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变成患者:为什么医生看不到我的存在,也听不到我的声音?

一年前的怀孕生孩子,让我接触了不少的医生和护士。有些医生第一眼看去就很和蔼可亲,让人不自觉地信服;有些医生看起来非常严肃,即使自己有想问的问题,也不敢多问;还有些医生一开始接触觉得不好相处,但长久下来却发现非常健谈.........
我怀孕的时候出现过比较多的问题,例如孕酮低需要保胎,贫血要补血等,在我生的时候还要面临着胎儿胎位不正和脐带绕颈等。
当时医生的建议是剖腹产,听到要剖腹产,我本能是拒绝的。所以当医生让我们办理住院手续让我们签名和缴费时,我签名的手是抖的,头上也是不断地冒虚汗。
我的主治医生及时地发现了我的恐惧,她从抽屉里拿出纸巾帮我抹汗,细心地询问我在害怕什么,还安慰我说不一定是剖腹产,万一孩子的头部自己转过来,那就可以顺产了。
医生还细心地跟我普及其实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现在的医疗条件都是很安全的,让我可以放下心来听医生的指示去做就行了。不得不说,医生的那些简单温暖的话真的让我放下心来,不再是害怕地冒冷汗。
这次的经历也让我知道医生的话竟有如此大的威力,他们的寥寥数语可以让病患快速地安静下来。直到我读到《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时,我更加确信医生这个职业不但可以医治我们的病,还可以抚慰我们的心。
技术高超的医生可以治疗病患的疾病,但拥有同理心的医生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治疗病患受伤恐惧的心。医生和患者,其实拥有互相治愈的能力。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的作者是拉娜·奥迪什,她是一名医学博士和危重病的医师,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肆虐之时,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奥迪什是一名医生,但一场疾病也让她成为了一名病患,差点夺走了她的生命,也是这次的疾病让她经历了治疗过程中的误诊、对病痛的忽视以及对情感的疏离。
这样的经历让她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从医信念以及她所接受的教育和现下的医疗制度,于是有了《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的诞生。奥迪什在书中说:“医生不能凭空治愈患者,他们需要的是与患者建立联系。”
而与患者建立联系需要医者不但是治疗患者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心灵,要做到这样就需要医者懂得倾听患者的声音和拥有同理心!

一、《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奥迪什是一名出色的医生,在《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中,她也是一名患者,当医生变成患者,身份的变化让奥迪什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同时也让她开始反思:为什么医生看不到我的存在,也听不到我的声音?
因为医生和身为患者的奥迪什并没有建立联系,他们在接受培训时,也没有被教导如何倾听患者的声音和用同理心去对待患者。

1、建立联系: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医生和疾病之间的联系

奥迪什在怀孕7个月时突然腹痛难忍,被送到自己所任职的医院之后,奥迪什因为注射了吗啡,7个月的胎儿胎死腹中。也是这一天,她才发现原来医生和患者之间是需要建立关系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奥迪什在注射吗啡之后,被产科实习住院医生要求做超声检查,奥迪什在看到机器中的图像时,用尽力气说出了一句话:“已经没有心跳了。”
但帮助奥迪什做检查的实习医生却反问身为患者的奥迪什:“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这个冷血的问题让奥迪什浑身颤抖,原来自己在医生的眼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则病例!奥迪什迫切地想让这个实习医生看到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一则病例,但她失败了。
医学的教育让医者们只关注病理,却没有教他们如何关注患者。这也就造就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医生只是建立了和疾病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和患者之间的联系。
奥迪什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以前的自己也是如此的冷血,她同样也没有真正地看到患者这个人,这也导致她在对待患者时出现了偏差,她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把患有疾病的个体当成了一种附属品。
医生和患者之间是需要建立联系的,医生要真正地看到他们的患者,如果医生的眼里只有疾病而没有患者,那医生是不能与患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无法帮助患者脱离险境的。

2、倾听:倾听是相互的,医生倾听患者的恐惧和担心,患者倾听医生的专业意见

奥迪什在疼痛难忍的时候,她清楚自己需要马上到急诊室去做手术,然而她却因为是个怀胎7个月的孕妇而被保安送进了妇产科,保安的说法是:“这是医院的规定,妊娠六个月以上的孕妇都要进妇产科。”
但奥迪什十分清楚自己的疾病,她一直在强调孩子没事,是她有事,她需要呼叫手术室!然而当场却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倾听她的意见,而是让她做了各种确保胎儿安全的检查。
即使是在自己就职的医院里就诊,奥迪什在面对着她的同事和科室负责人时,她的话也如其他患者一样石沉大海,她不可避免地被延诊和误诊了,她失去了已经7个月的孩子。
身为患者明知道自己的疾病却无能为力,那一刻,奥迪什深深地感受到了医患关系的不平等。即使奥迪什多次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用,因为制度和身为医生的惯性思维就摆在那里。
倾听是相互的,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恐惧和担心,而患者也需要倾听医生专业的意见。
患者来到医院就医的目的是担忧自己的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在见到医生时,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恐惧直接告诉医生。如果放任我们的恐惧不管,那恐惧将愈演愈烈,但如果将恐惧表达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而这时候的医生先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描述,无论患者说了什么医生都应该尊重患者的观点,并在必要时予以补充。当然,医生要在患者出现明显的情绪不对时,要及时地发现并安抚好患者的情绪。
可以通过明确地告知患者会达到什么样的治疗结果,或者建议患者要怎么做可以加速治愈的可能性,亦或者是告诉患者某些治疗是不需要担心的,总之就是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恐惧。
3、同理心:拉近医患关系的法宝,医生和患者其实拥有互相治愈的能力
奥迪什在手术中活下来后,给她接生的护士来到她的病房,这位护士把当晚事件的细节都告诉了奥迪什,并且建议奥迪什应该抱一抱她死去的孩子。
护士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是“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母亲抱上一次!”所以当奥迪什拒绝这位护士的建议时,护士对奥迪什的举动感到遗憾和不理解,并且还以威胁的态度告诉奥迪什:“以后恐怕没有机会了!”
奥迪什在进手术室前就已经知道孩子没有了,现在这位护士却再一次来到身为患者的奥迪什面前,残忍而又多余地告诉她关于孩子死去的细节,这让奥迪什十分痛心。
护士出现在病房只是自作聪明地想让患者奥迪什感到自责,却没有意识到这无异于让患者揭开自己的伤疤,在一次经历当初的痛苦和无助。
奥迪什后来反思起这件事时,她说到身为医生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说医生应该具备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关爱患者,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
同理心要求医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患者。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真正的关怀和感同身受的,真正关爱患者具有同理心的医生,会超越医患之间的心理边界,与患者达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同理心不是要求医生用冷淡而又专业的名词来让患者产生更大的担忧,而是带着一种到访者的谦逊,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
正如《从白大褂到病号服》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医生和患者,其实拥有互相治愈的能力。

二、结语:倾听和同理心在很多行业都适用,具备同理心的人更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医生和患者不应该是一种疏远冷淡的关系,而应该是彼此信赖的。当然,倾听和同理心不但在医学上十分重要,在其他行业同样重要,具备同理心的人更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例如在师生关系中,具备倾听和同理心的老师和学生会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多倾听别人的内心,多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的人,并不会让我们的心被掏空,反而会在倾听的过程中被填满,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互相的。

可以点击以下链接“看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