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停药真像大师说的治愈了吗?医生说要想长期停药得这样

最近一个阿姨来到窗口采血,她说:“护士,我已经停止了胰岛素注射,但我今天测空腹血糖才7mmol/L。我的糖尿病是不是好了呀?”

我看着眼前的阿姨,她今年71岁了,保养得挺好,看上去精神抖擞。其实阿姨的空腹血糖在这个年纪中,应该算是达标了。阿姨告诉我她餐后血糖也是小于10mmol/L。

关于糖尿病患者停药后血糖达标,这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多见于初诊断的糖友,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就可以控制好血糖。在医学上,我们对这种现象称之为“蜜月期”,而不是市面上很多卖假药的宣传“糖尿病治愈了”。

蜜月期,顾名思义,就是说经过了用药调整以后,一部分人(少数)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血糖也会达到正常范围以内。但不能由此说糖尿病被治愈了。就拿这位阿姨做例子,虽然血糖达标了,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即胰岛功能受损)没有变,所以并不能由此说糖尿病就治好了。

因为年纪的关系,她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饮食,定期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如果是年轻人,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理准备

首先要知道,自己目前的状态是“蜜月期”,也就是说未来可能还需要打胰岛素,或者是继续用口服药治疗。糖尿病随时随地会卷土重来。

有了这个思想准备,就要正确的认识疾病,不能满不在乎、得过且过任其发展;更不能有了思想负担,期期艾艾幽怨的听从偏方活着。前几天新闻报道:一个糖友盲目听从偏方能治大病的逻辑,数十年她企图通过吃素来调理血糖。因为不吃肉、不吃鸡蛋,甚至是不喝奶,她因为低蛋白血症在抢救室进行抢救。

二、定时监测血糖

有些年轻人把停药阶段叫“裸奔”,年轻的糖友可以对自己下手狠一点。最近笔者有缘进入一个糖友群,每天都会看见糖友晒血糖。看看有些人的空腹血糖几乎都没有超过6mmol/L,有的甚至是餐后都没有超过8mmol/L。

在不用药的前提下,可以说是可喜可贺。裸奔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关于吃什么、如何吃、吃多少都最好经过营养师的指导。可是人都有管不住嘴巴的时候,偶尔一次犯戒,血糖飙升到14mmol/L,甚至是更高,也要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不能一下就被吓晕了。只有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只能浅尝辄止,这样才能让你能够更好的享受蜜月期。

三、做情绪的主人

有人说,控制不好情绪的人,怎么能控制好人生?同理,作为一个糖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好血糖。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将来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承受痛苦的不仅仅是你个人,还有你的家人。

在这里我讲一个身边人的故事。我的父亲患糖尿病23年了,他从前是一个煤矿的老板,因为工作的艰险,说多了满眼都是泪!他从前的脾气特别不好,得了糖尿病以后,很快急流勇退,然后去天津糖尿病专科医院治疗疾病。回来以后,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明白了情绪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他居然改掉了爱发火的毛病。

他说,发火的时候,第一,就是回避,常与同好争高下,绝不和傻瓜论短长。

第二,不看足球赛。从前他是一个球迷,而今他说,看球赛太上火,就算是中国足球队能赢(那是不可能的),那也会惊喜过度,对血糖控制同样不好。

四、改变坏习惯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做一个自律的人很难。有些人喝鸡汤喝的都能齁死,大道理说的一套一套,结果怎么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其实对于糖友来说,做一个自律的人同样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自律,你才能平和体内的高糖。

有人说,我们不是机器人,如果每天跑步达到10公里有点难。这里我推崇一下奖励办法:那就是:开始为了达到自律必须对自己下手狠点。先坚持他一个月再说。一个月风吹雷打都不误!然后再奖励自己一下,奖励自己一个月休息两天。如果遇到家里有好事,比如新婚之喜、乔迁之喜,甚至是弄璋之喜……可以奖励自己一个月休息四天。

说到底,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暴自弃毫不在乎的破罐子破摔的可怕心态。只有经过了积极的用药治疗、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还有积极有效的锻炼,掌握了糖尿病健康知识,学会血糖监测,做好自己的情绪的管理,你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甜蜜”的人生。

作者:小米粥清淡 图: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