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坊·美文」张洲|重读鲁迅
作者简介
张洲,山西朔州人,农民,山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世界文艺》《世界日报》《劳动时报》《中国水运报》《山西妇女报》《鹤岗日报》《作家新视野》《朔州日报》《桑源》《今日平朔》《平朔露矿报》《望月文学》《马邑文学》等报刊。
重读鲁迅
一天,孩子从书柜里翻出一本纸色已泛黄的书叫做《灯下漫笔》,著者是鲁迅,是1994年海南出版社编著印刷的。
时隔二十六年,翻开书都有我当时的划痕。不知道何时起再没有翻看了。这真应验了非借不能读的这句话。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是这本书开篇《希望》一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这倒像我现在的心情。因为我现在正处于用钱紧却没有固定的工作而偏偏喜欢文学的老脑筋的实在人。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拮据的生活恰恰应验了鲁迅这两句话。
鲁迅的言词是笔直的,犀利的。读了鲁迅的文章总有一种正义和剖析自己的感觉。
你改悔罢!
这句话是《藤野先生》一文中的。我想大多数人都学过这篇文章。这句话是鲁迅收到一封信的开头,这也是托尔斯泰用了《新约》上的一句话。意思不是不深刻的,或者说是不懂的费解。
在《灯下漫笔》里有这样一段话,也是封面上摘录的一段话:
所谓的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席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可见当时贫穷落后而处于混乱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怎样的分裂和让人歧视着。也正是这样才让鲁迅敢于《呐喊》地投笔从戎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又《忽然想到》《略论中国人的脸》想到了什么,中国人的脸又怎样,而在某种场合,只要关闭了灯,就不能看到别人的下巴。中国人看中国人的脸无非是丑与不丑的概念。因为中国没有蓝眼睛和黄头发或者是无血色的苍白。其实,仔细想想,脸的确很重要,是个面子问题,也许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可见鲁迅揭示有多深,或者说是一大海,不试水永远不知道海面与海地的关系和某种现实的状态。
假如你《随便翻翻》可以看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无论如何读书人不能算作偷的。人血馒头也治不好的咳嗽,只能为《死》作一篇长论。
起初是不怕死的,因为死可以解除一切烦恼孤独和疼痛。又为什么在临死之死又反悔了,想活是唯一的理由。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与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为的是生活,因为世界不是一个人的,属于一个人的世界那就不是生活。不是生活就没有矛盾,没有欲望,更分不清丑恶与家国的真正含义。
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这是面对现实的一种坦然的态度和心理,没有必要伪装自己的实力的存在。只有勇敢的面对残酷,为生命的意义而活下去的理由。
所以鲁迅这样说:世上如果还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重读鲁迅,同样漫笔,同样的我们必须是在这个光辉的梦想中有着一个鲁迅的理念。也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地为这个民族服务。
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创造时代,更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奉献。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公众号
五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