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女真,一分钟搞清中国游牧民族历史
中国北方草原上生活着游牧民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名称。汉代北方有匈奴,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隋唐时期有突厥,宋朝又有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明朝又有满族。
是不是很乱?其实北方游牧民族分为两大族系,搞清了就好理解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夏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重要在黄河中下游,从周朝开始,中原民族自称华夏。《尚书》中注释: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大国曰夏。”用现在话讲就是穿着华丽服装(即宽袍大袖的汉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
周朝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随着历史发展,疆域扩大,原来的东夷和南蛮地区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的组成部分。从秦朝起,影响中原王朝的主要是西戎和北狄。
西戎指中国西北部游牧族群,主要是匈奴支系,西方则称为突厥种。
匈奴支系,炎黄到夏朝称为“荤粥”、“山戎”、“玁狁”;商代时期被称为鬼方;周朝时期称为昆夷、玁狁、戎狄。
秦汉时期开始称为匈奴,东汉时期匈奴被打击瓦解。北匈奴西迁。最终到达欧洲称为匈牙利民族,南匈奴归化融合到中原王朝。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柔然,高车等民族。
隋唐时期,突厥兴起成为主要对手,被唐朝击败后西突厥西迁到中亚和欧洲,形成了中亚几国和现在的土耳其;东突厥归化融合,经宋明以后,形成中国西部的维吾尔等民族。
北狄指中国东北部游牧族群,主要是东胡支系,西方则称为蒙古种。
东胡支系,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夏商西周时期称为肃慎,东周开始称为东胡。
秦汉以后称为鲜卑、乌桓、勿吉。南北朝时期,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实行汉化。鲜卑族先后建立了10多个国家,其后建立的隋唐也有鲜卑血统,鲜卑是对中原民族影响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
隋唐时期东北的民族主要是室韦、靺鞨;宋代时,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崛起。契丹和室韦都是是鲜卑的分支,室韦后来演化成了蒙古族。秦汉时期的勿吉在宋朝演化成了女真族,到明朝以后成为满族。
匈奴族系民族主要在西部,多信伊斯兰教;东胡族系民族主要在东部,多信佛教。
然而从语言上讲,他们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下面分为突厥语族(匈奴)、通古斯语族(东胡)、蒙古语族(东胡为主)3个语族。
蒙古族在元朝时期崛起,成吉思汗开始不断扩张,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蒙古族在扩张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因而血统中主要是东胡语族,也包含了突厥语族成分,从而形成独立的蒙古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