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新发展格局的产生并不是“无水之源”,它有着丰富的思想材料。正如恩格斯所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将新发展格局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阐明了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整个经济社会循环问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经济的良性循环问题;西方经济学学者认为供需之间的畅通与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其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站在人民立场上对经济社会循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对经济社会循环的研究蕴含着内循环与外循环两个方面,且两个循环相互畅通的思想。

首先从国内循环来看,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以资本循环为核心,深刻阐明了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是就产业循环而言,它是整个社会流通顺畅的起点。马克思曾在 《资本论》中精辟写道: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之间的“比率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极不相同的,甚至在同一个产业的不同部门,也往往是极不相同的”。故实现产业循环需要充分考虑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产业活动内部的异质性,并合理配置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二是就市场循环而言,它是整个社会流通顺畅的“血脉”。马克思主要通过考察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以及商品资本循环,来阐明市场循环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无论是在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停顿下来,整个社会流通都会陷入瘫痪。尤其是在生产资本阶段闲置起来,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休眠”和劳动力失业;商品资本阶段停顿下来,堆积如山的商品就会把社会“流通的流阻塞”。三是就经济社会循环而言,它是整个社会流通顺畅的关键点。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循环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产品都能得到顺利实现,以及他对未来社会设想中的“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与按劳分配个人消费资料等。

其次,从国内国际循环来看,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十分重视国际贸易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世界贸易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列宁则强调了:“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这三方面的生活完全国际化。”故在国内流通畅通的同时,还应注重国内国际的畅通,才能使整个社会再生产更加顺畅。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双循环”概念,但他们却蕴含着“双循环”的思想,这是其产生的理论根基。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理论滋养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经济循环思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经济循环思想整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循环思想。中国古代就意识到实现整个各产业之间的顺利流通,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唐代韩愈倡导的“相生相养之道”,他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并非完全自给自足,而是需要从事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各尽其力,通过交换来满足所需。由此可见,实现商品流通,不仅需要农业的繁荣,而是百业俱兴。二是市场循环思想。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倡通过修建利于商品流通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从而打通商品流通渠道。另一方面,主张修建专门的交易市场来保障商品流通。易言之,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保障市场的正常循环。三是经济社会循环思想。中国古代从实现国泰民安的目标出发,倡导通过经济社会循环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商品流通畅通,老百姓才能顺利交换到粮食,保障老百姓生活,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美好,反之则老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四是国内国际市场循环的思想。中国古代也意识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国内市场的畅通,还需国外市场的畅通,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互通有无。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经济流通思想,是新发展格局产生的十分宝贵且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三)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是其理论资源

经济循环问题是经济学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西方经济学也十分重视经济循环问题。首先,就国内循环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关注到了国内循环问题,尤其是斯密认为随着分工的不断扩大,需要打通国内市场的梗阻。边际效用学派的克拉克主张通过生产力决定下的工资和利息来调整产业之间平衡。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原理,他认为消费和投资是影响有效需求的直接决定影响,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增加投资与刺激消费,从而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要新制度学派的谬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联系”,他认为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循环的因果关系。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的方式来刺激供给,从而保障国内经济社会的正常流通。其次,就国际循环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斯密也是十分关注国际贸易问题,他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也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弥补国内市场的狭隘,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了需求相似理论,他认为发展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有益补充。由此可见,不少西方经济学者也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均衡,来保持整个经济社会的畅通;同时也重视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联动。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9卷第1期)

(0)

相关推荐

  • 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复兴

    在当前的文化经济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当代文学与艺术批评介入社会现实的功能,这是当代文艺理论家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中国美学走向复兴的必经之路.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审美都具有极为复杂的内涵.在 ...

  • 从“内循环”看“新基建”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 赵欢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对应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上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产生巨大推动力.随着互 ...

  • U

    ​U underconsumption 消费不足 under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不发达和发达 unequal exchange 不平等交换 uneven devel ...

  • 蓝江小译 | 为什么我们今天重谈资本主义?

    为什么我们今天重谈资本主义? 拉合尔·耶齐,南希·弗雷泽新书 <资本主义>导论 耶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进入到晚期的"繁荣时代",或者用德语来说,即"大行其 ...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 2020-10-30来源:新华视点微博播报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 ...

  • 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

    概念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 ...

  • 继承,抑或是一种断裂?

    写在前面:9月1号,儿时记忆里的开学日.欧陆思想联萌想邀大家一起来上课.熟悉的夏莹老师:舒服的十分钟阅读时长:碎片机动的课堂: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构图.30天30讲:每天早晨8点:想试试每天都来留言里 ...

  • 由“增长发动机”转为“发展推动器” 

    ■高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在我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马奇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大势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作出的前瞻未来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 ...

  • 孙久文 宋准:双循环背景下都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导语:"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有赖于区域经济高质量 ...

  • 解题之策:构建新发展格局

    最近在各地政府报告中,经常会看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梳理了一下,基本理解为:经济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度理解为: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结构局部失衡.群体收入差 ...

  • 乔瑞金 吴凯 | 莫里斯·多布对《资本论》总体性哲学思想的释读

    摘要:<资本论>一经出版, 便引起了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在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看来, <资本论>所构建的是一个开放.有机的总体性逻辑体系, 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