面临人生中巨大的打击,可是旁人却并不能理解,还以为他是在造作矫情。黄景仁生性十分孤傲,他24岁的时候在学士朱筠手下当幕僚。

有一次因为和同事吵架,黄景仁马上转身就走了。朱筠听说之后,马上乘船去追,都追不回来了。

这件事在旁人看来,自然算黄景仁不近人情。毕竟在那之前,他参加了朱筠在采石矶太白楼举行的诗会,才得以名声大噪。

黄景仁和朱筠手底下的人发生矛盾,并不关朱筠的事,可是为什么招呼也不打就走了呢?总之,黄景仁就是这么有性格的一个人。

所以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去参加乡试没有考中,马上就发脾气了。要知道,古往今来多少大才子,一辈子都没有考中呢。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黄景仁,才第一次去参加清朝当年的“高考”。而且他故意要去写那种不合时宜的文章,考不中不是很正常的吗?

可是,黄景仁偏不高兴,偏要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个世界上的人,十个有九个都非常讨厌!都应该遭到鄙视!而剩下的一个,就是没用的书生。当然,这个书生当中也包括了他自己

写到这里,少年黄景仁转念一想:哎呀,不对。前面第二联里,好像把自己写得太苦了。以前有人曾经告诉过他,老是写这种“触霉头”的句子,小心一语成谶,自己把自己给诅咒了。

黄景仁说:我才不信这些鬼,我就是要写出自己心里面的声音。这里黄景仁用到了“春鸟秋虫”。因为当时就有人指责他,老是写这种苦吟诗,就像唐代的孟郊一样。

唐代大诗人孟郊喜欢写悲苦的诗歌,所以苏轼很讨厌他的诗风,于是说他在作“寒虫号”。别人拿黄景仁比孟郊,黄景仁就说:我偏要“寒虫号”,你能拿我怎么样。

结语

同为“苦吟诗人”,唐代孟郊的考运比黄景仁好很多。孟郊只考了三、四次,就中了进士。最后还写了一首有名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黄景仁在写完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后,又先后考了五次,结果还是没能成功。然后,他就忙着去当幕僚赚钱养家了。

原来,黄景仁不仅能诗会画,还会雕刻,所以在达官之中很受欢迎。因此他赚钱养自己,是可以过得比较富足的。

可惜,他的家庭负担实在太重了,一个人要养八口人。再加上可能有点遗传的家族病,因此他才35岁就去世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