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古珍珠泉旁边发现两堆瓶子草,造型颇为奇特

前几天到杭州植物园打卡,里面的“玉泉鱼跃”景点摆放着许多花花草草。在古珍珠泉一侧的小院子里,我发现了两堆从没见过的植物,长得还挺有个性,于是多拍了些照片。

回家后稍作了解,原来它叫“瓶子草”,和自己想的一样,是食虫植物(朋友圈好几位一看到照片就说是“猪笼草”,其实不对哦,两者区别很大)。瓶子草可以细分为九大种类,其中的五种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32000年濒危物种。翅状瓶子草——近危(NT);黄瓶子草——低危(LC);白网纹瓶子草——易危(VU);小瓶子草——低危(LC);绿瓶子草——极危(CR)。所以能在杭州看到它们,还得托”花卉展览“的福。

这些瓶子草的外观都是大同小异,长长的身体跟布袋一般,张着“大嘴”等着各种小昆虫入“瓮”。

据说在这些口子的边缘会分泌大量的蜜糖,吸引“猎物”停留或者加餐。有趣的是这部分也包含许多会“生产”腊质的管口,腊质堆积在这个部分,起到的是润滑作用,可怜的昆虫们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掉落到“瓶子”深处。

这些瓶子草的身体深处,往往充满了消化液和酵素,这些液体中的细菌会很快就会将昆虫分解,然后当成养料吸收了。

真是神奇的大自然生物链,食虫草算是其中的另类,看上去无比柔弱和“笨拙”,却身藏诸多对付活物的“技能”和“技巧”,让人叹为观止。

不知道为什么,书上说“瓶子草的花在早春的时候,比第一个瓶子稍早或同时出现”,但是杭州的这几棵,现在仍有几朵开得正好。瓶子草的花一般都有五个萼片,基部和三个苞片连在一起;另一边则是具有五个顶点的伞状构造,上方悬挂著五片红色或黄色的花瓣。这样的“精密”构造,可以让主要的授粉者蜜蜂不走重复的路,这就避免了“自花授粉”,真是花卉界的“鬼斧神工”啊。

(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及合作)

随着对瓶子草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心里也隐隐有些担忧,随着杭州气温的升高,它们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如果有朋友感兴趣,也尽快去现场看看吧,不然下回还不知道在哪才能碰到它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