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背见

背             见(散文)

马腾驰

背见,意思是说背地里见面。昔日,老家大张寨人给年青人介绍对象时,经常会说到“背见”这个词。双方背地里先见面,满意了好,安排他们正式见面。不满意了,各走各的路,全当没发生过什么事,谁也不难堪。

背地里见面,一般是媒人在中间穿针引线,约定见面的时间与地点。有让双方家长,先背地里见孩子,然后再让孩子们背地里相见的,也有双方家长同孩子一起去见的。

背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说好时间,让一方在另一方的村口或什么地方等着。另一方从村子里走出来。双方心知肚明,等着的一方人,看着另一方从村子里走过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那眼睛却明亮的有光射出来,盯着,打量着对方,对方走远了,还要看着背影,看看腿跷好着没有,看看驼背不。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另一方,也同样盯着,打量着,审视着对方。

另一种方式是,媒人知道一方今天要去那块地里干活,或者要去什么地方,并不告诉这家人,却特地安排另一方背地里去见,出现这种情况,特地安排的这另一方,家里各方面条件相对要好一些,要优越一些。

这种见面形式,在当时已进步了许多,再久远一些,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年青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们不能抗争,也无力抗争,喜也罢,悲也罢,只能听天由命地过完一生。

在家长之命,媒妁之言那个年代,也有背地里见面的。那时的背见,不是喜剧的开始,常常是悲剧的前奏。老家人常拿那时的背地里见面说事,开玩笑。他们的故事中就有这样两例。其一,媒人让一漂亮女孩和她父母,背地里去见邻村的一个小伙子。那小伙子,正在他们村口的石碾子旁忙碌着。漂亮女孩和父母一起去了,媒人指着那个正掂着簸箕簸东西的小伙说:就是簸的那个!漂亮女孩和父母看小伙子长得高大英俊,帅气逼人,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等到结婚那天,却发现那个小伙是个跛子!女孩一家大怒,质问媒人,你怎么弄这事?小伙是个跛子,你咋不早说?你这不是明明在骗人,在害人吗?!

媒人更躁气,脾气更大。我咋骗人了?我咋害人了?我给你们一家人说得明明白白,就是跛(簸)的那个!当面锣,对面鼓,我给你们说得清清楚楚!我问你,我骗你啥了?当时,你们谁嫌人家是个跛子?你们谁提不同意见,谁不愿意了?今天结婚,你们反悔开了,生开事了!把这事放到哪里去讲,看你们占得住理?压根儿就占不住理!媒人一席话,竟把女方一家说得哑口无言。

第二个故事情节简单,是我在夏日月夜下,从大槐树底乘凉的老人们那里听来的。说是媒人给一勤劳实在的小伙子,介绍了一个长得心疼、好看的女孩。小伙子背地里见了女孩,果然漂亮,满心欢喜,很是满意。后边,媒人还特意安排他俩正式见了一面。见面时,女孩低着头,只是个笑,一句话也不说。小伙本来就实在,也没有多余的话,他以为女孩子害羞,不好意思说话,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结婚后才发现,这漂亮女孩竟然是一个哑巴!正式见面之前,媒人已给女孩教过,不管小伙子说啥,你只是装着害羞,光笑就行。

小伙子一下子气疯了,怒气冲冲地去找那位老媒人说事。老媒人性子缓,戴着瓜皮帽,眼睛上架着一副圆坨石头镜的他,稳稳地坐在那里,巴嗒巴嗒地吃着旱烟锅。等小伙子把一肚子的火发完了,他才把吃完的旱烟锅,在鞋帮子上梆梆梆地弹着,弹掉烟灰后,嘴噙着烟嘴,又噗噗噗地吹了几下,吹净烟锅里残余的烟灰,把烟锅拿在了左手里。

这时,说媒老汉用右手做着动作,不紧不慢地对小伙子说,你坐下,先坐下,别胡喊叫!叔问你,那女娃长得心疼不?长得好看不?手巧不?勤快不?到你家后,听你爸你妈的话不?小伙子一一作答:长得心疼,好看,手巧,勤快,听我爸我妈的话。

说媒老汉提高了声调,说,对,这不就对了么!人家女娃啥都好,这太难得了!你再想想,她是个哑巴,跟你爸你妈,跟你,肯定不会绊嘴吵架,不会闹矛盾,肯定不会在邻里之间说三道四,拉是非,只知道悄无声息地干活,这么好的媳妇,叔问你,天底下,看你娃打着灯笼找得下?你看你,刚才气的还胡蹩哩,你这是胡找茬,胡纠缠!没道理,没有一点点道理!再别瓜了,叔说的都是好话,快回去好好过你的日子去!明年添个牛牛娃,叔还等着烧娃,喝满月酒呢!一席话,说得小伙没了脾气,一句话也没说,低着头回家去了。

这是传说中的,很久以前的两个极端故事。

小时候,看到村子里我叫哥叫姐的,背见之后,双方如果没有意见,正式见面时,还会带一个试探对方是否愿意的小小礼物:手帕。双方见面后,若无意见,会交换手帕,如果一方不满意,不仅不给对方手帕,也不接受对方送的手帕,那就说明,这一方不愿意这门亲事。手帕,是那时的一个定情物。所以,正式见面刚结束,双方的老人就悄悄地,迫不急待地问自己的孩子:你给人家手帕,人家接了没有?人家给你回手帕了没有?双方家长以手帕是否交换,第一时间来确定这门亲事是否成了。

正式见面过后,男女俩人没有意见,双方家长就会选换帖(订婚)的日子。一旦订婚,大事就基本确定下来,马上会商定结婚的时日了。过去在农村,从背地里见第一面开始,一直到结婚之日,男女双方是见不了几次面的。那时的婚姻,基本都属于先结婚后谈恋爱的一类。

一代代人的婚姻,就以这样的模式延续下来,一旦成婚,就义无返顾,死心塌地跟着对方。曾有这样的话,说是女方一旦成婚进了男方的家门,“生是男家的人,死是男家的鬼。”

这与那时人们的道德伦理、思想观念与经济条件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离婚,在那个年代是成本很大,很丢人的一件大事,会被社会不容,会被人们看不起。一旦离婚,女方连娘家都回不去,娘家日子艰难,姊妹们又多,回娘家连吃的,住的地方都没有。那时,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艰难困苦的生活,也从另一个方面紧紧地束缚住了婚姻——不管你日子好不好过,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就得那么样过下去,就得那么样熬下去。这是那时婚姻的真实状况。

如今,社会进步,时势飞速发展变化,介绍对象,再用背地里先见面的方式,已显老土。交通的极大便利,发达的网络,人们跨地域,跨国界的流动,认识,交往太容易,太方便了。自由恋爱,早已是不争的话题。媒人,已经成为一个远去的消失了的职业。“爱,你就大声说出来!”诸如此类撩人的话语,在媒体的社交婚恋节目与专栏中比比皆是,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在煽情,在煽火,在给年青人壮胆鼓劲,在给他们创造、提供相识相见的机会。找对象,谈恋爱,结婚成家,太容易,太便捷,跟过去,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时空,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这一现状,或者说这一现象好不好?回答不容置疑是,肯定好!但出现的问题也令人担忧。社会宽容度的提高,经济条件的许可,自傲自大,任性张扬,少了包容忍让,使不少的年青人把恋爱结婚当儿戏,既就是谈了多年的恋爱,一旦跨入婚姻的殿堂,没过几天日子,因为一件小事没做好,或因为一句话没说好,今天有矛盾了,明天就去离婚,把结婚、离婚当喝凉水一样简单。很多时候,婚姻登记处办离婚证的比领结婚证的人多。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许多的理论、观念与认知,都在发生着激烈地碰撞,都在发生着裂变。

不能有鲁迅笔下九斤太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也不能说过去介绍对象时的背地里见面,还有那时稳定不变的婚姻就多么多么地好。时间是过滤器,会舍弃,会过滤掉残渣与不好的东西。时间也是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会剔除掉多余的与主题主旨无关的那一部分。

写背见,写背地里见面那些事,只是为了留下那个时间段婚恋习俗的一个小镜头,一个小切片,留下一小段不曾忘却的记忆。

2021年6月14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单个网页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鞋》《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由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生命深处的真情吟唱》,该书即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0)

相关推荐

  • 《媒人是个大骗子》

    媒人就是个大骗子! 每次和杨柱生气,红粉都会噘嘴说这句话.杨柱听了不理她,总是嘿嘿一笑该干啥还干啥. 这句话,红粉一说就是十五六年,从进门儿那天一直到大儿子念了高中. 红粉二十出头时,出落的像朵花儿, ...

  • 贵州作家黄彩梅散文集《石头开花》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石头开花>一书收入了黄彩梅近几年来文学作品七十三篇,分为"杜鹃花开"."石头开花"."核桃之恋"."冬日暖阳& ...

  • 每日一笑 | 我们还能回去吗?

    回 去 小伙子买了辆二手奔驰,做起了网约车的生意. 这天,他接了个单,乘客竟是前女友.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小伙子专心开车,而前女友却表情纠结,仿佛在做思想斗争. 到达目的地后,前女友轻声地对小伙子说 ...

  • 刘铭 马腾驰//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对话《背馍记》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对话<背馍记> 刘铭   马腾驰 7月11日上午11点至12点30分,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主持人刘铭,在一 ...

  • 马腾驰//难忘《背馍》背后扶植情(散文)

    难 忘 < 背 馍 > 背 后 扶 植 情(散文) ·马腾驰 拙作散文<背馍>去年11月1日晚在微信"美篇"上发出后,微信.网站与公众号等诸多网媒大量转发, ...

  • 《背馍记》后记//马腾驰

    <    背    馍    记   >   后   记 ·马腾驰 近两年,把撂下多年的笔重新拾了起来,想再续前缘,写点东西出来.为了找出感觉,重新点燃起写作激情,具有了那么一点仪式感,重 ...

  • 背粮(散文)//马腾驰

    背                 粮(散文) ·马腾驰 民国时期,关中平原上的老家大张寨,多年粮食短缺,每年到了冬上,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劳力,不得不外出搞粮. 当时,外出搞粮,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南山秦 ...

  • 背娃(散文)//马腾驰

    背                   娃(散文) ·马腾驰 不管是背弟弟,还是背妹妹,背的都是娃,大娃经管照看小娃,在一孩化以前,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只要不是家里的老小,谁没有 ...

  • 李甫运教授说《背馍》(散文)//马腾驰

    李甫运教授(右)为作者以秦隶书法题写<背馍>. 李 甫 运 教 授 说 < 背 馍> ·马腾驰 日前,陕西师范大学李甫运教授在咸阳师范学院参加完一个会议,即和韩耀文先生赶到驰风 ...

  • 马腾驰//老水井

    老      水      井(散文) ·马腾驰 儿时,在老家大张寨,村人吃水,都是从人工打的井里绞水. 水井,不是每家各户都有,一个巷子,也就那么几户人家有.老家的井深十几丈,打一口水井,不但要好吃 ...

  • 马腾驰//四畛地

    四    畛    地(散文) · 马腾驰 四畛地,在礼泉县与乾县交界处,是老家大张寨离村子最远的一块地.四畛地北边,紧挨乾县大墙乡赵家村最南端的地.西面,与同为大墙乡周南村最东头的地接壤.南边,和本 ...

  • 马腾驰//园爷

    园          爷(散文) ·马腾驰 园爷是我二祖父. 把二祖父叫园爷,是因为他们老弟兄们分家后,二祖父从老屋搬到园子去住(老家大张寨人,把空置的庄基地叫园子).大人们给我们说起二祖父,就有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