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 陆一解读

关于作者

安杰拉·达克沃思,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201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学者奖,简称“天才奖”。2013年,安杰拉·达克沃思进行了名为“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的TED演讲。截至目前,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

关于本书

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和情商。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认为,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本书里,安杰拉·达克沃思为我们介绍了她的研究成果,并给出实操性的方法,对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给出了建设性的答案。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成功的另一面,那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从而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Grit,坚毅,是当下非常时髦的新概念。它由激情和坚持两部分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人愿意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挣扎,但不断转换目标,四处打井也不是正确的方法。一个真正坚毅的人,是在对的方向上持续努力。坚毅,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更重要的品质。与它配套的坚毅指数表,可以测试一个人的坚毅指数,并能有效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同时,一个人的坚毅指数并非固定不变。你可以通过4个步骤,有效提升自己的坚毅力。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叫作《坚毅》,副标题是:《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5万字,我会用大约26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到底什么是坚毅?坚毅有多重要?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一开始,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天才吗?或者更简单地说,你觉得自己聪明吗?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可能已经接受了自己不是一个天才的事实。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认为自己很聪明。做一个同时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当然完美,但如果硬要自己在智商和情商中2选1的话,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智商。毕竟,相较于不通人情世故,我们更讨厌别人说自己是个笨蛋。

可是今天,我们并不是要讨论智商和情商孰轻孰重的问题。我们上升一个维度,谈谈时下很流行的新概念:GRIT。GRIT在英文中是指坚硬、耐磨的沙砾,翻译成中文就是坚毅。对于坚毅这个词,大家听上去可能无感,觉得是新瓶装旧酒,一个噱头罢了,但其实不然。坚毅这个词和我们平常讲的坚持并不完全一样,坚持只是坚毅的第二个部分。在它前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叫兴趣。你可以这么理解,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坚毅的人,你要在对的方向上持续地努力。

这本书的作者叫安杰拉·达克沃思,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现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的副教授。说到心理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系在北美可是历史最悠久的,如今在世界排名上依然名列前茅。同时,作者也是一位TED演讲人。或许你对她的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她的TED演讲——“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因为提出GRIT,也就是坚毅这个新概念,而得到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现在点击量已经超过千万余次。

再来说说作者的小八卦。如果你看过作者的演讲,就会发现她长着一副非常美丽的东方面孔。确实,安杰拉·达克沃思是一名华裔,中文名字叫杜李惠安。和很多中国父母一样,安杰拉的父亲很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足够聪明,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他们最终取得的成就直接相关。在安杰拉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总是喜欢毫无缘由地对她说:“你知道的,你不是个天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被一再告知不是个天才的女孩,却在2013年被授予麦克阿瑟学者奖。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奖项哦,这个奖项非常牛,被人们称为“天才奖”,获奖者一般被看作是本专业内的领军人物。它既不能申请,也不能被朋友或同事推荐,想得到这个奖项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得到你所在领域的顶尖人物的认可。这些顶尖人物组成了一个秘密委员会,只有在他们认可你做了重要且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时,你才能得到这份殊荣。

可以这么说,《坚毅》这本书是一个普通女孩逆袭成为天才的秘籍。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坚毅究竟是什么?你可以记住这个公式:坚毅=激情+坚持;第二个重点是,坚毅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它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等更重要的品质;第三个重点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从而获得梦寐以求的成功。

第一部分

我们就先来看看:坚毅=激情+坚持。坚毅由两个部分组成,激情和坚持,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激情只有坚持,你肯定会过得很痛苦。

大约三年前,有位女教师,写了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时间,这句话成为一句网络流行语。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句话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因为她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可见,有太多人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苦苦坚持。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还有很多人把它当成反面教材。有的人说你要有钱,否则旅行的花费会加重现实生活的压力;有的人说你要学会解决问题,否则看完世界你还要回来面对;还有的人说,只有努力工作的人,才值得拥有美好温馨的旅行。大家说得都对,但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激情,就一定要被视为不靠谱吗?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大家对激情存在很深的误解。

在作者看来,激情不是刹那间的决定。相反,激情需要时间去慢慢发现。在这个阶段,开心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事情好不好玩,自己愿意不愿意投入精力,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我们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只想要开心。换句话说,即使是最有成就的专家,也不是从开始的时候就一本正经。虽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件事或者一个工作,是让人百分百满意的。但是,我们仍然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吗?

激情也不是从小就决定的。我们小的时候,并不十分确定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激情更不是自己琢磨就能琢磨明白的。相反,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不经过实践,你怎么可能真正搞清楚自己的内心呢?所以,趁着年轻多试试,也未尝不可。

可是光有激情也不行,还需要坚持。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我们就是要做那只乌龟,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努力。可是,大多数人都是三天热乎劲。拿跑步来比喻的话,这些人就好比是参加短跑比赛,枪声一响,他们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拼了命地奔向终点。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呢?人就蔫蔫的,无精打采,要么是之前的熊熊火焰燃烧了自己,让自己浪费了太多的能量,要么就是被新的兴趣勾走了注意力,虎头蛇尾。

坚毅的人更像是跑马拉松。马拉松选手都知道一个词:配速,意思是每跑1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跑马拉松讲究匀速,跑者在匀速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所以在这项运动中,你的速度有多快,比赛用时有多少并不重要,你用一个速度坚持了多久才是最关键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澄清很多人对坚毅这个概念的误解。有一次,作者在沃顿商学院做演讲。会后,一个企业家冲了上来,激动地表达自己对坚毅的认同。他说自己就是个特别坚毅的人,在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创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熬了好几个通宵去筹集资金。可是,这真的是坚毅吗?说不好。因为坚毅更关注持久的耐力,而不是强度。坚毅更关心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目标保持忠诚。也就是说,做你所爱的事情,并且持续地去爱。

第二部分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坚毅=激情+坚持。咱们接下来说说:坚毅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等更重要的品质。

我们按这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顺序来说。先说智商。在最开始,心理学家曾认为,智商是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智商越高,他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这个观点根深蒂固,以至于现在,普通大众也对智商偏爱有加。同时,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认知,就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更偏爱天才。一个人再努力,我们也不会觉得怎么样,毕竟谁不会努力呢?我只是不努力罢了。可是智商这个东西就不一定了。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智商是天生的,而且智商高低是固定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借口:我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就,不是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是我先天条件不足,这不能赖我。

时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棉花糖实验诞生了。这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有关儿童自制力的经典实验。实验方法是,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到一间房子里,里面有一张桌子,还有一张椅子。研究人员先让小朋友坐到椅子上,然后再让他从桌子上挑一种零食,可以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干或者脆饼干。假设现在这个小朋友喜欢的就是棉花糖,那么他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他可以现在就吃掉这块棉花糖。另一个选择是,他也可以等研究人员出去一会儿,通常是15分钟,然后当研究人员回来后,如果他没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他就可以再得到一块棉花糖,也就是两块棉花糖。如果这个小朋友等得不耐烦了,他也可以选择放弃,那么他将立刻得到面前的这块棉花糖,却也放弃了获得第二块棉花糖的机会。

棉花糖实验是一个有关延迟满足范式的经典实验。在棉花糖实验中,一个小朋友等待时间的长短与他长大后参加“美国高考”SAT考试所取得的分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只是美国,这个实验在世界多个国家都进行过,结果都非常类似。这一实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推翻了之前心理学家提出的智商能预测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观点,从而自控力取代智力,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990年,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有了更多的连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相较于智商论提倡的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右脑的共情力作用更大。情商高的人,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善于管理他人的情绪,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大不过团队的影响力,因此,情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讲完了智商和情商,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坚毅。大家都知道西点军校吧?它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很多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都毕业于此。西点军校的招生条件非常严苛,除了年龄、身高、学习成绩等硬性标准,学校还要请申请者获得政府高官的推荐。这个高官的级别有多高呢?至少要是副总统、国会议员或者陆军部高官。每年都会有超过1万4千多名学生向西点军校递交申请,但是其中只有4千人能得到推荐,而这4千人中,也只有一半多的申请者,大约2500人,可以达到西点军校严格的学业和体能标准,而最终,只有1200人会被录取。但是尽管标准如此严苛,录取比例如此之低,在被录取的西点学员中,每5人就会有一人退学,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在第一个夏天就离开了。

心理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熬过西点军校野兽营的训练?而西点军校在招生程序上,应该进行怎样的优化,才能成功地在众多申请者中,鉴别出符合要求的学员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坚毅指数量表应运而生。

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的坚毅指数量表,一共有10道题,描述了10种情况。测试者需要对照自身情况,从“一点儿都不像我”到“特别像我”5个答案中做出选择。这个量表不仅能测出测试者的坚毅指数,还可以分别测出测试者的激情指数和坚持分数。

比如说,这一道题:挫折不会让我气馁,我不会轻易放弃。它测试的,是你在坚持上的分数。你觉得这句话是“一点儿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点儿像我”,还是“很像我”或者“特别像我”?如果你认为“特别像我”的话,那么这道题,你可以得到5分。反之,如果你选择了“一点儿都不像我”,那么你在这道题上的得分只有1分。同样的,还有这样一道题:我曾在短时间内迷上了一个想法或项目,但后来又失去了兴趣。你觉得这句话是“一点儿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点儿像我”,还是“很像我”或者“特别像我”?如果你认为“一点儿都不像我”的话,那么这道题,你可以得到5分。反之,如果你选择了“特别像我”,那么你在这道题上的得分只有1分。

2004年7月,一共有1218名学生,在加入西点军校野兽营训练的第二天,完成了坚毅指数量表的测试。而到野兽营的最后一天时,已经有71名学员退出,这和他们在坚毅指数量表测试中得到的分数是一致的,那些分数越低的人,越早退出了训练。可见,对于谁能坚持到最后,坚毅指数量表比SAT在预测上更具准确性。2005年,作者又在西点军校进行了相同的研究,这次有62个学生退出,坚毅指数量表的准确性再一次得到证实。

那么,除了西点军校,坚毅指数量表在其他领域,还具备同样的适用性吗?这一次,安杰拉·达克沃思选择了销售领域。她认为,销售行业是一个经常遭到拒绝的行业,像这样每时每刻都可能面对挫折和挑战的行业,坚毅指数量表或许同样能发挥作用。事实证明,作者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些在坚毅指数量表中得分更高的销售员,更能坚持到最后。这甚至比人们经常认为的优秀特质,比如外向特征、情绪稳定性、责任感等,更加重要。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坚毅指数比智商、情商、自控力更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过,这个测试分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能反映测试者在测试当下的坚毅水平。也就是说,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坚毅指数是可以提高的。

第三部分

下面来为你说说如何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这里,作者给出了4个步骤,分别是找到自己的激情、刻意练习、与帮助他人的目标相结合和拥有成长心态,这4个步骤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面对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坚持下去。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激情。这个需要前期大量的尝试。作者认为,即使是在发展兴趣这件事上,也是需要努力的。大多数的坚毅典范都花了很多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而那个最终占据他们心灵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第一次遇到时就被认出的。

比如奥运会游泳冠军罗迪·盖恩斯,虽然从幼儿时期就热爱运动,但是游泳项目,却是在他尝试了足球、棒球、篮球、高尔夫球、网球之后才发现的真爱。还比如厨师马克·威特里,早期在音乐学校学习,组了乐队,然后晚上在餐馆打工挣钱。也正因为这个契机,他才发现自己最爱的是烹饪,于是他放弃了音乐,专心研究烹饪。成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经常会说,“我无法想象自己会选择其他的职业”。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早期都曾有过从事其他行业的经历或想法。所以,不要坐在那里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而要勇于尝试,勇敢追求,实践出真知。

第二步,进行至少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大家都听过,就是花很长时间去练习。但是坚毅,不仅在于一个人投入到某项兴趣上的时间,还在于投入的质量。作者在书里介绍了专业高手的练习方式:先找到需要改进的一个微小方面,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和努力,并寻求外界的反馈,之后再依据反馈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和练习,直到此前的不足变成无意识的能力。

第三步,就是将技能与帮助他人的目标相结合。作者认为,激情源于兴趣,也源于目标。所谓目标,就是你的人生使命,也就是造福他人的意图。大家都听说过泥瓦匠的故事。有三个泥瓦匠,当他们分别被问到“你在做什么”的时候,第一个泥瓦匠说“我在砌砖”;第二个泥瓦匠说“我在盖一座教堂”;第三个泥瓦匠说“我在建造上帝之屋”。三个泥瓦匠的回答,被看作人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第一个泥瓦匠把工作当作一份营生,也就是自己活下去的必需品。第二个泥瓦匠认为工作是职业,他看重的是平台和跳板。第三个泥瓦匠则把工作当作是人生的使命,一种召唤。

诚然,只有少数人真的做到了把工作当作人生的使命。但作者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缺乏渴望。每个人在赚取生活所需金钱的同时,也在追寻生活的意义。那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思考如何与其他人联结,如何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结,如何展示你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曾经说“我在砌砖”的泥瓦匠,也可能在某一刻意识到自己在建造“上帝之屋”。

最后一步,就是拥有成长心态,更好地面对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坚持下去。世上没有一件事是百分百完美的。即使做自己再喜欢的事情,你也会有烦心的时刻,能否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你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1964年,马丁·塞利格曼和另一位研究者,站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实验室里,观察笼子里的小狗面对后爪受到电击后的情形。电击是随机开始的,没有预警。实验室有两个笼子。A笼子里的小狗,如果什么都不做,电击会持续5秒。但是,如果它们选择用鼻子去推笼子里的挡板,电击会立刻停止。B笼子里的小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没有板子可以推,只能承受电击的痛苦。第二天,所有的小狗被放进一个叫作穿梭箱的笼子里。笼子中间有一堵很低的障碍墙。小狗们被放到笼子的一边承受电击,但是,只要小狗尝试一下,它们就能从障碍墙上跳到笼子另一边,躲避到没有电击的安全地带。

研究人员发现,A笼子里的小狗,也就是那些对电击具备控制力的小狗,几乎全部都跳过了障碍墙,而B笼子里的小狗,也就是那些对电击没有控制力的小狗,则有2/3躺下呜咽,被动承受电击,不做任何反抗。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导致绝望的并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痛苦。可是,你以为实验这样就结束了吗?并不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刚才的实验中,B笼子的小狗有2/3选择了被动等待,那剩下的1/3呢?它们仍旧表现出了坚毅的特性。尽管经历了先前的痛苦,它们仍然没有选择放弃,跳到了安全地带。

正是这些小狗,让塞利格曼的研究对象从小狗转向了处于类似逆境却仍然不会放弃的人类。到底是什么因素,让那些屡屡遭受失败的人,仍然心怀希望,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什么是成长心态?就是你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足够的支持,只要你努力并且自信,你就能成功。成长心态帮助你用乐观的方式解释逆境,它让你充满希望,不断寻求新的挑战,并让自己更强大。而固定心态,则是当你受到某些打击时,你会将挫折理解为“自己不行”的证据,并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好。它会让你放弃挑战,且在日后习惯性地躲避挑战。

作者对2000名高中生的成长心态做了一次调查,她发现,成长心态和坚毅总是并肩同行,换句话说,拥有成长心态的人更为坚毅。因此,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坚毅,就要具备成长心态,将每一次挫折当作磨炼的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不懈地努力,情况就会变好,且会越来越好。

具体该怎么做?作者认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点非常重要。然后,你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复原力训练”,展开乐观地自我对话。比如,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比如相信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比如看到生活其他美好的方面,相信这些困难并不会蔓延,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等。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找朋友聊聊天,倾诉烦恼。

总结

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与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坚毅的定义,它由两部分组成,激情和坚持,两者缺一不可。人们之所以不提倡追随激情,是因为对激情存在很深的误解。实际上,激情不是灵光一现,也不是我们从小就立下的目标,更不是我们坐在那里想想就能想明白的。相反,激情需要尝试,需要时间。同时,坚毅不在乎你投入的强度,它更在乎你的持久度,更看重你对待一个目标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忠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坚毅就是爱你所爱,持续去爱。

其次,我们说到了坚毅,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等更重要的品质。你可以通过坚毅指数量表,测试自己的坚毅指数。如果你想深入分析,还可以分别测出自己的激情指数和坚持指数。同时,无论是西点军校还是销售行业,坚毅指数都能准确预测出一个人在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就。因为,有所成就者,必备热情与坚持。

最后,我们说到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坚毅指数。作者给出了4个步骤,分别是找到自己的激情、刻意练习、与帮助他人的目标相结合、拥有成长心态,这4个步骤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面对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坚持下去。

撰稿:陆一
脑图:摩西
转述:成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