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三国20|| 义气朝天关云长,困于过往困于情

1

如果情义是一颗种子,在关羽这里,都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源头……如果情义是一颗种子,在关羽这里,都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建安十三年,和曹操再一次相逢,是在华容道上。

“将军别来无恙?”再见到关羽时,曹操的语法,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去。

“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关羽是让曹操知道,眼前的是非,源头都是诸葛亮,他关羽只是奉命的人。

关羽清楚,曹操故意用怀旧的语法,来动摇他的心志。

2

有人读过《春秋》,有人写诗

有人读过《春秋》,有人写诗,曹操和关羽,有他们自己的语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赤壁之战以前,曹操一直以为,他自己是世界上,别人难以翻越的大山。然而,在眼下的华容道上,关羽却成了挡在他面前,他必须要翻越的山……

虽然张郃、徐晃都勇敢顽强,但曹操知道,要翻越关羽的山,须要靠他自己。

勇敢和顽强,不能帮他曹操翻越大山。曹操懂得关羽的逻辑。

和云长不可以争强。任何勇敢和顽强的对手,都从来没有过让关羽屈服。敌人的勇敢顽强,都会激发关羽的意气,让他在奋发中,战斗到忘记一切。

3

灵魂深度的自信和勇气,才能够让人从容

在相逢关羽的一刻,曹操就知道,他不应该超越关羽的勇气,而是要跨越关羽的意气。

曹操记得,战场上的关羽意气风发,是睥睨天下的英雄。当年汜水关前的华雄,白马坡前的颜良,以及延津渡的文丑,这些不可一世的武将,都曾经和关羽正面争锋,后来都输给了眼前的云长。

曹操感觉到,虽然是日月流转,让眼前的云长少年不再,但他在风霜中横刀立马的气势,还是让张郃他们下意识地犯怵。张郃和许褚、徐晃,眼神里充满了怀疑人生。

如果在匹夫之间争执,武功和声势往往能决定出胜负。然而在和英雄的较量中,只有灵魂深度的自信和勇气,才能够让人从容。

就在张郃们怀疑人生之际,曹操却轻挽起马缰,只身纵马来在关羽面前。

4

诗人曹操的语言,像一个柔软的漩涡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纵然是虎落平阳仓皇局促,眼前的曹操却不失从容。他关羽瞧不上装腔作势的人,却敬重有胆略和意气的人。

曹操知道,战场上的关羽意气风发,然而,也有破绽!

关羽是活在过往的人……

“将军别来无恙?”诗人曹操的怀旧语法,轻轻打开了记忆之门,让关羽尽可能忘记当下的利害得失,更多地面对着过去。

当年温酒斩华雄,当年白马斩颜良,当年许昌城外挂印封金……

一幕幕过往的峥嵘浮现在关羽和曹操眼前。诗人曹操的语言,像一个柔软的漩涡,把关羽的意气都卷入其中,让他的情感无法摆脱又难以自拔。

5

曹操坚持着攻心,继续点燃关羽的意气

“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关羽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意气,努力回到现实中。

“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曹操坚持着攻心,继续点燃关羽的意气,以融化战场上的严冰。

曹操的麾下,有不少都是关羽的故人,刚在水火中逃得余生。他们都似一群归林的倦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全都在惶惶不安中看着关羽。

曹操知道,关羽一向有侠肝义胆。他争强而怜弱,他困于意气,困于过往,困于面子,困于情。曹操坚信,他能把关羽一步步陷入到更深的泥潭中。

6

生活其实本就像一条绵延的河流,过去和当下哪里能够断裂

“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关羽继续和曹操认真论事,他希望把过往的恩情和当下的使命区分开……

然而关羽不知道,认真他就输了!生活其实本就像一条绵延的河流,过去和当下哪里能够断裂,恩怨的由来又何曾能够辨析得清?

关羽更不知道,今天的曹操就是一只猫,凶残而乖巧,正在一步步把他关羽带向深渊……

一方面是放过曹操,背叛军队的使命。一方面是放下感恩执行命令,辜负曹操往日的恩情。关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的纠结,他的内心成为了战场……

“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曹操看到了关羽纠结,也看到了关羽的动摇,继续添加着人情稻草。“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曹操搬出了春秋大义!

7

每个人的《春秋》都不一样!

关羽突然发现,他已经掉进了曹操的逻辑,并且几乎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曹操挖掘出了关羽价值观层面的逻辑,引起了关羽深度的共鸣。

以前,关羽常说他自己读过《春秋》,然而今日看来,他关羽更多地是把《春秋》,当成了道德修养教材,从中解读出君子的侠气。

曹操虽然不常说,但他曹操其实也读过《春秋》,然而曹操的《春秋》,更多的是讲兵法和心计。

每个人的《春秋》都不一样!曹操正在用春秋大义,来辅导关羽的人生价值观。曹操是很多人,人生的导师。

曹操清楚,关羽的处世为人,一向有其崇尚的审美境界,关羽把他自己的人生当成为一种艺术品,他不能接受其中有瑕疵。

8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

曹操告诉关羽,当感恩和使命发生冲突时,春秋的古人也有纠结,然而古人必有所取舍。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出自《孟子·离娄下》。儒家大义一脉相承,曹操融会贯通,找到了当下指导关羽的案例: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9

他不想杀掉义气,也斩不断过去

庾公之斯和子濯孺子两军相遇,庾公之斯拔掉箭簇,射向子濯孺子。一方面是执行了君主的命令,一方面不失再传弟子的情分,终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曹操帮他关羽联想起来建安五年,曹公任由他离去追随刘备,而不派人追索。而今天他关羽,却挡在了曹操回家的路上……

关羽发现,他根本放不下几百年的春秋大义,放不下的往昔!

关羽和曹操两个马上的英雄,四目相对,他们看着彼此憔悴沧桑的容颜。战阵陷入了暂时沉默,所有的人仿佛都在用灵魂对着话,又似乎在等着命运的宣判。关羽又看着故人张辽、故人徐晃,他不能开刀。关羽只是一声长叹,他不想杀掉义气,也斩不断过去。

云长勒转马头,对着众军发了一道令:“四散摆开”。

战争教育了世人,曹操和张辽、徐晃们一齐冲将过去,逃出了华容道。

10

与其说是曹操绝境逢生,倒不如说是云长舍生取义

诗家必有侠心。

曹操和关羽,本质上是意气的人。曹操虽然是一个泥潭,让关羽无奈,但本质上,华容道上是关羽用战刀写了诗。

然而,华容道上,与其说是曹操绝境逢生,倒不如说是云长舍生取义!

放走了曹操,关羽犯了军令状,回去却是要吃刀……

关羽是灵魂高贵的人,其实不适合斗争。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失利……次年,曹操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