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出现「新闻客观性」,秃头所就用这篇答案让你成功释放彩虹屁炸弹:)
✔️
🧸
✔️
倒计时的最后冲刺,秃头所正式决定改行「秃头有求必应祈福社」,虽然可能做不了文曲星先生的神仙工作,把试卷直接给你们搞来看看,但是你们要求的、我们该做的,在这段时间本班和花总都会一一给大家梳理一遍。最近求新闻史的、求又红又专的评论的、求各种答题技巧的,都会做,包括在这个星期日会给大家押出一整套的卷子,以供大家在最后的一个星期还可以有相应的题目可以进行撰写、回顾、整理。
作为重要的应试推送内容,必然要以「重要考点」为关键,甚至是要那些当下「必会」和「必读」的最后准备内容。既然是这样,作为近两年在「新闻学」当中最重要考点内容之一的「新闻客观性」就必须要来一个比较完整的梳理了。不过,学专题不如直接学「答案」,毕竟就算知道了知识点有哪些,最后没有办法落笔成文,进行结构化的语言组织,照样是做了无用功。所以如果想要再临考前抱抱佛脚,不如直接从答案里找知识,从答案里做押题,从答案里找技巧。
因此,今天本班就用一道关于新闻客观性的真题来对整个专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完整的回顾!总之现在就是一个字:
冲。
🧸
💨
👀
「题目」:
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写道:“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闻客观性的认识。
「破题」:
对于这种有材料、有内容前提的题目来说,必须要先去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解释,提炼出核心的内容,才能够进一步阐发属于答题者个人的观点、看法、认识。实际上,李普曼的这句话强调的内容是新闻报道本身实在各种选择倾向和主观性的认知中诞生的,所以,对于完全摒除主观性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客观化的事实认知追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新闻客观性是不能完全实现的。
不过,题目既然是要我们谈谈相关的认识,一般来说都不可能是完全对其同意。虽然新闻客观性是不能实现的,但是现在的客观性要求仍然被新闻业视为重要圭臬,核心就在于它对于新闻实践约束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这一道题来说,想要答案层次更加丰富和完整,「认识」就必须要从「赞同题干中的内容」+「对其有所补充」两个方面来作出回答。要说,完全的新闻客观性确实是不能实现的,确实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但是其并非因为无法完全实现而丧失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的新闻实践仍然需要将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规则而追求。
这就像是李普曼进一步说的那一句:“正是因为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主观性,才产生了追求客观性的狂热。”
这里也有一个回答辨析题、认识类题目、观点类题目的重要方式,就是「你说的对/部分对,而我对你还有补充/反驳」。
「答案内容组织」:
从「新闻业无法做到完全客观」+「新闻业仍然需要坚持客观性」两个「观点」出发,分别去论证这两个观点。
一、新闻客观性的合法性危机
*这一部分是用来说明「为什么新闻业无法完全做到客观,所以叫做新闻客观性的危机;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可以用来回答「为什么新闻业无法做到完全客观」「新闻客观性的影响因素」「新闻客观性的质疑」」。
(一)新闻从业者的主观认知与新闻客观
✔️社会化过程——认知基模/个人框架/刻板印象/恒久价值——选择性认知/接触/记忆——新闻报道的视角、偏见、新闻选择的客观性。
(二)媒介场中的效率惯习和资本博弈
✔️布尔迪厄的场域和惯习理论——新闻媒体机构为了提高效率——潜网/惯习——新闻生产的格式化/模式化/依赖稳定的信息源(政治保守主义),同时,媒介场中存在各种资本权力的斗争——政治权力(党性)——经济权力(资本所有/广告主)——新闻报道失衡。
(三)深入和脱离之间的客观性要求矛盾
✔️新闻客观性要求记者脱离事件本身,保持中立/客观/冷静的态度——新闻报道又要求记者深入事件,进行调查和详细报道——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客观性难以维持。
二、新闻客观性的存在合理性
*这一部分的话是从新闻客观性的存在必要性的角度来作出阐述,也代表了「纵使客观性是舒德森口中的「风中的芦苇」,但是新闻业也不会对其进行抛弃」这样的观点答案;同时,可以用来回答「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意义」「新闻客观性在当下是否仍然具有存在价值」这些问题。
(一)实践层面:客观性的可追求性
✔️新闻客观性在实践层面是可以实现的——多重论证的消息来源、尽量少用形容词等——摒除记者自身的价值观念,少用记者的主语表达。
(二)理念层面:客观性的导向性
✔️新闻业的职业要求是追求真相👉客观性的特点及对于新闻业的要求👉辅助新闻业能够挖掘真相,保证新闻真实性和相对公正性👉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新闻业合法性的根基。
(三)原则层面:客观性的延伸和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客观性逐渐发展——透明性(公开所有的信源、允许公众的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来)——但其根本仍然是需要保持新闻客观性——新闻客观性的理念是经久不衰的,但其需要不断被拓展和延伸。
「完整的答案展示」:
新闻客观性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是在新闻报道中要求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一种专业信念和道德准则。题干中李普曼的话语内容其实是指,新闻报道是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的,它会受到来自无论是新闻来源或是新闻报道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多重影响。但即便如此,新闻客观性仍然因对新闻报道的公平、真实、独立有所裨益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在其出现的将近百年时间内被奉为是新闻业的重要圭臬。因此,纵然新闻业无法做到完全和绝对的客观,也应坚持甚至是延伸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内容,以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这部分是一份完整答案中的「铺垫」,也就是对题干中讨论的内容作出解释、作出前缀的框定,以此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接下来的所有答案都是在一个既有框架中进行的,这样也就能更好地「自圆其说」。尤其是认识、观点类的题目,一定要在这一段落里阐述清楚你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核心,才能为接下来我们去论证这个观点作出重要的先导。
*新闻客观性的名词解释 :新闻客观性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是在新闻报道中要求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一种专业信念和道德准则。不过,李普曼曾在《公众舆论》中直言“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因此,新闻报道是无法做到完全客观的,它会受到来自无论是新闻来源或是新闻报道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多重影响。但即便如此,新闻客观性仍然因其对新闻报道的公平、真实、独立有所裨益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在其出现的将近百年时间内被奉为是新闻业的重要圭臬。因此,纵然新闻业无法做到完全和绝对的客观,也应坚持甚至是延伸新闻客观性的原则内容,以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一、新闻客观性的合法性危机
(一)新闻从业者的主观认知与新闻客观
社会化过程是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其生活背景中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适应和接受社会改造并融入其中的过程。因此,由于个人过去的不同经历,其会如戈夫曼所言,形成独特的社会认知框架,以此对所接触到的事实信息作出不同的阐释和理解,由此带来认识层面上的异质性。从这些角度而言,记者、编辑等新闻从业者在进行事实选择、新闻采访、写作乃至把关审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既有框架意识的影响。例如在赫伯特·甘斯撰写的《什么在决定新闻中》,他就曾指出,大部分的中产阶级记者会以精英的价值观念选择和评判,进行新闻实践。
*因为每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其实都是在论证小标题的观点,因此,用前提条件+结论总结+案例补充说明的答题技巧特别好用,可以尝试一下。
(二)媒介场中的效率惯习和资本博弈
新闻行业长期对新闻的探索使新闻组织根据自身的立场、编辑方针等形成了一套新闻生产的惯例,包括新闻机构中的潜网和生产框架。赫伯特·甘斯对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媒介报道中发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来源通常是总统、总统候选人等知名人士,这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失衡。并且,为了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对于已有报道框架的事件会有所倚重,同时,在新闻框架中会对新闻事件的某些属性的突出或隐藏,使得新闻所建构的象征性事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差异。不仅如此,媒介场中也存在大量资本力量的博弈,包括其背后经济财团的立场与主流政治的意识形态。如在小布什涉嫌伪造兵役时间的事件中,CBS的母公司维亚康姆由于与总统间的某种经济纽带,命令不许再对其进行报道;以及,2019年BBC等国外媒体报道/香港/事件时通过截取/香港/JC/管理/resistance/分子的视频故意抹黑中国政府形象。
(三)深入和脱离之间的客观性要求矛盾
美国新闻研究者盖伊·塔奇曼认为,新闻客观性已然成为一种「策略性仪式」,它会使得新闻从业者以客观性为借口,从而失去追求事实真相的动力,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新闻实践要求——客观地报道了事实。同时,由于新闻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社群协调角色,因此,像是社会责任论等观点均认为新闻负有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但是新闻客观性却要求新闻记者脱离公众事件,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拒绝参与、组织和影响客观情况的发展。这种矛盾性促使积极新闻学和客观新闻学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新闻客观性的质疑。
二、新闻客观性的存在合理性
(一)实践层面:客观性的可追求性
虽然无法用绝对的理想主义要求新闻实践做到完全客观,但与沃尔特·李普曼的观点类似,新闻客观性的价值正是在人类认识到自身的主观性之后才得以体现,是对上世纪初新闻界出现的公关、广告对各种事实扭曲、操作和利用的情况作出的有利回应,也是新闻界得以与其他信息传播行业相互区分以获得社会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客观性本身作为一种对于新闻实践的约束,也着重地体现在多方信源论证、平衡报道中的消息来源、多用动词和名词、少用形容词,并且要在其中摒除记者个人的主观性言论表达,只从事实本身出发。总的来说,作为一种实践要求,新闻客观性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念层面:客观性的导向性
如前所述,新闻业在社会中重要的职业价值便是对于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并通过报道挖掘相关的事实真相。正因如此,新闻客观性以其自身在报道对象平衡、事实信息完整、表达准确和尽量摒除主观性上的特点,成为了新闻报道实现其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真实性和报道内容呈现的公正性的重要实践路径和前提条件,也使其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核心而被新闻从业者所小心遵循。即使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是新闻客观性也不断促使新闻生产的场域中形成重要的职业群体共同意识,以此形成了新闻职业化的重要基础。
(三)原则层面:客观性的延伸和发展
新闻客观性在媒介技术的沿革中逐渐衍生出新的内涵,当技术以其渗透性与隐蔽的控制性逐渐改写新闻生产流程后,传统的新闻客观被新兴的新闻透明性所取代。新闻透明性实质上是求新闻生产者将新闻生产的元信息——传者维度、内容维度和反馈维度对外呈现,使得新闻生产后台「前台化」的理念。如果说新闻客观是新闻业内在原则,那么新闻透明性则是以公开的方式方式对新闻客观进行监督的基本模式。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当下,行业的发展都在赋予新闻客观性以合法性与新的实践价值。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士报的出现代表了无党派无立场的大众报刊产生后,以无差别服务的通讯社和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通讯社也相继出现。同时,照相术的发明促使公众认为,对于客观世界的完全认识已有可能实现。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之下,新闻客观性得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其自身重要的核心价值。将近百年的发展后,新闻客观性在遭受了积极新闻学、对话新闻学的质疑、动摇后,却仍如舒德森口中的「风中的芦苇」一般始终未被淘汰。如今,透明性的延展使其更具当下的现实意义。
*结尾对于一个答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完整意义呀!可以不写这么多,但一定要写,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好!当然,能够写得出彩就更好啦!
以上,通过一道题目,今晚的我们就解决了如下关于新闻客观性的问题:
1、新闻客观性的概念
2、新闻客观性的质疑、为什么无法做到完全客观
3、新闻客观性存在的价值、意义;是否还需要坚守新闻客观性
4、新闻客观性产生的历史
这里对最后一点内容进行一些补充:
*客观性原则直到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业即「便士报」兴盛起来之后才逐渐进入新闻实践当中。廉价的「便士报」依赖发行量和广告营收,不同于接受政党或企业资助的「党派报纸」或「商业报纸」。因此,只有秉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立场和视角,才能为新闻赢得尽可能多的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客观新闻学」是对报业生态变迁的回应,新闻客观性也相应地成为大众传媒生存的基本原则。19世纪末电报技术的普及深刻影响了新闻生产。「极简主义」即多描述事实、少陈述观点;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等新闻写作原则为特征的新闻文本范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这就从文体和形式上逐步建立。19世纪中后期商业通讯社的崛起要求新闻生产摆脱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的束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以「简约」和「写实」为基本要求、以「5w」和「倒金字塔」为基本形式的「美联体」便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并且逐渐成为新闻业的典范和标杆。(该部分有论文参考)
好啦!今天的考前救援计划就到这里!这里再啰嗦一句,不要一味地去学习「新」的,「没有见过」的知识。现在要做的应该是把学过的、整理好的内容作出更加完善的把握,夯实基础,然后其他的内容就是遇到了就学、就去补充。
放轻松一点!未来的你一定特别不错!
冲啦,秃头研究生们!
PS:有什么还想要的救命推送,快快留言告诉我!
晚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