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属江北和江南的武汉5个新城区,各区的防汛重点有啥不同呢?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武汉江北汇入长江的河流很多,而江南基本没有,这也就代表武汉江南和江北防汛抗洪的重点是不相同的。
武汉江北中,汇入长江比较大的河流就有流经新洲的倒水、黄陂的滠水、黄陂东西湖的府河、汉口和汉阳的汉水、汉南、蔡甸和经开的通顺河等,还有和长江相连的湖泊,比如武湖、太子湖等。
至于江南地区,在卫星地图上找了半天,才找出几条通往长江的沟渠。
江北,防汛要面对3个困难,一个是河流上游来水,二是长江水倒灌,三则是境内湖泊内涝,相对而言,江南就要好一点,看好长江大堤和湖泊内涝即可。
黄陂除要防3条河外(长江、府河、滠水),还需要防后湖、武湖,童家湖等湖泊内涝(这些湖都承接黄陂下大雨的雨水),更还要监控黄陂北部的几座建在滠水和界河水系上的水库(比如夏家寺、梅院水库等)。
东西湖相对黄陂来说好一点,只防两河一湖即可(汉水、府河和金银湖,湖泊靠巨大的泵站往汉水里抽)。
好在东西湖、蔡甸和黄陂的水利设施齐全,都沿河修建了能抵挡31米以上洪水的大堤,只要大堤不出问题,3个区被淹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下面让我们盘点下近40年来武汉郊区各区域主要水灾情况吧
所谓水患,主要就两种,一个是河流的洪水上涨导致的受淹(上游来水和下游顶托共同作用),另一个就是暴雨导致的内涝,下面各区的水灾只从1980年统计到2004年。
1、新洲区。
2、黄陂区
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是:1980年、1983年、1986年、1991年、1996年和1998年,尤以1998年最为严重。1998年洪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人员死亡,童家湖堤在29米水位浸泡了30天,所幸抗住了,只有滠水西堤前川冷垸段发生了管涌和漏水现场
洪涝灾害的年份有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至1999年等13年。
综述:
湖泊最多的区是江夏区,1980年还有大小湖泊108个,加上江河,水面面积占江夏总面积的1/4,由于湖泊多,江夏过去40年所受的水灾多是局部性的,多发生在平原地区,短时间内暴雨造成内涝 河流最多的城区是黄陂和蔡甸,黄陂有长江、府河、滠水河、界河、流入北湖的4条河流等。蔡甸有长江、汉水、通顺河(东荆河)、黄丝河、新民河、侏儒河、索河河和汉阳河等。蔡甸的水灾多是暴雨和长江汉水水位顶托,造成内涝外洪,黄陂区的话,河流上游都修有大型水库,府河、界河和滠水上游来的洪水压力很轻,水灾主要是湖泊过少而导致的暴雨内涝。 东西湖的西湖被填平了,现在只剩下一个东湖(金银湖)和杜公湖,水灾主要也是内涝导致;