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十)

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上,可是津液还下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的现象,有点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候用芍药甘草汤,当然这甘草也是用炙甘草。

伤寒伤阴,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缺失濡养造成了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用芍药甘草汤。

在伤寒论条辨第28条中是这样说的,伤寒病,出现了脉浮、自汗出、小便频数、心烦、轻微怕冷、两小腿肚拘急疼痛、难以屈伸症状的是太阳中风兼阳虚阴亏症,治疗的时候,应当扶阳解表,如果单用桂枝汤来解表,这是错误的治法。

喝了桂枝汤以后就会出现了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甚至会出现谵语症状,这就是误治导致阴阳两虚,也就是发汗发得太过了。治疗应该先给予甘草干姜汤,使阳气恢复,如果服了甘草干姜汤后四肢厥冷的现象慢慢消失,而见两腿温暖的,说明阳气已经恢复。然后,再用芍药甘草汤来复阴,使阴液恢复,病人两小腿肚拘急疼痛便可解除,两腿便可以自由伸展。

在这里讲了一个健康的标准,正常人头面冷的,手脚是温的,所以,我们在诊病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正常,我们用一只手去摸病人的手,一只手去摸他的额头,手是温的,额头是冷的,这是常态;额头是热的,手足是冷的,这就是非常态。

现在对于芍药甘草汤常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证所引起的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的病人,总之对于阴血亏虚的都可以用。

这里用到的芍药,芍药是补阴的药,所谓补阴就是补津液,如果我们把人体的动脉分为阳,静脉为阴的话,我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一个是体循环,一个是肺循环,这里我们就不作详述了,芍药是养阴,就是让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加快,炙甘草可以健脾,脾土生肺金,所以,炙甘草可以强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因此,对于很多的脚抽筋,静脉瘤,静脉曲张啊都可以吃,特别是静脉瘤,剂量可以加大。

芍药和炙甘草这两味药是等量,如果用10-15克,可能力量不够,效果不会很好,有的时候炙甘草用到50克,芍药用到30克以上,那个力量就强了,所以,处方是对的,剂量不够的时候看不到效果。这个平常常用汤剂,“汤”字加个草头就是“荡”,扫荡的意思。当然喝了药以后,出现了头晕的现象,这个不要怕,是瞑眩反应,表示药对症了,效果特别的好,中医有句话叫“药不瞑眩疾弗瘳”。所以说,我们在开药方的时候,这个剂量很重要。

芍药甘草汤还有一个外号叫“去杖汤”,为什么叫去杖汤?那是因为老太太脚不能走路了,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喝了芍药甘草汤以后,脚好了。从这里我们知道,让脚的血液能够正常循环,我们要重用白芍,因为脚是离我们心脏最远的地方,大家想一想,大自然的冬天是不是离太阳最远,所以,冬天就会很冷,冷就会让液体变成固体,所以,水就会结冰,要想把冰化掉,只有把温度提起来,当然,太阳我们是不可能想让他温度高一点就高一点,那么我们人身体的温度是可以做到的。

中医的观念就是通过“寒”“热”这两个字来判断人的身体是不是健康的,我们都知道心脏的搏动产生热,如果你的心脏功能不好,你的脚就开始冷了,就有可能会制造出一些瘀血,我们人身体上的血管就好像是地球上的河流,因为脚冷,才使得脚上的瘀血形成,这是主因,要想把瘀血化掉,只有让脚热起来,要想让脚热起来,只有让心阳振奋起来,所以,芍药甘草汤它就有这个功效,当然,如果再加上一点附子,那个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我们在临床上怎么知道这个药有没有效,就问病人吃了药以后,手脚是冷还是热,如果手脚开始热了,那就对了,如果吃了以后手脚比原来还冷,那肯定你开的药是错了,那就要重新辩证,更换处方了.所以,中医活血化瘀就是这样来的,就好像冰遇到热就化一样.这就是中医“寒”“热”的辩证。

如果只有手脚的末端冷,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脚指头啊手指头啊或者再近一点脚掌手掌冷,瘀血制造得很慢的,因为脚踝以上还是热的,瘀血到了脚踝以上,因为有热就化了,就算是有瘀血也不会马上发心脏病,所以很多女同志脚冷了很多年也没事,这个叫手足冰冷。

中医的四逆,那就不是手足冰冷了,是从脚指头到膝盖,手呢是从手指头到手肘这一段冷,手脚冷的极限就是到膝关节和手肘关节,到此为止(见图六)。这个时候,瘀血就会很快的生成,膝盖以上或者手肘以上,因为血管相对来说要大,瘀血块很容易到心脏,造成心脏病、

所以,我们可以从手脚冷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好坏,吃药之前冷到膝盖,吃了你的药,冷到脚踝,代表病在退,如果每个都知道这种判断的方法,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心脏病可不可以预防,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觉得你的脚不温,有点冷了,就可以喝芍药甘草汤,特别是女孩子,妇人们可以经常喝一点芍药甘草汤,当然加上附子会更好一些,我们后面会讲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的配方,他们是等量,也就是一比一,一般为12克。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不解反恶寒,阴阳素虚为故源: 附子回阳芍阴补,和调甘草胜灵丹. 组成:芍药.炙甘草.附子. 功效:扶阳益阴. 主治:阴虚阳损之筋急证.症见恶寒肢冷,咽干烦躁,脚挛急,脉沉弱,舌淡少津. 临床运用: ...

  • 大黄的临床应用研究(一)

    尤允亚主治中医师,执业于中石油管道二公司医院国医馆,从医二十余年,系安徽萧县中医药学会理事,加纳共和国医学科学会中华医学分会会员.学验俱丰!术有承传,多年来醉心道教医学,研究道藏及传统文化,兼及儒道, ...

  • 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

    甘草干姜汤 [原文]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 ...

  • 中医有名的去杖汤,专治脚弱无力,行步艰辛,静脉曲张

    去杖汤,顾名思义,渴了以后,拐杖都可以扔掉了,可见其神奇的力量. 去杖汤出自<朱氏集验方>卷一,具有和血通络,缓急舒筋之功效.组成是赤芍药六两,甘草一两. 其实这个方子,在<伤寒论&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五)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1.22两个条辨日本的大塚敬节归纳成了一条.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四)

    桂枝汤,我们前面讲过,是调和营卫的,炮附子是回阳固表的,汗流得太多了,表虚的时候就会用到炮附子来固表,总之就是脱水太严重,津液丧失得太多,这个时候就是用炮附子的时候,当然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加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三)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桂枝三两去皮.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 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三)

    伤寒论第77条辨: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病人如果有表证,不管他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温病,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