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非遗: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从龙门的魁星、龙灯、竹马说起
富阳龙门,是孙权后裔聚居地,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的国家一级景点,村内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孙承安、孙华、孙伟良三位孙氏后裔,通过自己的笔触细腻解读龙门,汇集成书《在龙门读中国》。本文为“民俗文化”的第二篇《非遗: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从龙门的魁星、龙灯、竹马说起》。
《在龙门读中国》已经正式出版
非遗: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从龙门的魁星、龙灯、竹马说起
□孙承安
龙门有独特的魁星、龙灯、竹马表演
龙门是一个具有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吴大帝孙权后裔聚居地,走进龙门古镇,厅堂密布,巷道纵横,墙檐相连,房廊相接,如入迷宫,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众多的明清古民居。其实,除了这可视的明清古建,龙门还有不少独特的民俗表演,同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一是跳魁星。魁星本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又指中国古代神话中主文运、文章的奎星。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试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富贵大都只有科举求功名一条路,因此,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以来,经久不衰,成为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
龙门孙氏家族素有秉承耕读传家祖训、世代重视教育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龙门自北宋初年至清朝末年,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达108人,经科举博取功名而进入仕途的有88人,其中,不仅有众多文武举人,还有多名进士。因此,祈祷神灵庇佑子孙科举得中,以光宗耀祖,成为族人的普遍心愿,而掌主文运的魁星表演也成了龙门独特的民俗。
魁星虽然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但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却并不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龙门制作的魁星,内用竹篾扎成,外用布绘以图案花纹。表演时,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意合“魁”中的“斗”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臀部挂一元宝,暗合“魁”中的“厶”。表演者手执魁星中间的竹竿,左右来回舞动,也有一定的阵势动作,并有锣鼓伴奏。
二是行龙灯。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自古以来,龙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也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舞龙。
龙门以“龙”命名,对龙的崇拜自不言而喻,舞龙更是各种庆典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传统节目。据传,在南宋时龙门就有了舞龙。每逢农历正月十三到十八,龙门的龙灯,不仅在各祠堂、厅堂演出,感谢祖宗的保佑,在妙岩寺、芳草庙、后坞庙等庙宇演出,感谢诸神的庇护,而且到周边乡镇去演出,给邻村送去吉祥和平安。以前,龙门的龙灯都以房头为单位,每年轮流制作、演出。凡是轮值的房头,不管经济状况如何,都千方百计把龙灯制作得美轮美奂。
龙门的龙灯,主要是“板龙”,俗称“桥龙”,长度以节计,每节约1.5米,一般数十节,也有长达一百节以上的。用一块木板作为底托,上面用竹篾扎成弓形,外糊彩纸,画以鳞甲,内点红烛,上饰彩球、纸花。龙门的龙灯,又称“故事龙”,身上饰以三国故事,这当然也与龙门孙氏是吴大帝孙权之后裔不无关系。龙头高达两米以上,缀满彩球,龙眼发光,龙角高耸,龙须舞动,栩栩如生。龙体全身,内燃灯烛,夜间游行,在梅花锣鼓的伴奏下,十分喜庆,也十分壮观。龙门当初的板龙,只能盘行,所以叫“行龙灯”。 行龙灯者必须是年轻力壮的男青年。一是因为分量很沉,老年人、妇女根本力不从心;二是因为龙头龙尾必须灵活摆动,只有年轻力壮的男青年方能胜任;三是因为封建迷信,认为女人身体不洁,会亵渎龙神,所以妇女是绝对不准许参与舞龙的。20世纪80年代,龙门将原来制作成本高、难度大的板龙,改为“兜水龙”,一般十余节,每节均以竹篾制成骨架,糊以彩纸,绘以鳞甲,节间以布相连。由于兜水龙较轻,便于挥舞,再加上破除了封建迷信,所以也有了女子舞龙队。过去龙门舞龙带有浓厚的仪式感,只在过大年、九月初一、接龙求雨时进行,现在观念更新,舞龙已经是一项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凡遇重大节庆,舞龙队便自发组织,尽情欢舞。
三是跳竹马。竹马是一种集故事情节、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民俗信仰为一体的传统表演形式。一般用篾片制作骨架,扎成马首、马尾的形状,外面糊以彩纸或绸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边舞边歌,表现策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
竹马表演虽然并非龙门所独有,但龙门竹马仍有其独特的地方。龙门的竹马又称“战马”,所表现的是《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是老祖宗孙权带兵打天下的壮举。表演者脸谱各异,服饰有别,头戴头盔,手执马鞭,脚穿朝靴,表演时一般为八匹一群,由男女青年装扮成关羽、刘备、张飞、赵子龙、吕布、袁绍等人物形象,骑着竹马,摆出各种阵势,如元宝阵、三角阵、四角阵、扫马等等,在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的伴奏下,随着马夫的令旗舞动,排兵布阵,俨然是逼真的古代战争场面。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浩浩荡荡的竹马随着龙灯队伍,或走村串户,或进城踩街,或定点演出,热闹非凡,沿途的住户家家燃放鞭炮迎接,以祈福迎祥。
龙门独特的魁星、龙灯、竹马表演,千余年间代代相传,成了民俗民风的一部分,也成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7年,龙门已有浙江省级非遗项目2项(东吴战马、龙门九月初一庙会),杭州市级非遗项目2项(竹刻、龙门孙氏祭祖大典),富阳区级非遗项目3项(龙门魁星舞、瀑布神龙、龙门面筋制作技艺),龙门镇级非遗项目6项(民间文学《龙门传说故事》、传统技艺《龙门孙氏续谱修编习俗》、编草鞋、龙门米酒技艺、做毛纸技艺、梅花锣鼓)。同时,龙门还被认定为龙灯竹马生态保护区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生态保护区。
非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上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节庆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对人类活动轨迹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比如,造纸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便是中国古代造纸术最初的起源。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使造纸术有了划时代的新突破。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现今科技一日千里,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不仅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还利用化学法或半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
又如中国的印刷术。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了造纸技术以后,文化的传播仍然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而后,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专业抄书匠们为了大量复制好文章,仿照拓片技术大量复印,后又结合印章阳文反书法,创制雕版印刷术,其出现的年代在盛唐至中唐之间,盛行于北宋。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发明活字制版,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由此可见,无论是造纸术还是印刷术,都是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演进的,都有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积累过程。记录诸如此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记录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十分广泛,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上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里,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其中,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大家熟知的昆曲、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端午节、京剧、中国针灸等都在列,也有像呼麦、珠算、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平时不常接触的项目。此外,中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国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并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
十年来,针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各级地方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同时,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此外,还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提高青少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局部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需要保护和传承,但绝对不可能永远存在,也绝对没必要刻意地坚守。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要想年轻人传习老一辈的技艺却不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因为人们需要追求经济效益,但有许多老工艺显然难以维持生计。
比如,西安市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起始于汉代,清代时北张村所造楮皮纸被选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2007年5月,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确定为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现代的先进造纸机器以每分钟900米长、8米多宽的速度在生产线上出纸时,北张村的纸匠依然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延续了近2000年的古老的造纸工序,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二三刀纸(100张/刀)。但据媒体披露,有位名叫张建昌的北张村楮皮纸艺人说,他们一家三口起早贪黑一天干10多个小时,按回收纸一张6分钱计算,一天不出任何问题收入一般就是70块钱,实际收入基本在40-50块钱。一个月1000多元要养活5口人,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因为利润太小,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年轻人放弃了传统手工业生产,纷纷从事商业服务、运输等行业,从事传统手工造纸的已所剩无几。手工造纸的用途和经济收入大大减少,导致这一古老的工艺濒临灭绝的境地。在北张村随处可见一些被丢弃的石碾、石臼,它们都已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或许若干年后,北张村也会只剩下一个介绍“纸村”历史的牌坊。
又如龙门,虽然编草鞋被列入镇级非遗项目,而草鞋毕竟早已失去了往年曾经的实用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人再继续以编草鞋为业,即使国家有鼓励和扶持政策,恐怕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
其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科技新创造日新月异,这是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放到精细,从落后到先进,才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客观规律。因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墨守成规,不是一味地守旧而排斥新生事物。
比如,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然而,当出现电子计算器以后,珠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就无法相提并论;而当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一问世,珠算更无法与之抗衡。虽然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只能是对珠算在历史上曾经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而绝非意味着要人们传承珠算而回到使用算盘的岁月中去。
又如龙门,瀑布神龙被列入富阳区级非遗项目,这只是对龙门龙潭祈雨习俗的真实记录,在人类对自然现象已经有了新的认知的今天,已经完全不会继续保持祈求神龙普降甘霖的做法了。
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意思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套句俗话就是 “事出有因”,即已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解释。其实,世间万物,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消亡也同样具有合理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至于传承,还是任其自然为好。
作者介绍
孙承安
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等文集。
孙华
1966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教育逾30年,曾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现任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副校长。
孙伟良
1973年2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28年,曾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现任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三小副校长。
图书订购通道
作家签名现场
01
订购福利
三位作者联合签名
订购图书我们将邀请参加新书交流会
订购通道
三位作家签名本价格:55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