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杯小说大赛】郭学林丨周周猴牛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郭学林:古交市公安局民警,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创作了《百味人生》,其中《情歌》《求子》《拜年》《劝赌》《地震》系列、《孟女哭夫》《老太太进城》《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天网恢恢》等段子和民间故事《火山村的传说》《桑树柳树的传说》等作品,选材新颖,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读之朗朗上口,深受群众喜爱。《周周猴牛》是其反映抗战时期的新作《坟》中一节。
周周猴牛
郭学林
一
战乱年间,无数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周周猴牛便是其中之一。他并不是周家山村人,但到底是哪里人?父母是谁?什么来历?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是被前老村长周长林从野外捡回来的,脑子受过刺激,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
当年,周长林因事外出,忽然听到路边小树林里传出小孩的嘶声嚎哭。他寻声走过去,见一中年女子倒卧在地,身下一滩凝血,看样子是被流弹击中身亡的。一个周岁左右的男孩,浑身沾满血迹,爬伏在女子身上,涕泪长流,不停地哭喊着:“娘……娘……”
长林是个热心人,见状赶忙抱起孩子,边哄边小心翼翼地擦净他身上的血污,并取出随身干粮,用水泡软了喂他吃。然后简单刨了个坑,将女子尸体就地掩埋了,轻轻抱起已经睡去的孩子回到家。
其实,在这孩子未到家之前,老村长周长林曾有过两个孩子。女儿四岁得病夭折,后来,好不容易又生个儿子,结果十七岁那年,在小煤窑做工时,因塌方事故,也不幸遇难。所以,对已经过了生育年龄的周长林夫妇而言,这个孩子的到来,简直就是老天爷赏赐给他们的一份厚礼。老俩口对周猴牛真是关爱有加,含在嘴里怕化了,攥在手里怕掉了。
老村长夫妻平日与村民们相处融洽,见他捡回个男孩,大家都替他俩高兴。隔壁王大娘第一个前来道喜:“长林嫂呀,常言道,有福之人天照应。这是你老两口子前世修下的福气,终于能延续香火了,大喜啊……”听着大家的夸赞声、祝贺声,老村长夫妻俩心里乐开了花,特地进城买了几斤猪肉,打了几斤散高粱白酒,请来街坊邻居,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
以前老村长家养着头牛,农忙时帮人犁地,农闲时帮人拉磨,挣些补贴。平时就让孩子骑在牛背上一起去放牛,等小孩七八岁时,已经能单独放牛了。久而久之,人们就叫他周猴牛——方言土语:“周猴牛”就是“小牛”的意思。本来老村长曾给他起过名字,叫“春生”,即孩子和自己都有“重生”之意,但没有叫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猴牛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小伙子了,长得黝黑健壮,敦厚结实。岁月已经将他完全融入了老村长一家,他对自己叫周周猴牛从无异议,也从未探究过自己的来历。
周周猴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往往是咧嘴一笑,就算和人打招呼。王大娘等几个小脚老太太闲来无事,就常常盘坐在老村长家炕头,与长林老婆闲聊:“……嫂子呀,瞧你家周猴牛斯斯文文的,开口就先笑,像个笑弥勒,人又勤快,真是个好孩子,有福之人,过几年就能娶妻生子了,你们可要沾他的光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大娘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综观周周猴牛的一生,命运多舛,并且光棍一辈子,除了生他养他的两个娘外,连个女人都没挨过,怎能说他是有福之人呢?
一天午饭时分,周猴牛端着碗,正蹲在家门口吃饭。忽然,来了几个日本人和伪军,其中一个伪军用枪指着他,要他立即带路去找花姑娘。周猴牛咽下了口中的一块山药蛋,嘟囔道:“让我去哪给你们找花姑娘呀?”“巴嘎!”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二话不说,抽出东洋刀,照着他当头就劈了下去,顿时血流如注。周猴牛顿觉天昏地暗,连碗带饭摔在地上,当场晕死过去。
可能是鬼子并不真想要他的命,否则东洋刀锋利异常,绝非普通家用菜刀可比,一刀下去,早将他劈成两半了。
迷迷糊糊中,周猴牛忽然感觉额头一阵清凉,努力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躺在屋里炕头上,身旁摆着个脸盆。母亲两眼红肿,泪水婆娑地守候在身边,用浸了凉水的湿毛巾敷自己额头降温。他明白自己还活着,想叫声娘,但嘴角只抽动了一下,没能喊出声。他想挣扎着坐起来,但感觉浑身无力,头痛欲裂。他无力地合上双眼,又进入了半昏迷状态。但这微微一动,母亲已经察觉到了,她惊喜地喊道:“醒了,醒了!”
坐在门坎上的周长林正心急如焚,一锅接一锅地抽闷烟。忽然听到妻子惊叫声,急忙抖去烟锅中的烟灰,急步跨到炕边,猫下身子,轻轻攥住儿子的手,轻声叫道“牛牛,牛牛……”妻子突然忍不住地痛哭起来,“两天、两天一夜了,老天爷有眼……天杀的东洋鬼子,迟早会报应的!”
周猴牛眼不能睁,嘴不能说,手脚不能动,但能听到父亲关切的呼喊声,能感觉到母亲的泪珠一滴滴落在自己的脸上。两行热泪从他肿胀的眼角溢出,滴在了血迹斑斑的枕头上。
也许人穷命贱,阎王爷不愿收留,在炕上躺了几天后,周周猴牛胡乱包着头,捂了顶帽子,又继续出去放牛种地了,而且放了一辈子牛,种了一辈子地。
二
周家山是个坐落在吕梁山边缘的小村庄,站在距村约二三里的南梁峁,居高临下俯视前方,七八里外山脚下的一马平川尽收眼底。那片沃土已经沦陷为日占区,无数同胞正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痛苦地挣扎、呻吟;村后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活跃着年轻的共产党游击队。贺龙、徐向前、华国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坐镇这里,亲自指挥根据地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
日本人看中了南梁峁的战略位置,决定在这里修筑炮楼,就地取材要拆毁附近的一座关帝庙。
关帝庙,晨钟暮鼓齐全,青松翠柏苍劲,飞檐斗拱,雄伟庄严,没人能说得清它建于何朝何代。主庙内供奉着手持青龙偃月宝刀的关帝爷以及刘备张飞等三国人物雕像,都是用整根粗壮结实的核桃或红栆木精雕细刻而成,形象逼真。庙宇基面、台阶和墙体全部用齐整的条石垒砌,条石的凿痕整齐划一,美观大方。条石间由蒸熟的糯米掺和石灰粘合,用生铁片做楔子填塞缝隙,虽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完好。主庙正门上方匾额及左右门柱对联的鎏金字迹,是出自一位皇帝钦点状元的手笔,曾引得无数骚人墨客驻足观摩,流连忘返。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和顺治年间进士武攀龙都曾光顾关帝庙,并留下了珍贵的手迹。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当地传统古节,关帝庙周边村庄轮流在此搭台唱戏,组织庙会。周边十里八乡群众纷纷前来看戏赶会、烧香许愿、求雨求福。后来,外地客商慕名云集于此,叫买叫卖,为庙会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鬼子要拆关帝庙,附近村民强烈反对,老村长周长林亲自率领本村村民前往关帝庙阻止。
虽然大人们百般吓阻,但在年龄稍大的志成哥带领下,周猴牛们还是带着自制的弹弓,偷偷去到关帝庙,悄悄藏伏在现场不远处。按照预案,大家都瞄准鬼子汉奸,只等志成哥一声令下,众弹齐发……
老百姓的愤怒使鬼子感到恐慌,他们架起机枪,并从县城调来大批荷枪实弹的日伪军,把代表村民出面交涉的周长林村长抓起来,捆绑在关帝庙前的一株老榆树上,当众刺穿了胸膛。
周猴牛他们亲眼目睹了老父亲被日本人活活刺死的惨状,都被吓呆了,都忘记了拉弦发弹。特别是周猴牛,尽管王大娘劝他:“哭吧,哭会儿你那屈死的爹吧,他对你有养育之恩哪!”但周猴牛终日呆坐在那里,闷声不语,一滴泪也没掉,而且好长时间晚上不敢出门,据说是害怕父亲血淋淋的样子。当时村里曾传出闲言碎语:羊毛长不在猪身上,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亲。
其实并非如人们所猜想,周猴牛毕竟才十五六岁,还是个未见过世面的孩子,前年鬼子虽未将他一刀劈死,但至少已将三分魂魄惊走了,如今又亲眼目睹了爹爹被残忍杀害,心理怎能承受得了?从那时起脑子受了刺激,呆头呆脑的,原本就不善言辞的他,就更“八杆子打不出个响屁”来了。
三
周猴牛踏实肯干,从不偷懒。一天挣多少?一年攒多少?他从不过问也不管,只知道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只要一日三餐能吃饱就行。他勤勤恳恳地干活,细致入微地孝敬老娘。盛夏,他手把蒲扇为老娘驱蚊消暑;寒冬,为老娘烧炕保暖。后来,老人无法自理,他亲手帮老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将她养老送终(周长林老婆活到九十多岁,是村里的老寿星),从未有过怨言,也算是报答了老村长的收养之恩吧。
村里不论谁家操办婚丧嫁娶之事,周猴牛都会不请自到,和泥捣炭,添火洗涮,不用分派,打杂的活计有啥干啥。而且很自觉,从不上桌挤占席位,总是自带餐具,给啥吃啥,不挑不捡,就地蹲着吃喝,吃得津津有味,毫不讲究。村民们都同情他,喜欢他,除几天待客期间管吃管喝外,末了还将宾客们吃剩的饭菜让他尽数打包带回去,足够母子俩吃好几天。
奇怪的是,自从挨刀以后,周猴牛的帽子就永远摘不掉了。不论春夏秋冬,甚至晚上睡觉,他都必须捂着帽子。据说有一次因为洗了帽子,晚上睡觉没戴,结果头痛了好几天,痛得他眼睛都红了,服了好多药才好转。
大队干部认为周周猴牛及老村长的事迹有教育意义,曾请他参加“忆苦思甜”报告会,但他从未念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再加上有些痴呆,讲不了话,作不了报告。只会说一句:“日本人坏,杀人放火花姑娘;八路军好,给吃给喝不打人。”大会主持人没办法,就干脆说:“周猴牛,这样吧,你说完这句后,摘掉帽子,露出脑心日本鬼子砍下的那条刀痕给大家看,用铁的事实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就可以了。”
可是对周猴牛而言,一提摘帽子就头痛得要命,主持人吓唬他说:“这可是政治任务,如果不摘帽子,就是'包庇日本鬼子’,要按'现行反革命分子’论处!”他才不得不摘了帽子,低着头让人们尽情地观看,惊讶地议论,还有人忍不住上前去抚摸那道深深的刀痕。
然后便是几天头痛,痛得周猴牛死去活来,只想去撞墙。然后便是服用很多很多的止痛药。后来周猴牛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一天不吃止痛片,不但头痛欲裂,而且浑身酸痛难忍。
为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公社党委同意,生产队每年免费给周周猴牛提供大量止痛片。作为回报,周猴牛是随叫随到,准时参加“忆苦思甜”报告会,而且必须无条件地摘掉帽子,让人们尽情地围观,让人们惊讶地议论,让人们好奇地抚摸,让人们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打针效果好,来得快,但周猴牛对打针非常敏感,村里赤脚医生见他头痛得厉害,曾给他打过一针止痛剂。后来,他看见注射器,就如同见了日本鬼子的东洋刀,全身紧张,脸色苍白,害怕得说不出话来。那次他在公社卫生院“忆苦思甜”,无意中看见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给别人打针,竟然吓得“妈呀”惊叫一声,两眼发直,浑身哆嗦,晕倒在地。由于事发突然,人们也被吓得够呛,现场一片混乱。幸亏是在医院,大夫立即掐住他的人中,好一会才慢慢苏醒过来。
公社干部下乡听说了周猴牛的典型事迹,就通知他去公社“忆苦思甜”,并说如果效果不错的话,还要推荐他去县里继续“忆苦思甜”。他听后几乎下跪求饶,并说:“只要不摘帽子,干啥都行。”大队干部给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而且专门给他买了顶崭新帽子,并发给他很多止痛片,他才战战兢兢地跟在大队干部身后,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远门——步行十几里路,去了趟公社。然后……
(责任编辑:张辉)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