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肠道微生物疗法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什么时候会有产品上市?|生辉现场

合成生物学技术被多国评价为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

CAR-T、基于 AAV 的体内基因疗法经过多年的技术更迭和沉淀,已经进入了稳步前进的发展阶段。但更多 “大胆” 新疗法正在走进资本和市场的视野,红细胞、外泌体、基因书写等新方案的应用昭示了合成生物学充满 “机动性 “的特点。未来,合成生物学会促生多少种新疗法的诞生?工程化的细胞改造还有哪些医疗应用场景?它又会颠覆传统的治疗、诊断方案吗?

在此前结束的 “光明科学城・2020 工程生物创新大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生命科学创业大赛决赛” 上,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章凛、一兮生物 CEO 刘振云、和度生物医药 (上海) 有限公司 CEO 向斌、IDG 资本医疗投资团队执行董事刘羿焜围绕 “合成改造发起疗法革命” 开启了一场圆桌论坛。

图丨“合成改造发起疗法革命”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主持人林章凛教授首先与嘉宾讨论了第一个问题:人类肠道微生物疗法未来机会、目前的技术局限、以及突破点是什么?

图 |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章凛

和度生物医药 (上海) 有限公司 CEO 向斌表示,首先要把肠道微生物放到肠道生物学这个大概念下理解,近几年学术界的发展加深了大家对于肠道生物学的理解。除了消化代谢,肠道生物学还具有很多免疫功能、神经活动等功能,这对于整个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提到疗法,肠道微生物或细菌可直接影响肠道功能疾病。比如,前面有嘉宾谈到利用菌株、天然产物、基因工程菌来调节此类疾病。

图 | 和度生物医药 (上海) 有限公司 CEO 向斌

“美国这两年可能会有一个肠道微生物产品上市,您觉得中国什么时候会有产品上市?” 林章凛问道。

向斌认为中国相关产品上市时间不好确定。2010 年之后美国开始关注,从最开始 FMT(粪菌移植)到细菌菌株组合和天然产物、基因工程菌株都处于发展中。从整个微生物的角度,这个领域其实才刚刚开始,美国现在已经把产品推进 III 期临床,进度相当不错。中国比美国晚了至少五年,希望上市产品不要晚太长时间。

一兮生物 CEO 刘振云认为肠道微生物像半开放式的人体器官,所以像 FMT 这类移植,虽然操作简单,但仍然会引起很大改变。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不同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查验。一两种菌所起作用非常有限,未来菌群组合监管也是一大难题。

图 | 一兮生物 CEO 刘振云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表示,这是极有市场前景的一个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肠道微生物与众多疾病相关,包括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甚至与长寿相关;二是其在 FMT、粪菌移植,以及益生菌吃法等方面应用广泛;三是每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靶向性,今后细菌也可以做一些微生物装饰之类的变化;四是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可能也需要有效的递送工具。

他还介绍到,基于此,中山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高校微生态大湾区联盟,该机构专注于微生态和健康研究,正在与深圳市政府建立一个微生物与健康的研究平台。

“FMT在监管和临床方面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林章凛追问。

“现在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严格的监管,但是需要认识到监管十分重要。每一种疾病都不相同,并不是说进行粪菌移植就能包治百病。” 兰平这样说。

图 | 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

IDG 资本医疗投资团队执行董事刘羿焜站在投资人角度分享了其对于肠道微生物前景的看法。在他看来,探讨肠道微生物前景需要区分产品,如果是像益生菌等商品,最重要的问题是成本可及性;如果是临床新药、新疗法,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考虑监管、临床疗效以及审批。以活菌移植为例,不仅仅需要考虑技术和临床疗效,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考虑一套移植开发体系。

站在投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讲监管风险、临床风险、科学风险、商业风险,一个产业成熟的时候对资方来讲很难同时承受所有的风险。一个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必须要在这几个风险里面有一到两个相对配套解决方案,这代表一个行业从早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林章凛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未来 20-30 年在合成生物学、辅助手段、AI等领域 会产生哪些有商业前景或者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疗法?

“投资就是要看未来 10 年、20 年,我认为科学发展不是线性的,可能随着工具或者技术的发展出现跳跃式发展。在商业我们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判断,比如说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可以构成的生态体系。” 刘羿焜这样说。

他还补充,作为 IDG 基金,合成生物学体系内需要硬件、软件、平台去做下一阶段的产品,我们会根据这些方面做一些相关布局。未来 20-30 年,肠道微生物、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疗法可能会是 IDG 关注的一大方向。

图 | IDG 资本医疗投资团队执行董事刘羿焜

向斌认为,合成生物技术是重要的工具,以后这个工具会在多个领域都会带来很多机会。我非常期待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活体疗法,比如说基因工程编辑的细菌药物可以特定调节某些信号通路。

刘振云则认为合成生物学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治疗方面。目前提到设计各种各样的基因和元件其实都是非常初步的想法。

兰平分享了对于合成生物学为临床研究带来的一些机遇。

他认为,合成生物学和 AI 和 IT 结合很具有挑战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思路:一是通过机器人自动算法计算治疗和诊断的治疗效果,通过机器深入学习了解未来针对某一种疾病需要如何进行合成生物学的设计和改造;二是合成的生物和芯片连接在一起,生物信息和芯片信息连接结合,甚至在基因层面实现某种信息连接;三是做肠镜或者胶囊内镜时,是否可以利用合成微生物完成这些工作,长期观察肠道变化。

“我们临床医生很希望可以和基础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从不同的方向一起探讨,优势互补,开发出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 兰平补充道。

接下来,大家针对国内的商业转化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向斌表示,我一直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最近 5-10 年中国的新药研发蓬勃发展。不过新药研发关键在新,需要拥有自己的研发特色。

刘羿焜则从投资案例出发,分享了对于商业化的见解。

“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案例,比如直接跟大学的教授合作、帮助他们成立公司、转化技术。在中美两国同时推进这种模式,总体来说美国的专利转换、成果转换意识从老师到高校都是非常成熟,还有庞大且可供选择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加入公司,这对于投资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打法。”

“在中国无论是高校、科研工作这的产业化经验、学校的支持和配套以及国家层面对高校的要求、再到市场是否有足够的经营管理人才、投资人产业化经验等方面看,中国确实与美国有一些差距。但是,近年来 IDG 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一些案例,相信以后这种转化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阶段中国是否更需要机构化创业?”林章凛问道。

刘羿焜认为,需要辩证来看,从是否需要角度来说,中国是需要。但是,中美文化体系方面存在差异,科研型创业者的价值观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美国 Flagship Pioneering 的模式。

兰平对此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在深圳市想要建一个肠道微生物产业化平台,然后考查大湾区哪家肠道微生物公司可以成为最好的企业转化平台。我们发现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是却找不到一家理想的企业转化平台。”

在他看来,提到相关产业化,未来中国在制度方面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什么很多高校老师不愿意产业转化?不是高校老师不愿意转化而是机制无法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比如说高校一旦做产业转化就会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高校老师无法真正参与进来。目前国家很重视转化但是这条转化路径还为真正打通,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扫清。

“在大学里面,这种产业化情况更是常见,如果和公司合作往往会被别人认为另有所图。在中国医院亦是如此,医院不会和企业合作关系密切,这是国内产业化面临的一大障碍。我认为国内难以实现产业化的最大问题在于高校、产业界、医院的分离和割裂。” 兰平补充道。

“从生物学,特别是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还有什么方面可以跟机械、IT 结合?”林章凛追问道。

兰平认为,现在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研究,比如说是空腔脏器,口腔、鼻咽部。通过 IT 或者机器人技术把微生物携带到目前无法企及到的器官内。

刘羿焜则认为,合成生物学的一大方向就是让活的东西来生产新东西,其中存在迭代的问题。我觉得会有一类软件、工程加速迭代过程和周期,然后降低测试成本。

刘振云觉得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都不相同,而 IT 很擅长实现个性化,比如可以利用可以植入体内的机器人动态监测各种身体表征;然后就是合成生物的模拟模块,这会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平台技术。

向斌很赞同兰平校长的观点,他也指出目前已经展开了很多微生物在肠镜等检测方面应用的研究。

关于 “光明科学城・2020 工程生物创新大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生命科学创业大赛决赛”

2020 年 12 月 19 日 - 20 日,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DeepTech 生辉、深科(深圳)工程生物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协办的 “光明科学城・2020 工程生物创新大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生命科学创业大赛决赛” 在 “鹏城” 深圳光明区举办。

大会具体揽括了 “打开生命科学、工程和产业的魔盒”、“机构化创业之风潮”、“合成生物引领产业应用浪潮”、“高通量技术铸造合成生物学工厂” 以及 “合成改造发起疗法革命” 等十个前沿工程生物技术、产业论坛和圆桌讨论环节。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商业领袖及资本方汇聚一堂深度探讨了合成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合成生物学正在或即将为人类商业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