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小小说《卖菜》欣赏
卖 菜
朱群
妻子是个勤快人,闲不住。除了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外,还把菜园子拾掇得有模有样。
一年四季菜园子总是长满菜,青椒紫茄,红花绿叶,看着就叫人舒坦。尺把长的豆角,牛角似的黄瓜挂满架;小猪似的冬瓜,小碗似的苹果瓜满地爬……
我和我哥家不用买菜也吃不完。吃不完就给左邻右舍送些,送一次人家高高兴兴地接受,送两次送三次,人家就不高兴了。“怎么?就你们勤快,有菜吃,我们懒呗,我们不要!”话虽没说出来,可都清楚地写在了脸上。
妻子看着成筐的菜发愁,上街卖吧,妻子没时间,妻子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娘有脑梗,孙子上学。我在学校教书,更是走不开。我突然想起看过的电视:一个民风淳朴的山区,一个老人把自家的菜放在村口,筐里放个钱罐,谁拿菜谁就留下一块钱。
我何不学学电视。我在被窝里和妻子说了我的想法,妻子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们这儿是啥地方?民风不古。我说,不试试咋知道不行。
妻子嘴快腿也快,第二天就把我的想法说给爹娘和哥嫂。全家人都反对我,爹说,二娃子,你上学上傻了吧,菜扔到水里还能听个响声,你那样卖,连个响也听不着!嫂子是个文学青年,爱看琼瑶的小说,她说,二娃子,把生活写进小说是正常的,把小说写进生活可就不正常了。反对归反对,可他们扭不过我,妻子知道我决定的事,任谁也改变不了。
我把豆角一把把扎好,把青椒茄子番茄一袋袋兜好,数一数,正好20把(袋),用秤一约,比街上的便宜一半,一把一元,一袋一元。
我把菜放到箩筐里,用三轮车拉到村头路口的电线杆下,那是村人出出进进的必经之路。旁边还有家小卖部。我把写好的“一元一把”“一元一袋”的牌子挂在电线杆上,旁边系个布袋,算是收银台了。
傍晚,我去取箩筐和钱袋。你知道我取筐是假取钱是真。我取下钱袋,一数18元,少了2元。我连忙从兜里拿出2元放进去,我不能给家人留下“口实”。要知道这18元远远超出我的期望值。占点小便宜,谁没有这个心思,老百姓能有18元的觉悟已经相当不错了。
回到家,妻子可高兴了,因为她的劳动有了回报。
第二次,我筐里还是放了20把(袋)的菜,取钱时,袋里有19元,只少一元!我太高兴了,这是好现象,村民又进步了“一元”。
第三次同样放了20把(袋)菜,取钱时,钱袋里整整20元。我高兴极了。我用真诚对待大家,大家也用真诚回报了我。
回到家,我跟爹娘说,整整20元,一分不少,爹娘不说话;我跟哥嫂说,整整20元,一分不少,哥嫂不说话。
第四次我取钱时,大惊失色。电线杆上的钱袋不见了!
我垂头丧气回到家。妻子一听就唠叨开了,你不听别人的话,看看还不如倒河里呢。爹说,二娃子,咱这里是啥地方,民风不古啊!嫂子听说了,也跑来了,二娃子小说不能搬进生活。
我成了众矢之的,你一言他一语,弄得我焦头烂额。
“咚咚,咚咚!”
有人敲门,开开门,只见柱子拧着儿子的耳朵站在门口。柱子说:“对不起,小孩子不懂事,拿了你家的钱袋子,我给你们送来了,20元整。”
我连忙说,没事,没事,你可别打孩子。柱子和孩子给我深鞠一躬就走了。
或许是柱子父子来得太突然,爹娘哥嫂和妻子,目瞪口呆,竟说不出话来。
作者简介:朱群,安徽阜阳人,市作协会员,已在《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海燕》《安徽日报》《平安时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
江东璞玉微小说 微信号:jdpy_wxs
《江东璞玉微小说》2016年征稿启事
《江东璞玉微小说》是一个推送原创作品的微信公众自媒体,欢迎各位积极赐稿!当前栏目设置有小小说,微(闪)小说、小小说(微小说)评论、散文、诗歌等。特别喜欢直抵心灵的文字。拒绝不疼不痒,大众化、公式化的文字。
1,要求严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请按照规定格式投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压缩包)发送。小小说(散文)三篇为宜,诗歌五首,同时附带作者简介1份、生活照1张。投稿后及时加编辑微信沟通。不按投稿规格的稿件暂不处理。
4,原则上只要没在其他微信平台(原创保护)发布的小说、美文、诗歌、故事等都可以投稿。纸媒发表过的作品优先选用。作者须保证原创,严禁抄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