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经方3》第24讲 一觉闲眠方——酸枣仁汤8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老师觉得一个文字呢,你看老师读经典为什么收益那么大,我觉得一个文字都像天降甘霖,我把它们看的比一个金子还重。所以呢越看重人越有智慧,人不是因为拜名师而有智慧,而是你很重视经典,不重视就没有智慧。
老师在龙山的图书馆,我在那个馆藏里头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贴在墙壁上,只要谁看了呢,立马对经典的神奇万分恭敬,万分利益就出来了。
所以老师看你们的表现,有的时候呢,有点不景气,我立马就会给你写一些诗、或一些文化的贴在那上面,你就来精神了。
你看“晋宋齐梁唐代间”这么多个朝代啊,“高僧求法出长安”,那些高僧为了求法,他要出去长安的,出去长安以后往西去的时候,戈壁大漠黄沙千里啊!哪有什么火车,就凭匹空马,马都会饿死。
“去时成百归无十,后者不知前者难”。去时的时候呢,数百人数百人去,回来的时候呢,回来不到十人生还,他们都要去取经的。
所以唐三藏他既是有本事的,他又是幸运的,有本事的人未必是很幸运的。所以好多很有本事的他死在途中了,所以也不能够名流千史,唐三藏他回来了。
“去时成百归无十,后者不知前者难”呢,你后来的人你拿着经典,你不知道前面人是用生命换来的,而且不是一条生命,成百成百条的生命才换取我们这些经书典籍啊。
“路远黄沙蔽天际”,那个黄沙呢像沙尘暴一样把天都盖住了,你分不清方向。
“沙河遮日,力疲竭”呀!哎呀! 沙尘暴把太阳遮住了,身体又很疲劳,这个“后者不知前者难,往往将经等闲观”,后来的人往往呢把这个经典看得太平常了、太普通了。
在佛门里头有一个说法,“经书至上”。什么意思?就说你在图书馆里,佛像都要放在经书底下,为什么?一切圣贤皆从经书中出啊,经书乃佛母。
凡是经书典籍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要从这种观想;凡是呢《伤寒论》所放之处呢,就是有张仲景在那里;凡是呢《黄帝内经》所在之处,就有岐伯、就有黄帝在那里。这份恭敬心一出来呢,学什么都很快。
以前有人说:“曾老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搞祭祀这些封建迷信”?
我说:“错了。封建迷信只是你非常肤浅的理解跟表面的看法,真正的祭祀是把你恭敬心调起来。”也就是说你只要能把恭敬心调起来,你就成功了,没调起来呢,祭祀也白祭了。
所以“祭孔仪式”啊,还有我们拜“孔庙”啊,那都是燃起恭敬心的,万分恭敬万分利益,你看祭祀的时候呢,每个仪轨都相当庄重,使你敬重古圣先贤!
好!有些人呢他说,哎呀!我拿这个书本拿起来放在头上顶礼,拿下来看呢,这是普通恭敬。真正恭敬呢是叩拜的,连续叩拜一百零八下,再来读书,这只有那些真正有道统的高等人物呢——圣传弟子,他才有这个修法的。
像那师傅呢,师傅虽然离开了,他还照样精进。师傅离开了,好!哎呀!我走的时候我就把《伤寒论》给你,你回去好好读。好!每天要读《伤寒论》前呢,先不管什么,先净手洁面放在最恭敬的台里头,最端正的放,端身正意,来一个一百零八下大拜,然后再展卷来读书,那个效果就相当好,恭敬心给你调出来了。
所以读书呢,你即使是愚笨如虫呢,你只要够恭敬心,你就会智慧开花,这是一种身心兼修的方法。
因为一个人他恭敬过这些仪轨啊,仪式做足以后,他再做事情呢,他就有一种神圣感。任何上乘的事业都是用一颗非常神圣、圆满的心做出来的。
现在我们不缺乏经典,我们缺一颗神圣、圆满之心。
所以经常有很多才高八斗的人过到这边来,老师并不认为他们有多厉害,因为我知道我们这时代不缺乏聪明才智的人,而是缺乏质朴、老实、恭敬的人,“时代非无文也,乃乏质朴之气”啊!
这个时代并不是大家都没文化了,而是呢,大家都不够不用心了。

相反有两个人,一个相当有文化的,学富五车的,才华横溢的人呢;另一个呢很质朴的,钝钝的、很老实听话、很恭敬的。两个人让我选弟子,我绝对选“郭靖式”的,我不选“杨康式”的,哈哈哈!我不选“黄蓉式”的,而选“郭靖式”的。

你们能成大才的,他刚开始好像起步慢,但到后面他一发力呢,他将赶超所有。

所以说“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 。我这是在“耕读幼儿园” 看了家齐老爸写的,相当厉害!笔又写的漂亮,字意又很深刻,贴在后院里头,我就在后院劈柴看到的,真厉害!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啊!学到,哎呀!好像愚愚笨笨,好像不是很有才华,不是很会辩驳,但里面呢那智慧圆通啊。

像六祖大师他哪会跟你辩论,他讲三两句话,那周围那些弟子就拜服了。所以出口成章呢并不见得他有多么高明,你能够做学问老老实实呢,十年不动那才是真高明!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