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品越有味儿的宋朝野史9则
文/唐俑
夏竦画像
素材源自《独醒杂志》 宋史料笔记,十卷。[宋]曾敏行撰。成书于宋淳熙十二年(1186年)。
01
夏竦,江西九江人,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
夏竦主政江西时,南昌大疫,他命医生制药,分发给百姓。
医生说,这事儿不难,但恐怕没用,夏竦问为什么,医生说,这里的百姓,大多信鬼信巫,得了病也不就医吃药。
夏竦说,这样的话,老百姓也不知要死多少,不行不行,必须禁止!
于是,他下令抓捕为巫者,抓来杖责,其中比较有名的,在脸上刺上字,发配他州。
一年后,不但成功地控制了瘟疫,江西的巫术活动,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自此淫巫遂息”。
夏英公帅江西日,时豫章大疫,公命医制药分给居民。医请曰:“药虽付之,恐亦虚设。”公曰:“何故?”医曰:“江西之俗,尚鬼信巫,每有疾病,未尝亲药饵也。”公曰:“如此则居死于非命者多矣,不可以不禁止。”遂下令捕为巫者杖之,其著闻者黥隶他州。一岁,部内共治一千九百余家。江西自此淫巫遂息。
治十标不如治一本。
02
大观(宋徽宗年号)四年,彗星出于奎娄(十二星次之一)之间,而且三月到五月,整整两个月滴雨未下。
宋徽宗很是焦虑,台官(掌皇帝膳食及宴会之事)吴执中等人,多次上书言权相蔡京之罪——都怪蔡京弄权,上天才这样惩罚咱们!
实际上,对于蔡京的所作所为,宋徽宗早就很不爽了,也想趁机弄他,便降授太子少保,令他退休。
台官吴执中等屡上章言蔡京罪恶,上亦浸薄京之所为,遂降授太子少保致仕。
对于这个权相,大臣们也早就恨得牙痒痒了,把他赶走,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不料给事中何昌言奏言:
大臣被降责,须有章疏。及所得圣语文字,俱合过门下省。今京降官罢相,乃止有麻制。又录黄各一道,并无事因。乞依自来体例,备今来行遣过门下省,作定本关报,庶使四方明知京之罪状。“上从之,遂以章疏付外”。
哪怕踩死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也应该按规矩来,规矩的制定者,更应该首先是遵守者,手中权力越大,越是应照章办事,不然就成了有权任性。
03
元祐(宋哲宗赵煦第一个年号)初,黄庭坚与好友苏轼以及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后,黄庭坚写了几幅草书,苏轼说不错不错。
苏轼的赞赏是真诚的,不是开玩笑,虽然他爱开玩笑。
苏轼说不错,自然是不错的,不料钱穆父却不以为然,看了看说,鲁直(黄庭坚字鲁直)之字近于俗,黄庭坚问为什么俗,钱穆父说,老兄你肯定没见过怀素(唐代大书法家)的真迹。
从此以后,黄庭坚再也不肯为人作草书。
黄庭坚画像
绍圣(宋哲宗赵煦第二个年号)中,黄庭坚被贬四川涪陵,才在进士石扬休家看到怀素真迹。
他把它借回去,连续多日临摹,几度废寝忘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之前的作品相比,简直有了质的飞跃!
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度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那以前的黄庭坚,已是不输苏轼、诗书俱佳的大名人了,若是现在,要这样的大名人虚怀若谷地接受他人意见,以自己的不足为动力,恐怕比登天还难,不吐你一脸口水,已经不错了。
可是黄庭坚却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见了怀素的真迹后他明白,与怀素相比,自己确实有很大差距。
只有承认差距,才能缩小差距,才能更上层楼。
04
刘沆,江西永新人,宋仁宗时副宰相、宰相。
刘沆为士人时,带着一个仆人到礼部参加考试。
晚上,仆人突然被噩梦惊醒,坐起来哭,刘沆很奇怪,问他哭什么,仆人说他做了个很不祥的梦,太可怕了,他不敢说。
刘沆再三诘之,仆人才说,他梦见主人的头,被人斫去。
刘沆说,这是吉兆啊,斫去头,留得项,我当为第二人。
那年高考,刘沆果然考中第二名进士。
预言自己将考第二名,后来果然考了个第二名,看似巧合,实际上并非如此。
试想,如果刘沆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朝好的方面去想,仆人的话,就会成为压倒他的稻草,别说考第二名,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交白卷的可能都有。
刘丞相沆为士人时,携一仆赴礼部。夜卧,忽惊起哭,丞相怪问,仆曰:“不祥殊甚,不敢言。”再三诘之,曰:“梦主君为人斫去头。”丞相曰:“此乃吉证,斫去头,留得项,我当为第二人。”果于王拱辰榜第二人赐第。”
积极乐观的心态,胜过十年苦读。
05
北宋一个叫马正惠的官员,珍藏有唐代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有空就拿出来欣赏。
有一次,他刚在厅前把《斗牛图》展开,就来了一位交租的农民,该农民见了那画,掩嘴窃笑。
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难道也懂画?
马正惠问他笑什么,对方说,我是农民,不懂画,但我知道,牛在相斗时,尾巴夹在大腿之间,夹得很紧,即使是一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也不一定拉得出来,可是这图上的牛尾巴,却是举起来的,这哪里是斗牛?
马正惠叹服。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 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真正有见识的人,不在于身上是否披了一件“知识分子”之类的外衣,很多时候,这样的外衣,不过是用来唬人的工具。
06
“澶渊之盟”后,寇准遭王钦若诬陷,被罢宰相职位,天禧二年恢复相位,第二年又遭丁谓等人排斥,被贬为道州司马。
寇准画像
位于湖南的道州地僻民穷,寇准初来,水土不服,住的地方非常简陋,他想盖座楼房,抵御瘴气,却没有那个能力。
一天来了个客人,与客人摆龙门阵时,寇准无意中提起这个心愿,客人说,这事不难,就把他的心愿,告诉了当地百姓。
老百姓听说寇大人有难,争为出力营建,没几天就盖成了。
寇莱公谪居道州,初至,不谙风土,欲得楼居以御岚瘴之气,而力不能举。一日,与客言之,客曰:“此易事。”乃以语郡人,于是争为出力营建,不日落成。
好人自有好报,好官也是这样。
07
绍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第二个年号)庚辰殿试过后,宋高宗取来进士试卷阅览。
阅过之后,高宗驾临小殿,特意把对读官召来问,试卷中有把“鹤鸣”写作“鹤呜”、“呜呼”写作“鸣呼”的,这是肿么回事?
所谓“对读”,是指科举考试中,用誊录试卷送考官评阅的办法,目的是防止作弊,为防誊写草率而出现错误,一般选取文理明通之生员为对读生,对誊录的试卷进行校对,管理他们的官员叫对读官。
也就是说,高宗读到的那些被录取为进士的试卷是誊抄过的,而非考生试卷的原件,他以为这些错误,是誊抄过程中发生的。
当时有个叫李德远的,以删定官充对读,听到高宗发问,回答道,臣读到这里,也很疑惑,可是原件如此,臣不敢改呀。
高宗看到的那份试卷,正是李德远誊写或者校对的,而且当时他还在考生试卷的原件上,用针穿其侧做了个记号,高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后,他请求把原件调出来审验。
高宗便令人取来一看,果如其言,连连称赞,李爱卿啊李爱卿,你真是个精密周详之人啊。
一日御小殿,召对读问云:“鹤鸣却写作鹤呜,呜呼却写作鸣呼。何也?”临川人李德远浩,时以删定官充对读,即启云:“臣读至此,亦窃疑之。然以其本正如此,不敢改易。尝以针穿记其侧,乞宣正本审验。”上令取视之,果如其言,称叹德远之精审者久之。
小心驶得万年船,为“喜怒无常”的大老板做事,能不精密周祥吗!
08
岳飞部下多奇才,一位名叫何宗元的,就是其中之一。
岳飞被害后,以功做到修武郎的何宗元心灰意冷,辞官不做,来到位于湖南汨罗江北岸的玉笥山,在三会峰上搭了数间草屋,一住就是五年,往来道观间,与道士们的关系不错。
一天,何宗元忽然对道士说,今后来访我,请先击石,如果屋里有声相应,则不须来。
道士如其言,但过了几天才去访他,可是击石多次,屋里也无回应。
道士有点害怕,就回去了,又过了几天,率众再去,把门打开一看,看到他披发而逝,不知死去几天了。
时值秋暑,天气还比较闷热,何宗元却面貌如生。
一日忽谓之曰:“来日我居庵作少事,子来访我,则先击石,若庵中有声相应则不须来。”道流如其言。数日后,乃始访之。击石数四,寂无应者,惧而退。又数日,率众再往,启其户视之,则何被发而逝。时方秋暑,不知其死已几日,而面貌如生,亦可谓之不凡矣。
哀莫大于心死,“心安理得”地追随上司而去,也许才是最好的归宿。
09
王安石作《字说》,大才如他,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王安石画像
一天,他又在踌躇徘徊,若有所思而不得。
妻子见了,问他肿么啦,王安石说“解'飞’字未得”,妻子说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把你难成这样,还大学者呢——“飞”者,鸟反爪而升也。
王安石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脸上泛起一丝羞涩。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才是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