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太可爱的人
一个太可爱的人
先引一篇文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心,辄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这样的话。陶潜的诗文中,常见“悠然见南山”的从容静穆,亦有“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鲁迅语),还有《归去来辞》的飘逸优雅。《桃花源记》寓意深远,影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笔调也是冲淡平和的。他从少悲苦,略无怨叹。只把安宁美好的世界展现给大家看。
而其实,在生活上,他非常困窘,田园生活远不像他笔下描写得那么安闲美好。“不戚戚于贫贱”也远不像说得那么轻松。“草盛豆苗稀”,“戴月荷锄归”,明明白白地说出了辛劳而少有所获;《容斋随笔》也记录过荒年歉收,陶渊明举家挨饿的事情。对社会现实既是不满的,个人生活又如此艰难,妻子既不理解,孩子还不成器,想必凡人所能有的忧苦他也会有,而且不能谓不深重,但是他的笔下全不说这些,如果“言为心声”这句话是成立的,我们只能说,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完全超越于世俗生活的辽阔的,新美的天地。人可以这样身处困境却甘之如饴地活着,是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胜利,除了“伟大”,我没有更好的词语来形容。
回头再来看他的这篇乃为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就更加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让人很难不喜欢,不愿意多嘴多舌的人,大多是心性平和者,不想以自我的眼光去框定周围的事物和人。既然不慕荣利,自然名心和物欲也是极少的。对一切事情不拘泥,不强求,这等精神境界,正可以用坦荡和潇洒来形容。他说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心,辄欣然忘食”,完全的随性,随意。这不是自在,还有什么是自在?他说自己“性嗜酒”,我不由想起了《宋书·陶潜传》所记:“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后代李白,估计是爱煞了他的狂放与天真,在《山中与幽人对酌》诗中,忍不住直接将这一句话拿过来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脉相承的真性情,千载之下,我见了,亦不胜欣然,陶然,而生向往之心。
是的,一个真字,用在陶潜的身上很是合适。东坡是真正理解渊明的人,他说:“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于是他说陶渊明是一个很真的人。真,是一种美德,且是一种极难得的美德。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更难得这样的真,叫人怎能不顿生追慕之幽思?
如果生在魏晋,一定选择和他做邻居,有空去喝上两杯。因为古今中外太难得一见这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同时他又绝不端着,没有架子,虽卓绝,却完全是可以隔篱呼唤的,邻翁一样的率真和可亲。
历代粉丝
陶潜赏菊图(明·唐寅)
@梁朝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唐朝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士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杜甫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谁话祝鸡翁?
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其中枯槁、挂怀之句直接化用陶潜原诗,亦有达道达生之叹,足见老杜对陶潜相知相惜之情: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苏轼:“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足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
形神影三首(陶潜)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归去来辞(陶潜)
陶潜像(范增)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谢谢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