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和始末,这些禁忌你应该知道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节日时间在农历5月初5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与大家熟知的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是有所偏差。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八卦》中,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主要有2个版本
一、纪念屈原
传说楚国政治家屈原,在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后。带着对家国沦陷的绝望。在回去的途中,看见老百姓生活困难,还要遭受战争的折磨。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因此即是心痛又是愤怒。于是决定以身殉国。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殉国。
百姓们听到屈原殉国的消息,感到非常悲痛。纷纷来到江中,划着船打捞屈原的身体,大家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江中的鱼虾蟹伤害,百姓们就将粽子和鸡蛋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后,就不再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
二、纪念伍子胥
这个故事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父亲及家人被杀,后来伍子胥投奔吴国。并助吴王伐楚,五战而入楚国郢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王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该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了,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含恨自刎而死。
伍子胥本是忠良贤臣,视死如归,临死前对夫差说道:“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
夫差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里,于5月5日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即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其实;
端午节在古人认为是瘟神降临的日子,所以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如:祛五毒,悬艾草,喝雄黄酒等,都是用来辟邪祛瘟和逢凶化吉的。端午节也是忌日。
因此:
端午节不能跟人说端午节快乐,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忌日。并不是用来互助快乐的节日,和清明节差不多。
所以建议互助安康就可以了,这样更符合这个节日的性质。赶紧告诉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