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57):硕大无朋——释“朋”
本文约34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57)
硕大无朋——释“朋”
朱英贵
“硕大无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大得没有同类可以与之相比,其中“硕”也是大的意思,“朋”是同类的意思。那么,“朋”为什么会是同类的意思呢?原来“朋”的造字本义是作为颈饰之物的“编贝”,象两串编串起来的贝壳之形,上部连接,挂于颈上,两串长度均等,样式相同的“编贝”纯属同类,故“朋”字引申为表示同类的意思,今天所说的“朋友”就是与己同类的好友。下面我们来讨论“朋”字的形义联系及字义演变情形。
一、“朋”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朋”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朋”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象两串编串起来的贝壳之形。上部相连是为了便于挂在颈上,这样编串起来的“朋贝”原为上古人类的颈饰,每一串编串多少个贝壳并无定数,长短各随所宜,后来贝壳成为物资交换的货币才开始有了定数,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介绍,商代定为五贝为一串,五串为一朋,殷代一般两串为一朋,一朋为十贝。金文字形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到了战国篆文,字形发生较大变化,大概是由于“朋”已经成为货币,不再是颈饰之物的原因,字形已经失去了两串并列便于垂挂颈部的特征。今文字的“朋”是在战国篆文字形的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成的。
“朋”字的造字本义为两串系联在一起的贝壳,即“编贝”。至于小篆的“鹏”字则与“朋无关,详见下文。《说文解字》未收“朋”字,是因为许慎误将鹏鸟的“鹏”的战国篆文字形(从鸟朋声,见上文古文字字形)认为是“鳳”字的古文列入“鳳”字条下,并且认为那个表声音的构件“朋”为凤凰身上美丽的羽毛的象形,因而正篆就没有“朋”字了。
《说文解字》列入“鳳”字条下的“鹏”字
二、“朋”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朋”字的本义是指作为颈饰之物的“编贝”,例如:“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小雅·菁菁者莪》)诗中的“锡”同“赐”。这几句诗的大致意思是: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已经见到那君子,赐我贝饰百余朋。
作为编贝的“朋”后来被用作货币单位。上文《诗·小雅·菁菁者莪》中“既见君子,锡我百朋”一句,郑玄笺曰:“古者货贝,五贝为朋。”因此也可译为:已经见到那君子,赐我贝币百余朋。另据《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大贝四寸八分,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又说五贝一系,二系一朋。(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珏朋》)又如:“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宋·王安石《赋龟》诗)
由于“朋”字初文的构字理据就是像两串相同的编贝,因此“朋”字最常用的意义则是同类、相类的意思。例如:“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诗·唐风·椒聊》)毛传:“朋,比也。”这里的“硕大无朋”的意思是,大得没有同类可比。再如:“特立无朋,似乎贤人守位。”(唐·杨敬之《华山赋》)又如:“太古之人,不与禽兽朋也几何。”(宋·王安石《太古》)又如:朋从(同类相从),朋类(同类事物)等。
“朋”字由此相同、相类的意思又可以引申出如下一些引申义:
一是指称朋友,志同道合之人。“朋”字能引申为朋友的意思,这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朋友是属于同类的人,作为颈饰之物的“编贝”,两串长度均等,样式相同,属于同类,故“朋”字引申为表示与己同类的朋友的意思;其二可能是由于友好的原因,“朋”本身就是当时的货币,人与人交往的时候,送点钱财以联络感情,加深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友好的朋友关系,于是“朋”字便引申出朋友的意思,朋友就是既与己同类又与己友好的人。例如:“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诗·小雅·常棣》)再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又如:“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汉·蔡邕《郭有道碑文》)
二是指称朋党。朋友的扩大化就是某一个利益圈子里的人群,于是又可引申出朋党的意思。例如:“孺子其朋。”(《书·洛诰》)孔传:“少子慎其朋党。”再如:“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易·坤》)孔颖达疏:“凡言朋者,非唯人为其党,性行相同,亦为其党。”高亨注:“朋,朋友。”又如:“挟朋聚党,政以贿成。”(《梁书·恩幸传论》)
三是表示结党,结交。例如:“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南齐书·褚伯玉传》)再如:“友月朋霞之客背青皋而至,冯唐、颜驷之才排紫阁而集。”(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又如:“故多数相朋,而仁义之涂,是非之端,樊然淆乱。”(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又如:朋比(结成私党),朋附(结党营私),朋徒(朋党之众),朋头(朋党的首领)等。
四是表示联络,勾结。例如:“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楚辞·离骚》)这里的“好朋”是指喜好联络交往的意思。又如:“向闻杨虞卿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唐书·选举志》)这里的“朋比贵势”是指勾结同党看重权势的意思。又如:朋谋(结党图谋不轨),朋比(阿附勾结同党),朋奸(勾结干坏事),朋附(勾结阿附)等。
五是表示同,一起。例如:“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山海经·北山经》)再如:“苍官屃槐朋在庭,风虫日鸟声嘤咛。”(宋·梅尧臣《寄题绛守园池》诗)又如:“各县或有一二富贵之家愿施食者,或一人自设一处,或二人朋设一处。”(明·唐顺之《牌》)又如:“所学之趣同,稍长,朋试于有司。”(清·方苞《刘北固哀辞》)
同,一起。
六是指称游戏或竞赛时临时组成的集体。例如:“拂城看马埒,分朋入射堂。”(北周·庾信《春赋》)再如:“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唐·王建《宫词》之七七)又如:“拔河,古谓之牵钩……分两朋,两向齐挽。”(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
七是指称群,众人。例如:“干心降而微怡,都人仰而朋悦。”(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再如:“幸同学省官,末路再得朋。”(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又如:“久住西湖梦亦佳,鹭朋鸥侣自烟沙。”(宋·方岳《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诗)又如:朋酒(亲友聚饮),朋宴(聚朋宴饮),朋淫(群聚淫乱),朋饮(聚饮),朋戏(群聚嬉戏),朋充(合伙蒙混冒充),朋伙(群聚合伙)等。
八是指称古代行政组织的基层单位,二十四家为朋。例如:“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卷二)
另外,“朋”字由相同、相类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出表示两尊(樽)的引申义。例如:“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再如:“诏赐衣一袭、上尊二朋、钞五千贯。”(明·宋濂《星吉公神道碑铭》)
根据上面对“朋”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朋”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朋”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朋”字的文化含义在常用成语中一般取“朋友”或“朋党”的意思,个别取“同类”、“群聚”、“勾结”等意思,用法上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单独表示“同类”、“朋友”或“勾结”等意思,例如:“硕大无朋”意谓大得没有同类可以与之相比,形容极大。语见《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又如“高朋满座”意谓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语见唐·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还有一个“朋比为奸”,“朋比”是相互依附的意思,意谓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其二是与“类”、“友”、“党”等对举使用,表示“同类”、“朋友”或“勾结”等意思,例如:“引类呼朋”意思是指招引同类。语见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呼朋唤友”也是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霞友云朋”意谓与云霞为朋友,借指避世隐居。“诗朋酒友”意谓作诗饮酒的朋友。“三朋四友”则是泛指各种朋友。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面朋口友”意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酒肉朋友”意思是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而“狐朋狗友”则是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