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一下子被它们夺走了
你有多久没有凝视一件物品了?
给自己几分钟时间
在很热的夏日正午
和我们一起凝视下面这些平凡之物
请记住
它们全部出自无名工匠之手
好了,一起,凝视它们
(~黑白图片请点击,再向左滑~)
食与器
牡丹刷毛砂锅
爱知县(尾张品野地区)
约 1940 年
18.2cm×21.0cm
漆绘牡丹纹点心匣
岩手县(陆中盛冈地区)
约 1934 年
19.2cm×41.0cm
线纹砂锅
福冈县(筑前野间地区)
1932 年 10.0cm×11.0cm
这种砂锅可用来煮一人份的粥,非常小巧可爱。在低温烧制的柔和锅体和锅盖上横着画两条黑线,再用竹筒(为了保持笔触的浓厚)竖着施以白釉,绘出格子状的纹样。瓶嘴是半圆形的,在朝上的把手的手持处点缀了一块黑色,丰富了色彩。
端广铁壶
山形县(羽前山形地区)
约 1934 年 15.9cm×20.0cm
手压纹汤釜
17 世纪
31.0cm×36.5cm
椭圆形春庆漆器滨便当盒
山形县(羽前酒田地区)
20 世纪 30 年代 21.5cm×28.1cm
这种“滨便当盒”是渔民出海时使用的,所以比一般便当盒要大一些,主体采用柏木,上面的扣子是用樱树皮做的,非常漂亮。天气寒冷时不适合烧制陶瓷,因为有积雪,湿度适合制作漆器,所以当地人生产了非常多实用的漆器。
饭桶
长野县(信浓木曾福岛)
约1934 年
16.8cm×15.2cm
长野县木曾地区以盛产优质木材而闻名,主要用作建造城池和神社佛阁。以丰富的木材作为原料,利用多样的技法生产漆器,如制作筷子、箱子的“指物”工艺,制作盆、木皿的“挽物”工艺,制作饭盒、蒸笼的“曲木”工艺。本品采用“曲木”工艺制成:将取材于当地的木曾柏树皮剥下来,接缝处以山樱皮作为装饰,恰当运用了柏树皮柔韧、易弯的特性。这类桶多产于木曾的宿场和福岛町。
绿黑釉盘
鸟取县(因幡牛户地区)
20 世纪 30 年代 6.5cm×29.5cm
位于鸟取山区的牛户地区,自江户末期以来一直建有民窑。这个盘子是在医生吉田璋也的指导和协作下完成的,他是“新作民艺运动”的有力推动者。陶土不施釉而烧至变硬,向内削出底座的形状,盘面用黑釉和绿釉各涂抹半边,背面没有施釉彩。
生活小物
雪帽
山形县(羽前地区)
1940 年 50.0cm×45.0cm
秸秆手套
雪屐
山形县 约 1940 年
蓑衣
福岛县(岩代国檜枝岐村)
约 1940 年116.0cm×60.0cm
蓑衣,是农村地区为了在雨雪天气时作业而自家制作使用的物品。用水稻或小麦的秸秆或者藤蔓、树皮等身边就有的自然材料制成。有时作为嫁妆,则会用丰富的色彩装饰一下。檜枝岐村产的这件蓑衣肩部用葡萄皮,腰部用山上的野草编织而成。内侧形成的漂亮网状纹路非常有特色。
桦木工带鞘山刀
群马县(上野高平地区)
20 世纪 30 年代 长 35.2cm
黄釉灭火罐
富山县(越中长冈地区)
约 1940 年
15.0cm×22.5cm
多色唐草纹六角三层盒
长崎 18 世纪
21.7cm×12.4cm
本品是被称为“和制玻璃”(Vidro)的长崎玻璃的代表作。这个三层盒可以自由更换各层的摆放顺序。作品是吹制而成的,柔和的唐草纹遍布六面。盖子的把手都是玻璃制成的,包括金属装饰在内,整体经过了非常精密的计算。现在玻璃材料中的含铅量受到限制,所以不可能再做出这样熠熠生辉的作品了。
簸箕
冲绳县(丝满地区)约 1940 年 19.0cm×31.2cm×29.0cm
丝满是那霸南部的一个渔镇,那里勇敢的男子们坐着一种叫“サバニ”(Sabani)的独木舟远行捕鱼。这种簸箕用来把船上进的水舀出去,用松木做成,底部为了契合独木舟的形状而削成圆弧形。柳宗悦在当地看到它时如获至宝,很爱惜地带了回去。
茶碗笼
广岛县(备后府中地区)20 世纪 50 年代 27.0cm×16.0cm这种笼是用作晾干、收纳洗好的茶碗的
菖蒲革烟具袋
芯切剪
约 1940 年
杞柳行李箱
富山县(越中富山地区)
20 世纪 30 年代 33.0cm×42.0cm
这是一口卖药行商背的箱子。箱子上以金箔印有行商的店徽。箱子使用的木材是但马(今兵库县)丰冈地区所产的杞柳。这种卖药用的行李箱起初在丰冈编制,再在富山组装而成。箱子里面有四层抽屉,商人将药用纸包好,装箱运往日本全国。另外,包药用的“药袋纸”同样产自富山县(八尾地区)。柳宗悦被它“沉稳的红色”所深深吸引。
染与布
唐草纹纸板(局部)
三重县(伊势白子 / 寺家地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本品是用作布料染纹样的纸板,产自三重县铃鹿市的白子、寺家地区。它是将两三张和纸粘在一起,用“刀雕”或“锥雕”技法刻出纹样。这种褐色是粘贴和纸时所用的柿涩的颜色。除了伊势近郊的染坊,从青森到九州,全日本的染坊都在用这种伊势纸板。
“卍”字柏纹衣 👉
19 世纪 长 147.0cm
大阪民艺馆
👈“三河万岁”戏服
19 世纪长(上衣)70.0cm (袴)83.0cm丰田市民艺馆
👈 柿色底将棋纹羽织
19 世纪 长 102.0cm
山茧织(局部)
广岛县(安艺可部地区) 1935 年
山茧是山野里食用橡树之类的叶子为生的一种蛾子的茧。从这种茧得到的丝色泽光艳。本品是将经线丝染成焦茶色,和朱红色的纬线丝一起织就的。柳宗悦在讲到广岛的特色手工艺时,提到了“山茧织”,并感叹道:“(它)本来有广泛用途,一度被用于衣服和卧具的面料。不知何时被时尚淘汰,几乎绝迹。”他呼吁大家都能以乡土工艺品为傲,使它们重新得到重视。
看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可以在文末留言
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
或者
也可以说出生活中遇到的美好小物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在凝视的过程中,总会被某件物品击中。
同事A喜欢雪帽,因为她觉得这个帽子有浓浓的吉普赛风情;同事B喜欢雪屐,这双特殊的鞋让他想起汪曾祺笔下的永嘉草鞋;同事C最喜欢的是那个手压纹汤釜,因为他从掌纹看到了工匠本人。
这些平凡小物,用材不是顶级,制作它们的人也都是平凡之人。 而我们,却能被它们的美打动。
“平凡工匠制作的日常用品,为何如此美丽动人?”
一百年前, 柳宗悦 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柳宗悦(1889-1961)
柳宗悦出身优渥,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 1910年,21岁的柳宗悦与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等创立了文艺杂志《白桦》。这份仅仅存在了13年杂志,影响了日本文学乃至中国近代文学。
周作人是《白桦》的忠实读者,他曾写道:“关于朝鲜的艺术,我的知识只有李朝瓷器的一点,还是从柳宗悦氏的书里间接得来的。”
在普通与平凡被蔑视的世界,亦有美之所在。
——柳宗悦
正是下面这个平平无奇的朝鲜瓷器,开启了柳宗悦对平凡小物之美的追寻。
青花秋草纹壶 (朝鲜半岛,18 世纪上半叶 12.8cm×11.8cm)1914 年,浅川伯教赠送给柳宗悦的礼物,是一只有纪念意义的壶,它使柳宗悦对朝鲜工艺之美大开眼界。该器物为了便于装酒而做成了葫芦形,但是在舶来过程中,上半部分残损,变成如今这个形状,它是柳宗悦珍爱的藏品。
明治维新让整个日本处于激烈的思想变革之中,西方的科学技术、艺术人文思想统统涌入东方岛国。
友人赠与柳宗悦李朝瓷器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一睹法国雕像家罗丹寄给《白桦》杂志的雕像。
当柳宗悦同时欣赏罗丹的雕塑与来自朝鲜的瓷器时,他被深深触动。柳宗悦如此描述道 :“ 冰冷的土器沾染了人的温度,直到昨天,我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品鉴到如此高贵庄严的器物。”
在朝鲜举办工艺美术展的柳宗悦
1916年,柳宗悦第一次去踏上朝鲜的土地,他拜访古刹石窟、探寻市场中的传统器物,正是旅途中的阅历,使得柳宗悦将目光从西洋转向东方。截止到1940年,柳宗悦去朝鲜的次数多达21次。
他写下“不正常的势力正在为所欲为地进行着丑恶的统治”这样的句子,控诉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
在1922年,殖民者要拆除朝鲜景福宫的标志性建筑光化门时,柳宗悦更是奔走疾呼,发表《不能失去的一座朝鲜建筑》,使得光化门免遭拆除的命运(后来经过多次迁址重建)。
在柳宗悦眼中,光化门不仅是单纯、端庄的东方建筑,更是 朝鲜之美的物化。
1924 年开始的木喰佛寻访之旅,是柳宗悦去往日本各地旅行的缘起。
千手观音像 (木喰明满 1801 年 71.3 cm × 24.8cm)木喰明满(1718 ―1810)发愿要造一千尊佛像,游历整个日本,雕刻了各种独特的神佛像。由于他持“木喰斋”(不吃谷物、蔬 菜,只以树木果实充饥),因此自号“木食行道”“木食(喰)五行菩萨”“木喰明满仙人” 等。柳宗悦偶然见到木喰佛(木喰明满的佛像作品)后,决定研究一番,便动身前往日本各地寻找木喰佛。
在路途中,柳宗悦与挚友陶艺家河井宽次郎、滨田庄司,为那些俗称“粗物”的民间日常用品取了一个新的称呼—— 民艺,即“民众的工艺”。
在那些真正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用品中, 那些自然涌现的、不做作的产品中,蕴含着真正的美之法则。
——1925,柳宗悦《木喰上人发现之缘起》
由此,日本民艺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柳宗悦等人联合发表的《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宗旨》指出民艺馆的首要宗旨便是“树立美的标准”。
民艺运动者们开始在日本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民艺考察和收集活动,其过程长达数十年。他们的活动覆盖了东北、北陆、四国、九州和冲绳等日本全国各地,考察对象包括: 陶瓷、染织、木漆器、金属工艺、竹制工艺、 纸工艺等各个领域。
左:1925年,寻访木喰佛的柳宗悦
右:约1940年,在福岛寻访民艺的柳宗悦
收集来“粗物”成为展览的主角,那些无名的艺术终于被人们看见。
“我们为找寻日本各地孕育出的民艺品,开始踏上漫长不间断的旅程。北至津轻,南至萨州,不是为了探索古已有之的作品,而是试图了解现在这些地方在生产着什么。”
——1934,柳宗悦《地方的民艺》
在1936年,日本民艺美术馆终于在东京建成,柳宗悦任第一任馆长。馆内的藏品超过1.7万件,大多是柳宗悦在旅途中收集而来的。
日本民艺美术馆
下面这组屏风绘于1941年,高1.7米,全长超过13米,标注了日本各地的手工艺。绘者芹泽銈介(1895-1984),是日本著名的纺织设计师,将柳宗悦视为终生导师。
👇滑动查看
另一位纺织大师 志村福美,即《一色一生》的主人公,也深受柳宗悦的影响。32岁那年,离异的志村福美听从柳宗悦的建议,开始以染织为生。
志村福美的作品
如果不是柳宗悦,恐怕我们的目光会与平凡的美失之交臂。
现在,整个日本有13座民艺馆,狭长的岛国甚至可以展开一场有趣的 “民艺之旅”。
日本民意美术馆现任馆长 深泽直人,同时也是无印良品的设计顾问。他回答关于设计师的使命说:“所谓工艺品的设计,就是不断追求何为人与物之间'好的关系'。”
「用」,反而会使「美」成为确然可靠之物。
——柳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