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赵思芳丨散文/与娘相守的时光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子《因为遇见初心不负——写给作家荟周年》
[阅读悦读丨诗歌]陶子<爱的等待> 文/陶子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慢慢走近我仿若看见春天桃花在枝头朵朵烂漫,江南那青 ...
-
【038】“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梦然作品
麦芒涌动 梦然(安徽) (一) 五月,麦子熟了 辽阔的原野上 麦芒涌动.目光的镰 将它深情地,安抚 (二) 手捧一根金色的麦穗 心在膜拜 祈祷 那是祖辈的汗水 父亲的汗水.凝结的 碎金 (三) 阳光 ...
-
【西南作家•散文】李刚花 /母在心安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母 在 心 安 李刚花(四川攀枝花) 昨天,儿子放学回来对我说:"妈妈,小磊明天就要被他奶奶带回老家上学了,他爸 ...
-
张虎林丨母亲的头巾
母亲的头巾是我挥之不去,连绵永久的回忆.它是母亲艰辛劳作的象征,是母亲操持家务的身影,是母亲养育之恩的见证,是母亲爱子心切的承载. 母亲总爱打条头巾,尤其是夏收稼穑,做饭洗衣时,每到酷暑炎炎似火,烈日 ...
-
阅读悦读十二月热文榜,作者参与广告收益分成
重点推荐:[阅读悦读丨启事]<阅读悦读2016年度佳作选>工作即日启动 文/阅读悦读 四川<阅读悦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今日头条号<悦读圈><阅读悦读& ...
-
【西南作家•散文】冉茂琼/再见母亲的菜园子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再见母亲的菜园子 文/冉茂琼(四川攀枝花)
-
况永夫丨父亲的老故事之十(故事)
管谟业是当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不止一次的说过: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当我不厌其烦地去膜拜他笔下的文字,他讲的每一个故事,比如<八个泥瓦匠的故事>,哲思深远.特别是他的获奖感言,跳动的字里行 ...
-
散文|娘(原创)
如何 更好地 理解人生 > > > 文/胡殿红< < < ● 娘过年就七十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只是有点耳背.娘每天都在自己的阵地---- 灶前锅后忙碌着,日复 ...
-
散文||大 娘
大 娘 王宝华||山东 母亲在时,大娘经常来我家串门,那时母亲不到六十岁,她已经七十四五岁,现在算起来她应该已近八十岁. 大娘人高马大的,身高大约有一米六五,长材高挑,背直腰挺,高高的颧骨,总是梳 ...
-
【河南】赵思芳丨小说/偷稻谷的女人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赵思芳,女,河南省信阳市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 ...
-
赵思芳丨我牵着娘的手,走向小镇的汽车站……
娘的心脏病又犯了,我匆忙往商城赶. 回到家,看到娘.脊背更加佝偻了,稀疏的发丛中添了许多白发,脸色蜡黄,嘴唇乌紫,眼睛浮肿.看得出,娘与病魔撕扯的痕迹.可以想象病魔与娘弄斧耍戟,娘的眼睛不停地流泪,夜 ...
-
【金小说】赵思芳丨骆驼山下的玉兰花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赵思芳,河南省信阳市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信阳市作协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 ...
-
赵思芳丨拟问伊人在何方
近读<蒹葭>,犹饮仙露琼浆.此文我在读初中时成诵,那时囫囵吞枣,不得其意,尤其诗的意境,仅得皮毛.如今人到中年,执教<蒹葭>,如故友重逢,得它情趣,甚觉有味. 首先,诗以&qu ...
-
赵思芳丨醉美金刚台
霞从北方城市打来电话说,要回淮滨了.我邀请她到商城,顺便约上叶.华一起到金刚台游玩. 驱车前往金刚台,一路上,小桥.流水.绿柳从眼前驶过,和煦的清风轻柔地拂过脸颊,仿佛置身于江南小城.我们不约而同地说 ...
-
赵思芳丨母爱是一双双布鞋
暑期回家小住,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双以黑布为底料的绣花鞋,让我带回小城穿.接过绣花鞋,闻着这崭新布料的馨香,看着翠绿的叶片.艳丽的花瓣,儿时母亲做鞋的一幕幕又浮现于眼前. 小时候,家里穷,大人小孩穿的都 ...
-
赵思芳丨又是一年三月三
清晨,屋后落羽杉上飞来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沸腾着一锅晨歌.不一会儿,阳光追随着鸟儿的歌声飘扬到窗台上来.一刹那,整个世界明媚灿烂.今天是什么日子?翻开日历一看,是农历的三月三.哦,又是一年三 ...
-
赵思芳丨我的万象河
我的家乡是豫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古朴村庄.村庄的中间,有一条狭长的河流,不见其源头,也不见其终极,我们就叫它万象河,我们的村子,就叫万象村.村子的后边有一座小山,叫骆驼山.万象河像一条缎带,丝绸一样光亮, ...
-
赵思芳丨缁夜细语(二)
5月6日.窗外清风习习. 冉说:"我看<诗经>,的确清新刚健.虽然有些半懂不懂,那份感觉,我有." 芳说:"多读几遍,就好了.你看<东门之墠>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