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54

内疏黄莲汤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黄莲9克,黄芩9克,栀子9克,连翘9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6克,甘草6克,当归9克,白芍9克,木香6克,槟榔6克,大黄6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痈疽肿痛,发热烦躁,二便秘涩,舌干口渴,脉沉数有力。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疮疡。方用黄莲、栀子、连翘清热解毒,当归、白芍活血止痛,更佐以大黄、槟榔攻下通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疮疡红肿焮痛、发热烦躁、大便秘涩,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应用,尚可加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如见局部红肿较甚、舌质红绛,加水牛角、赤芍、丹皮、以清热凉血;方中大黄以利为度,如无便秘,可不用。
【同名方】:《医学入门》内疏黄莲汤,即本方去木香、槟榔、当归、加金银花、牡丹皮组成;功效、主治同本方。
舒痔丸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槐角、地榆、枳实、槐米、当归、黄芩、甘草、牡丹皮、胡黄莲、象牙屑、大黄、荆芥、茯苓、地黄、乳香、刺猬皮。
【用法】:上药制成小粒丸剂。每服15~20粒,日服2次。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消肿。
【主治】:痔疮出血,肛门肿痛,大便干燥。
【方解】:主要用于瘀热而致痔疮,便血病症。方用大黄、黄芩等清热泻火;槐角、槐米等凉血止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痔疮、大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数,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若见气虚,配补中益气丸;血虚,配四物汤;阴虚,配琼玉膏;阳虚,配右归丸;大便干结,配麻仁丸、当归龙荟丸;便血严重,配云南白药。
银屑丸
【方源】:《常用中成药》
【组成】:乳香、没药、大黄、地鳖虫、莪术、秦艽、山甲片、雄黄、石菖蒲、桃仁。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制成小粒丸剂。每服3~6克,日服2次。也可去雄黄,余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剂量可根据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皮肤银屑病。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淤血阻滞而致的牛皮癣。方用莪术等活血祛瘀,配以山甲片、地鳖虫等搜风络,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皮肤损害、疼痛瘙痒、舌暗淡、脉涩,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本药攻下逐瘀力较强,体弱久病慎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使患者原有的毛细血管扭曲、全血粘度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高、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强直等异常表现,趋向正常。
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心胸,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烦疼,胃中结热
大黄汤
【处方】 大黄1两,黄芩1两,甘草(炙)1两,蒲黄半两,大枣30枚(擘)。
【功能主治】 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心胸,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烦疼,胃中结热。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清朝服。至日中当利。若下不止,进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
【摘录】 《千金翼》卷六
丹石热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头痛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1两,地骨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丹石热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时气病后,风毒眼热痛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菊花1两,栀子仁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时气病后,风毒眼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得利即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苇茎排脓汤
【方源】:《医方新解》
【组成】:苇茎30克,桃仁、桔梗各12克,柴胡、冬瓜仁各24克,鱼腥草60克,金银花18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泄肺热,解毒排脓。
【主治】:肺痈。症见咳嗽吐痰,发热,胸痛或闷,舌苔黄,脉弦数或虚数。
【方解】:若有咳血、衄血,加茅根;呕吐,加竹茹、赭石;痰多,加莱菔子;咳甚,加川贝、橘红、枇杷叶;口渴,加知母、天花粉;便秘,加郁李仁或大黄。
【按语】: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肺炎、肺脓疡、急慢性支管炎及天行赤眼、金疡玉粒、白珠俱青、花翳白陷等。
疔痈汤
【方源】:《临症录》
【组成】:穿山甲(蛤粉炒)、皂角刺各12克,全蜈蚣2.2克,乳香、没药各9克,天花粉、知母各18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拔毒祛腐。
【主治】:脑疽、乳疽、多发性疖肿等。
【方解】:方中穿山甲活血化瘀;皂角刺活血祛腐;全蜈蚣、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拔毒祛腐;天花粉、知母活血化瘀。若恶寒者,加荆芥、防风各9克;发热,加连翘15克。
【按语】:孕妇忌用。
神授卫生汤
【方源】:《张八卦外科新编》
【组成】:羌活、防风、当归、花粉、金银花、大黄各9克,白芷、皂角刺各6克,连翘、石决明各12克,沉香、红花、穿山甲、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散风,解毒消肿,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主治】:痈、疽、疖、疔初起表里俱实者。
【方解】:凡是痈疽疖疔、外科感染,有恶寒、发热、便秘、口渴、局部红肿而疼痛者,皆可用本方治疗。
痔漏丸
【方源】:《疡医大全》
【组成】:石莲子、女贞子各90克,槐角、象牙屑各60克,黄芩、黄柏、黄莲、熟大黄、赤芍、当归、川芎、怀牛膝各30克,蛇蜕、全蝎各15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小粒丸。每晨服9克,7日后酌减。
【功效】:清利湿热,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痔疮肿痛,痔漏粘液淋漓等。
【方解】:临床可加蒲公英、生地榆、槐花、其效果更佳。同时亦可用本方煎水坐浴,对于痔疮疼痛或出血均有较好的效果。
眼暴热痛,眦头肿起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芍药3两,山栀子仁2两,黄芩(去黑心)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暴热痛,眦头肿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口糜生疮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1两,芒消(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黄柏(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许,细呷含咽。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泻毒气。主发背溃后
大黄汤
【处方】 大黄3钱,朴消3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泻毒气。主发背溃后。
【用法用量】 水1盏,浓煎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清暑汤
【方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连翘、金银花各15克,赤芍、天花粉、飞滑石各12克,车前子、泽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暑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夏季皮炎、脓胞疮、热疖等。
【方解】:若再加蒲公英、淡竹叶、白茅根、葛根、薄荷、绿豆衣等,其疗效更佳。
冲和汤
【方源】:《外科准绳》
【组成】:党参、黄芪、茯苓、金银花个15克,白术12克,乳香、没药、白芷、皂角刺、当归、陈皮、川芎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未溃,局部肿胀,色白微红,因元气虚弱失去补托者。
【方解】:本方所治为半阴半阳症,即其症候介于半阴半阳之间,其局部症状为似溃而非溃,漫肿无头,微痛而不甚,微焮而不热,微红而色淡。此皆希元气不足之故,所以用补而散之之法,以扶正解毒并举。
仙方活命饮
【方源】:《外科发挥》
【组成】:炮山甲、乳香、没药、白芷、赤芍、贝母、防风、皂角刺、当归、陈皮各9克,天花粉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酒1碗,连同上药入瓶内,以纸糊口,勿令气泄,慢火煎数沸,去渣,进食前后服之,能饮酒者,再饮两三杯尤好。现代用法;水煎服,或酒水各半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疮疡肿痛初起,红肿热痛,或已成脓而未破溃者。
【方解】:笔者临床体会,本方可为痈疡初起之通用方。凡痈疽肿毒,属于阳症体实者,均可使用。脓未成者,用之可使之消散;脓成者,可以促其外溃。故中医名著《医宗全鉴》指出:本方“此方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但若脓成已破溃者,不可再服,或去炮山甲、皂角刺;热毒盛,加紫地丁、蒲公英、连翘等。注意:阴性疽症,禁用。脾胃素虚,营卫不足者宜慎用。
【按语】:本方用法以酒煎服,乃因酒性善走窜,能使诸药速达病所;若不能饮酒者,可以酒水各半煎或净水煎服。
数十年五痔,下血如鸡肝,肛边结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5两,滑石3两半,芒消(研)1两,桑根白皮(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数十年五痔,下血如鸡肝,肛边结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6钱匕,以酒1盏,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微利1-2行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妇人月水来腹痛,脐下坚硬,积血不下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碎,微炒)1两,朴消1两,当归(微炙)1两,芍药1两,芎1两1分,桂(去粗皮)2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出,如此7遍)1两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来腹痛,脐下坚硬,积血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血行即止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小儿8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1两,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黄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3分,芍药3分,栀子仁3分,枳实(去瓤,麸炒黄)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8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6分,去滓,分温3服,早、晚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桂麝散
【方源】:《药敛启秘》
【组成】:麻黄15克,细辛15克,肉桂30克,牙皂9克,生半夏24克,丁香30克,生南星24克,麝香1.8克,冰片1.2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掺膏药内贴之。
【功效】:温化痰湿,消肿止痛。
【主治】:疮疡阴症未溃,乳癖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痰湿胶结成疡。方用细辛、麻黄、肉桂温通行散,以半夏、南星、化痰消肿、温化痰瘀而获消肿止痛之功,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肿疡不红不痛,或久劳损伤、饮冷痠疼,为其辩证要点。
丁桂散
【方源】:《药敛启秘》
【组成】:丁香18克,肉桂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撒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或内服。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阴症肿疡,跌打伤痛,胃脘冷痛,腹痛泄泻。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阴寒内阻,脘腹冷痛,腹胁,寒湿痹痛等症。方用丁香、肉桂辛香散寒、穿透力强,合而用之,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更宏,为其配伍特点。
黑退散
【方源】:《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生磁石15克,公丁香15克,肉桂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制乳香9克,硇砂9克,冰片6克,麝香6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少许,将药粉撒于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功效】:逐寒活血,消肿散结。
【主治】:阴症疮疡未溃者,如骨痨、流痰、附骨疽、环跳疽、瘰疬、瘿瘤、乳痰、乳癖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成核之属于阴症者。方用生川乌、生草乌、南星、半夏、辛温散结,合以乳香、没药等行血止痛,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疮疡漫肿、不红不痛、局部阴冷,为其辩证要点。
托里消毒散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生黄芪、党参各15克,当归、茯苓、金银花个12克,川芎、皂角刺、白术、白芍、白芷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血。
【主治】:疮疡肿毒,体虚气血不足,脓毒不易外达者;或痈疽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或溃后脓水稀少,坚硬不消,腐肉不退者。
【方解】:生黄芪、党参益气养血;当归、茯苓、金银花活血解毒;川芎、皂角刺、白术、白芍、白芷等活血解毒。本方补虚解毒并行,故适用于治疗痈疽已成,因气血不足不能助其腐化之症。服用本方可使其速溃,则腐肉易脱,而新肉自生。
【附方】:托里透脓汤(《医宗全鉴》),上方去川芎、金银花、白芍、茯苓、桔梗、加穿山甲、升麻、青皮。用于痈疽肿毒、气血亏损者。
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地肤草1两,猪苓(去黑皮)1两,知母(微炒)1两,芍药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木通(锉)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妇人血瘀不消,及扑损血瘀
大黄汤
【处方】 大黄(生用)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桂(去粗皮)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瘀不消,及扑损血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眼暴赤热痛
大黄汤
【处方】 大黄1两,栀子仁1两,茯神(去木)1两半,生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犀角(镑)1两半,旋覆花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眼暴赤热痛。
【用法用量】 以水6盏,煎至3盏,下芒消1两,再煎至2盏,去滓,食后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乳石发,目昏赤痛,不睹物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研)2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夏(汤洗,去滑尽)1两,山栀子仁7枚。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发,目昏赤痛,不睹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3盏,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盏半,去滓,早、晚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大黄汤
【别名】 三物汤
【处方】 大黄1两,甘草1两,麦门冬1两。
【功能主治】 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用法用量】 三物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宣热拔毒。主痈疽,大便秘结,热盛脉数者,热毒蓄于内;脉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
大黄汤
【别名】 单煮大黄汤
【处方】 大黄。
【功能主治】 宣热拔毒。主痈疽,大便秘结,热盛脉数者,热毒蓄于内;脉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 单煮大黄汤(《外科精要》卷中)。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三因》卷十四
枇杷清肺饮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黄莲6克,黄柏9克,甘草6克,人参6克。
【用法】:宣肺,清热,化湿。
【主治】:面部粉刺,色红疼痛,破出白汁。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肺胃湿热引起的面部粉刺。方用枇杷叶、桑白皮等宣肺利气,合以黄莲、黄柏清燥湿热,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面由疖肿、色斑、口臭、脉滑数,为其辩证要点。
瓜蒌牛蒡汤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瓜蒌仁3克,牛蒡子(炒、研)3克,天花粉3克,黄芩3克,生栀子3克,连翘3克,皂角刺3克,金银花3克,生甘草3克,陈皮3克,青皮1.5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
【功效】:清热疏肝,通乳散结。
【主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或身发寒热。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滞肝胃二经,乳痈初起,红肿热痛之症。方用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牛蒡子清热解毒,瓜蒌仁、天花粉、皂角刺消肿排脓,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清热消痈与疏泄肝气并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乳痈初起、焮赤肿痛、舌红脉数,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哺乳期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留行子、路路通;产妇不哺乳或断乳后乳汁壅胀者,加焦山楂、生麦芽;有肿块者,加当归、赤芍;即将化脓者,加炙山甲;热甚者,加石膏、鲜生地;气郁甚者,加川楝子、合欢皮;新产妇恶露未净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并减少凉药。
五神汤
【方源】:《洞天奥旨》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牛膝。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分利湿热。
【主治】:委中毒,焮痛色赤,属湿热凝结者。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下肢疮痈。方用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合以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更配以牛膝引药下行,达于病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疮疡生于委中而见红肿焮痛、小便赤涩、舌苔黄腻,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局部红肿,可加赤芍、丹皮;疼痛较剧,加乳香、没药;脓熟将溃,加穿山甲、皂角刺;兼有发热,加蒲公英、连翘,或黄芩、山栀、并配合外敷药物治疗。此外,用治下肢丹毒,可加生苡仁、赤小豆,或黄柏、苍术。
产后恶露不行
大黄汤
【处方】 大黄1两,黄芩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芒消1两,甘草(炙)1两,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不行。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芒消令烊,分为4服。法当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饮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录】 《千金翼》卷六
头面风瘙肿痒
大黄汤
【处方】 大黄1两,芒消1两,莽草2两,黄芩2两,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黄连)。
【功能主治】 头面风瘙肿痒。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7升,煮取3升半,去滓;纳芒消令烊,以帛搨肿上数百遍,日5夜3。
【注意】 勿令近眼。
【摘录】 《千金翼》卷十七
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大黄汤
【处方】 大黄3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14枚(擘),黄芩2两,芒消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 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为5服。得下止。
【摘录】 《千金翼》卷二十二
五色流气饮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金银花6克,小茴香4.5克,炒僵蚕4.5克,羌活4.5克,独活4.5克,连翘4.5克,栝楼仁4.5克,藿香6克,丁香3克,木香3克,沉香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祛风,理气通络。
【主治】:黄鳅痈,其痈小腿肚内侧,疼痛肿硬,微红,长数寸,形如泥鳅;并治流注,结核。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邪壅血络而成的痈肿、流注等。方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僵蚕、羌活等祛风邪,丁香、藿香、木香等理气通络,全方除常用治外疡的解毒祛风之品外,突出以五色理气走窜,使气流则血行,邪无着落,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局部肿胀、疼痛、发红;或组织深部痈疡,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红肿甚,加蒲公英、地丁草;局部瘀肿,加炙山甲片、皂角刺、桃仁等。
回阳三建汤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人参、附子、当归、川芎、茯苓、生黄芪、枸杞、陈皮、山萸肉各6克,红花、紫草、独活、苍术(炒)、厚朴、木香、甘草各3克。
【用法】:加煨姜3片,皂角树根上白皮6克,水2碗煎水,入酒1杯。饭前或饭后服之。
【功效】:补气养血,散结排脓。
【主治】:痈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红不热,坚如顽石,硬如牛皮,色似土朱,粟顶多孔,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皮不作腐,体倦身凉,脉沉迟。
【方解】:本方具有扶正托阳、转阴回阳之功。临床适用于治疗阴疽不起至危重症,其临床辩证要点为疮疡根脚平散软陷,皮色暗而不活,无脓不腐,脉细身凉。用本方后可使疮疡局部发热,焮肿作痛,色暗转红,坚硬得腐,手足转温,终于阴症阳转。
回阳玉龙膏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炒)干姜(煨)各90克,赤芍、白芷、南星(煨)各30克,肉桂15克。
【用法】:共研细末,热酒调敷。
【功效】:温阳祛寒散结。
【主治】:阴疽漫肿色白、坚硬微痛,及寒湿流注、冷痹痛风、鹤膝风等属于阴症者。
【方解】:本方又名玉龙膏,系根据《内经》寒者热之的治则所创制。《景岳全书》将本方干姜改为姜黄,亦名回阳玉龙膏。本方是治疗阴塞凝滞,诸疮肿痛的代表方。该方由大辛大热药组成,能逐阴回阳,温暖肌肤,止骨中疼痛。故能唤回人体真阳,疗阳衰阴寒之症。临床应用前人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如:发背发于阴;或虽发于阳,但过用寒凉,阳变为阴,满背黑烂,可外敷本方膏药,其四周好肉则用洪宝膏围敷。待阳回,色转红活,即停用此方。若冷流注宜用本方外敷,待症情好转,只用煨干姜、白芷、肉桂、草乌各等分,为末,热酒调敷,并可加石菖蒲破滞气、消坚肿。
紫色疽疮膏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轻粉、红粉、琥珀粉、乳香粉、血竭粉各9克,煅珍珠粉、冰片各0.9克,蜂蜡30克,香油120克。
【用法】:将油烧热,加入蜂蜡,使其完全熔化,离火。然后将前5种药粉徐徐人油内溶匀,将要冷却时再兑入冰片、珍珠粉搅拌成膏。贴敷患处。
【功效】:化腐生肌,煨脓生肉。
【主治】:淋巴结核(老鼠疮),下肢溃疡(臁疮),慢性溃疡(顽疮),扁平疣,手足胼胝等。
【方解】:方中轻粉、红粉、琥珀粉、乳香粉、血竭粉等化瘀生肌,活血止痛;煅珍珠粉、冰片生肌化腐。急性炎症性皮损和出现新鲜肉芽者勿用。此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大面积皮损使用时,应注意汞吸收中毒。对汞过敏者禁服。
患瘴热实,兼吐利者
大黄汤
【别名】 大黄散
【处方】 大黄3两(切),芒消2两。
【功能主治】 急黄疸。
【用法用量】 大黄散(《普济方》卷一九五)。
【摘录】 《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页首
《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大黄汤
【处方】 大黄3两,常山3两,升麻3两,甘草(炙)3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患瘴热实,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发前尽服。任取吐利。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 《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
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
大黄汤
【处方】 大黄12分,柴胡12分,甘草(炙)12分,生姜12分,升麻7分,知母7分,黄芩7分,大青5分,石膏10分,芍药6分,枳实(炙)6分。
【功能主治】 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4升7合,煮取1升3合,分为4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除六经之热。主伤寒5-6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大黄汤
【处方】 大黄半两,黄连半两,黄柏半两,栀子半两。
【功能主治】 除六经之热。主伤寒5-6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 水8升,煮6-7沸,纳豉1升,葱白7茎,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张文仲引许推然方(见《外台》卷三)
调元肾气丸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鹿角胶120克,生地黄(酒煮)120克,山茱萸60克,山药60克,牡丹皮60克,茯苓60克,泽泻30克,麦门冬30克,人参30克,当归30克,龙骨(煅)30克,地骨皮30克,知母15克,黄柏15克,砂仁9克,木香9克。
【用法】:上药除鹿角胶外,共研细末;另将鹿角胶用陈酒烊化,加入蜂蜜120克,同煎至滴水成珠,拌和药末,制成丸。每服6~9克,日服2次,空腹温酒送下。
【功效】:补肾元,益肾气,破坚散结。
【主治】:骨瘤。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骨瘤后期,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之症。方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元、泻相火,人参、当归益气补血,合以煅龙骨、鹿角软坚散结;扶正散结,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骨瘤、骨痨后期、腰膝痠软、神疲面晄,为其辩证要点。
香贝养营汤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白术(土炒)6克,人参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川芎3克,当归3克,白芍(炒)3克,陈皮3克,贝母3克,香附(酒炒)3克,桔梗1.5克,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血,行气化痰。
【主治】:瘰疬,乳癌,日久体虚,气滞痰凝。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瘰疬、乳癌日久气血亏损。方以香附疏肝行气,贝母、陈皮化痰散结,配以四君四物补益气血,扶正益元以助化痰消散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瘰疬、乳癌兼有疲乏无力、头目眩晕、面色无华、脉象沉细,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见瘰疬未溃,可加夏枯草、牡蛎;兼有局部红痛,加连翘、玄参;乳癌未溃,加八月扎、黄药脂、七叶一枝花、壁虎;瘰疬、乳癌已溃、排脓不畅,加黄芪、白芷、芙蓉花;溃后疼痛较剧,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兼有畏寒肢冷,加鹿角片、肉桂、白芥子;胃纳不馨,加炒谷芽、炒麦芽。此外,还应配合相适应的外治法。
代刀散
【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皂角刺30克,黄芪(炒)30克,甘草15克,乳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陈酒或温开水送服。或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托毒溃脓。
【主治】:疮疡脓毒已熟,尚未溃破。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疮疡脓熟不溃。方用黄芪益气托毒,皂角活血溃脓为主要作用,佐以乳香消肿定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疮疡脓成,尚未溃破而肿胀疼痛,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改作汤剂,临床可加用穿山甲、没药以增加排脓、消肿、止痛之功。如见局部焮热,加金银花、连翘;肿痛较甚,加赤芍、丹皮;气血不足,加党参、白术、熟地、当归。
疮疡已溃者忌用。
蛇症,蛇瘕
大黄汤
【处方】 大黄半两,茯苓半两(一本作黄芩),乌贼骨2枚,皂荚6枚(如猪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鸡子)1枚。
【功能主治】 蛇症,蛇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纳消。适寒温,尽服之。10日1剂,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当下病根也。
【注意】 忌海藻、菘菜等。
【摘录】 《千金》卷十一
小儿痈疮,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大小便不利
大黄汤
【别名】 大黄散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朴消(别研)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耆(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痈疮,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大黄散(《普济方》卷○五)。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发背上初欲肿,热毒生疖,五脏壅滞
大黄汤
【别名】 大黄散、升麻汤
【处方】 大黄2两,甘草2两,炙黄芩2两,升麻2两,栀子100枚。
【功能主治】 发背上初欲肿,热毒生疖,五脏壅滞。
【用法用量】 大黄散(《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摘录】 《肘后方》卷五
太乙膏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肉桂60克,白芷60克,当归60克,玄参60克,赤芍60克,生地黄60克,大黄60克,土木鳖50克,槐枝100段,柳枝100段,阿魏9克,轻粉12克,血余30克,东丹120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麻油2500克。
【用法】: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东丹,搅匀成膏。用时,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功效】:活血消肿,拔毒生肌。
【主治】:发背、痈疽、恶疮,跌打损伤;湿痰流毒,筋骨走注作痛,烫火伤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疡。方用大黄、土木鳖、阿魏、轻粉等消肿散结,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白芷等活血止痛,共奏清火消肿与拔毒生肌之功,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疮疡已溃或未溃,为其辩证要点。
【附方】:《证治准绳》太乙膏,有两方:
(1)一方由没药、黄丹、樟丹、麝香、轻粉、乳香、藜芦组成;主治瘰疬。
(2)由白芷、苍术、石膏、白胶香、没药、黄丹组成;主治创伤,痈疽,疖毒。
黄莲膏
【方源】:《医宗全鉴》
【组成】:黄莲9克,当归尾15克,黄柏9克,生地黄30克,姜黄9克,麻油360克,黄蜡120克。
【用法】:上药除黄蜡外,浸入麻油内,1天后,用文火熬煎主药枯,去渣滤清,再加入黄蜡,文火徐徐收膏。外用,摊纱布上,敷疮面;亦可直接涂搽于疮面,采用暴露疗法。
【功效】:清热润燥,解毒止痛。
【主治】:疮毒焮痛,痈疽疔疮,湿疹,烫伤染毒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疮毒肿痛之症。方用黄莲、黄柏清热解毒,合以当归尾、姜黄活血,生地润燥,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疮疡红肿疼痛较甚,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本品若制成引流条,可作为脓腔、窦道引流,其作用比普通纱条效果更佳。
阳和解凝膏
【方源】:《外科全生集》
【组成】:鲜牛蒡全草1500克,鲜白风仙梗120克,川芎30克,附子60克,桂枝60克,大黄60克,当归60克,肉桂60克,草乌60克,川乌60克,地龙60克,僵蚕60克,赤芍60克,白芷60克,白蔹60克,白芨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续断30克,防风30克,荆芥30克,五灵脂30克,木香30克,香橼30克,陈皮3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用法】:上药除乳香、没药、麝香、苏合油外,余药俱入锅用麻油煎枯,去渣滤净,每500克麻油加黄丹210克,熬至滴水成珠,再将乳香、没药、麝香、苏合油入膏搅和,半月后可用。用时摊贴患处。
【功效】:温经和阳,驱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主治】:阴疽、骨痨、流痰、骨瘤、瘰疬、乳痰、乳癖、肉瘿等症,局部漫肿、痠疼、隐痛,皮色不变或暗红,不热或微热,病灶深着。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阴疽肿痛之症。方用附子、肉桂、草乌、白芷、桂枝等温经散寒,合以当归、川芎、赤芍、地龙、五灵脂、木香、香橼等活血调气、通络化瘀,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疮疡肿胀钝痛,皮色不变,为辩证要点。
(0)

相关推荐

  • 【教您一招】独门药治疗常见病(二)

    独门药就是家传秘方,处方不公开,独家配制的成药,它往往有特殊的功效,为人民所信仰,实则所谓的独门药亦即是由民间验方逐步发展而来的,逐渐被人垄断,并作为谋生之道,因此谁也不肯泄露秘密,甚至有传媳不传女的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