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叽歪歪】不写论文好多年了......
不写论文好多年了
开学第一个周末,F老师拿了一篇他新写的论文,叫我帮他看看。那个双休,我腾出半天时间帮他看论文,每每拿起文稿,才看几行字,眼皮就打架了。一篇五千字的论文,一个下午愣是没看完。看论文,很累。眼累,心累。不是F老师的论文写得不好,实在是自己对论文已经没有了感觉。
不写论文好多年了。
我1991年从黄冈师专毕业时,是没写过毕业论文的。那年4月,我和其他几位同学一组,到黄冈中学实习。我们这个实习组在完成实习任务之余,在带队老师C教授的组织下,先后与该校的领导层、奥赛教练组、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座谈,实习结束后有用了大半个月时间整理编写了一辑《来自黄冈中学的报告》。就凭这厚厚一沓报告,我们实习组成员都免写论文而顺利毕业了。
1997年7月我从浙教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写的啥已不大记得了,只记得内容是关乎马列理论方面的。一个学中文的,毕业论文高谈马列,可以猜测到胡咧咧的成分有多少了。之所以能通过并拿到毕业证,多半因为班主任G教授是教马列理论课的。
整个九十年代,我其实没有好好写过什么论文的。有几个暑假在泰山大人家里帮他誊抄书稿,接触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有感而发写过一篇《语感三论》的文章,当做暑假作业交给学校教科研室,居然给我评了个二等奖。学校教科研主任M老师跟我讲:文章写得很不错,就是少了一点教科研论文的套路。
我教学生写作文,并不主张写套路文章,却不得不在自己写论文的时候,拼了命地往套子里钻。
2014年秋,我去武汉-十堰考察学习,途中得知师专同班的支部书记老Z评上了高级职称,还野心勃勃地设计着冲特级教师的N年规划;回杭后又致电当年的班长老D同学,得知他也于此前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提前破格评上了高级职称!再看看自己,躺在中级职称上乐而忘忧,觉得惭愧。于是收拾起超龄青年的玩心,准备一年之内搞定高级职称!
评职称就要写论文,而且还要按套路写论文。我从武汉-十堰回来后,立马写了一篇8000余字的教育论文,交给即将退休的教科研室主人M老师看,他很快就把稿子还给了我,满纸的红色批阅记号,把我自己非常满意的那些个案、感言统统划掉,只留取了干巴巴的一些条条框框,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理了一遍,然后让我重新誊抄。改后的文章不到原来的一半:仅有3500多字。这一篇经过M老师大刀阔斧地修改后的文章,又经M老师推荐,在省内一家刊物发表。发表后的文章又被砍了500字。
在日常的经历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把宝贵的经验内化成可操作的理念,这就是教育论文血肉和灵魂。只要认真投入地教过书,写论文所需要的这些内容都不成问题。身边再有一个像M老师这样的行家指点,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下笔行文,教师写论文也不是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可怕事。
2004年秋到2005年夏,我不记得自己究竟“闭门造车”出过几篇论文,只记得有三篇在省市区获奖,有两篇在职教类刊物发表。其中第二篇发表的论文,从撰写到发表,都可以说成是一气呵成。那是在看电视上的一个健康节目时,嘉宾讲“望闻问切”的中医理论启发了我:这“望闻问切”不正是我在与学生沟通中常用的方法吗?!扔下电视,连夜写稿,第二天一早把文章交给某刊编辑,次月就在刊物中推出了。
有两篇发表的论文,加上几篇获奖的论文,职评的准备阶段就完成了,进入实评阶段。2005年夏季还参加了一场专业水平的理论测试。语文教师的测试卷除了常规的品评文章、编写教学方案外,还有一篇千字小论文的写作题。因为是小论文,写过即忘,却不料在8月的全市职校语文教师的业务培训会上,教研员居然拿我的试卷做样板,说规范的教案编写、论文写作就是这样子的。
在全市培训会上被教研员做典范推出,本值得高兴,但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比我自己写论文更痛苦千万倍的事情接踵而来:有求我代写论文的,有请我帮助改论文的,有叫我主持课题写报告的。
我在评高级的路上,基本没有遭遇多大的坎坷,应证了我的班长老D和书记老Z给我的忠言:只要你坚信自己的实力并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够看到你的目标!通俗地讲,就是:相信自己能做成最好的自己!但是别人不这么看,他们害怕写论文,认定我在论文写作方面有能力帮他们。
2006年以后,我觉得自己都沦为了论文的奴隶。帮熟人看论文、改论文是家常便饭,但有两口夹生饭真是吃不得又吐不掉。一是生搬硬套的文章,局部地、大部地甚至全部地借用人家的文章,还煞有介事地声明自己是原创,你怎么帮他改?二是对你提出的修改建议表示接受,却不肯丢弃自己写作中的鸡肋部分,还视为珍宝,你所有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都是浮云。
最吃力不讨好的就是做课题。一线教师大多不热衷于做课题,虽然人们知道课题研究的好处很多,毕竟牵扯精力太多,吃力不讨好。对课题情有独钟的往往是领导部门,组织一帮人马,申报一个课题,立项成功或许还可以争取到一点费用,课题出成果了的,苦劳是大家的,功劳是领导的。我也为领导部门申报、立项过一些课题,有的草草结题,有的半途而废,因为有的领导不仅不出力,甚至连出工都不肯,那我也不客气,不伺候了!
最多泡沫的论文可能是老师写的。几年前,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流行以“四个一”来检验继教成果。其中的一个“一”就是每年必须撰写一篇论文,而且必须在放假前上传到校园网“教学研究”栏目,学校再上传到教育局师训网上。每年放寒假,师训网上的论文常常会一夜之间以井喷的形式呈现出来,比除夕夜的烟花还要灿烂辉煌。这样的论文有谁会看?有多少质量?又有什么用?
我从2011年开始,有意识远离论文,改向关注老师们的散文写作,还配合《江干教育》编辑部连年组织老师们参加了“钱江杯”征文比赛。我觉得,关注散文写作,关注生活状态,远比压着老师们写教育论文有人性。事实上,比起职评所需的教育论文来,老师们写的散文更生活、更灵动、更有趣。这才是有温度的真实的文字,我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